摘要:本文立足民族地區,著眼旅游產業的運行機制,列舉并分析了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運行的要素,提出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的高效運行必須從明確旅游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編制旅游產業發展規劃;考量旅游產業供給要素;扶植微觀企業組織;提升旅游市場營銷等五個方面系統推進。
關鍵詞:民族地區 旅游產業 運行要素
目前,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已經起步,并且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但從長遠來看,產業運行尚存諸多問題,例如產業發展定位不明確,產業內部存在惡性競爭,產業規制措施不健全等,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民族地區將有可能遭受多方面、深層次消極影響。因此,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旅游產業運行機制,以使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本文重點分析旅游產業運行的五個主要構成要素,以期為下一步構建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運行機制提供支撐。
一、明確旅游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
旅游產業發展目標定位是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運行開始的首要任務,任何一個區域旅游產業發展都應建立包含一個或若干個核心目標和系列擴展目標在內的目標體系,其核心目標一般為產業發展目標和實現產業在區域經濟中作用和地位的貢獻率目標;旅游產業發展的擴展目標涵蓋文明發展、價值發展、社會結構發展和社會環境發展的社會發展目標。[1]民族地區在旅游產業發展中尤其要關注產業發展的擴展目標,這是因為擴展目標的實現,既是旅游產業經濟目標實現的前提,同時又具有獨立的社會、文化和環境價值,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依據。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目標定位一經確立,便具有綱領性質,其對于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具有不可動搖的指導意義,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每一環節都將在發展目標的框架內進行。
二、編制旅游產業發展規劃
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是指在旅游產業要素發展現狀調查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旅游產業的屬性、特點和發展規律,并根據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趨勢,以綜合協調旅游產業的總體布局,關系內部要素功能結構以及旅游產業系統與外部系統發展為目的的戰略策劃和具體實施。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就是缺乏產業發展規劃,旅游產業的運行完全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由于宏觀層面的規劃指導缺失,在微觀層面就表現為市場秩序混亂、旅游者投訴不斷、自然環境遭受破壞等等。所以,民族地區旅游產業要謀求發展,首要的工作便是編制區域旅游產業發展規劃,通過規劃指導發展。
三、考量旅游產業供給要素
生產要素是維系國民經濟運行及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因素。生產要素,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范疇,現代西方經濟學認為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四種。實際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技術也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要素投入生產。旅游業的生產要素囊括的范圍非常之廣泛,它具體涉及到滿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個方面的眾多生產要素,而對于民族地區來講,最為緊缺的首先要數資金;其次為人力資源,即從事旅游行業相關工作的專業人才;再次為滿足人們現代生活所需的各種要素。
(一)資金
民族地區相對較小的經濟總量,決定了其在資金要素上供給嚴重不足,必須借助外來資金要素的投入。要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吸引外來投資,可以出臺旅游投資優惠政策,給予外來投資者稅收、貸款等多方面優惠等民族地區旅游業吸引外來資金,在引進外來資本的同時,要努力開辟多種渠道實現區域內融資,培育并引導區域內生資本流向旅游產業。對西部民族地區旅游產業來說,產業發展基金是一條重要的資金渠道[2]。
(二)旅游人力資源
民族地區旅游產業要發展,必須具備充足的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人力資源。為此,首先要從本區域發掘旅游專業人才,通過有效途徑,如職業培訓中心、旅游院校等,培養不同層次的適合不同崗位的專業人員;其次要通過優惠政策,打造展示才華的平臺,以吸引區域外的各種旅游專業管理、技術人才不斷流入。要加強對本區域少數民族居民的專業培養,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參與熱情,幫助他們實現在旅游行業就業。
(三)現代生活服務設施及其他要素
民族地區在發展旅游產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現代生活服務設施的配備,如銀行網點、郵政網點、移動通訊網點以及網吧等的設立,這些設施的配備情況會直接影響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整體感知。
四、扶植旅游微觀企業組織
旅游微觀企業組織是旅游產業運行的真正主體,只有微觀企業組織的強大,才可能有旅游產業的強大。因此,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運行的根本途徑在于培育一批具有優勢競爭力的微觀企業組織。一般來講,人們把旅行社業、飯店業與旅游交通業并稱為旅游產業的三大支柱行業,這些行業中微觀企業組織的發育程度標志著一個地區旅游產業的成熟度。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運行,首先要有選擇地扶植一批有競爭力的微觀企業組織,并通過它們的不斷壯大帶動整個區域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其次要進一步培育1-2個龍頭企業,形成大的企業集團,使之具備較大的抗風險能力,并有實力參與對外競爭。
五、提升旅游市場營銷
旅游市場營銷是旅游經濟個體(個人和組織)對思想、產品和服務的構思、定價、促銷和分銷的計劃和執行過程,以實現達到經濟個體(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交換[3]。旅游市場營銷的四大因素包括: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及促銷策略。
1.在旅游產品的開發上,要立足本地旅游資源,突出民族特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旅游者喜聞樂見的旅游產品,特別對于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要精心打造,在激發游客參與度上多下功夫。
2.在旅游產品的價格制定上,可以廣泛應用心理定價、折扣定價、招徠定價等定價策略[7],特別對于民族地區的特色手工藝制品,可以嘗試心理定價策略中的聲望定價策略。
3.在旅游產品銷售渠道的設計與安排上,一方面要廣泛采用傳統的依靠旅行社銷售旅游產品的策略,并不斷根據需要加以改進,一方面要積極應用現代網絡手段,實現旅游產品的網上銷售。
4.在旅游產品的促銷上,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進行對外宣傳促銷的主體應該是地方政府,由它們統籌使用相對較少的促銷費用,研究確立并對外宣傳民族地區的整體旅游形象。民族地區旅游產業形象的定位及樹立是其營銷工作的核心,而形象定位又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問題:(1)形象定位應以市場調查為出發點,通過詳細而周密的市場調查、市場分析,深入了解并把握客源市場的消費傾向和旅游偏好,找出定位的切入點;(2)形象定位當立足于區域內的旅游資源特征;(3)形象定位必須考慮本區域的歷史文化特征及社區居民的參與互動;(4)形象定位必須考慮本地區的競爭優勢,避免定位與競爭對手重復。
參考文獻:
[1] 把多勛.區域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論綱[J].旅游科學,2005(3):10-15
[2] 劉云.論民族文化旅游中的舞臺真實[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7(2):71-72
[3] 趙西萍等.旅游市場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6
作者簡介:
張莉杰,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