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成性評價在實施過程中要考慮簡便易行,不能將評價標準,方案等弄得很復雜,這會是評價的參與者無法有效的按要求進行操作,影響評價效果,甚至會為教師帶來負擔,失去了評價的意義。因此在評價工具的使用上要注意可行性原則
關鍵詞:觀察 座談 對話筆記 學習檔案
中等專業學校外語教學不僅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綜合交際能力,還應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策略及發展潛能等。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是保證評價科學性的一項重要原則。形成性評價還要遵循多樣性原則。不僅有教師評價,還應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與學生合作,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形成性評價的實施過程中要采用適當的評價工具以確保其有效期實施。
一、形成性評價的評價工具
(一)觀察
觀察是最流行且廣泛運用的評價方法,它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觀察來收集教息。觀察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盡管觀察法很有效,但必須事先做好準備并真正參與其中。誰應該觀察誰和應該觀察什么是用來知道觀察的兩個問題。但僅僅這些還不夠,觀察還應該包括如何觀察、何時觀察、怎樣處理觀察結果等問題。為了使觀察更加有效,應注意以下原則:
1.觀察的結果是可發展的而非絕對的,需要著眼于未來。觀察是評價人的技能及行為的基礎,但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因此觀察必須目的明確,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2.觀察需要系統化,連貫的且具有可操作性。被評價的內容很繁雜,包括語言知識、技能、學習策略、學習態度等。如果教師將重點放在學習策略上,時而又放在語言知識上,那觀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無法進行有效的組織。教師需要安排特定的時間進行觀察,觀察活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座談、訪談
座談與訪談具有相似性,都是面對面以談話的方式或討論的方式與個別學生或一組學生進行,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在家長及其他教師中進行。為了將座談與訪談行之有效,也需要做好事先準備,可能包括的因素有:什么時間、怎樣進行、什么地點、目的如何,根據結果得出怎樣的結論,如何使談話氛圍更加輕松等。
1.為了減輕被訪者的緊張情緒,應該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氛圍。
2.訪談應該做好分析,安排好時間。要對可能組織訪談順利進行的困難進行評鑒,從而制定出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
3.無論有意或無意的,盡量不要在訪談中涉及被訪者隱私。受到漢語思維方式的影響,有時在提出問題時,由于提問方式不妥,可能會觸及到訪問者的情緒,這就要求在做準備時仔細斟酌談話內容、談話方式及提問方式。
4.訪談要目的明確。有時其目的是為了鑒別信息,有時是為了了解學生對待語言的興趣、學習語言的目標,對教育活動的理解及回應,對語言技能及學習策略的應用。
5.訪談要以學生為中心。無論如何要讓學生感到他們是訪談的參與者,更讓其感到這項活動中他們占主導地位且可以從活動中獲益。非正式的訪談可以為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提供很好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有效信息。
(三)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作為評價工具之一,通常用于收集學生們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信息,如認知的轉變、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及學習興趣等。這些因素可以為教師傳遞一些語言學、心理學的信息,在進行下一段學習之前,幫助教師調整教學。調查問卷的優勢是它既適合大規模進行也適合小范圍進行。另外,它提供的是受訪問者長期、確切的回答。
(四)對話筆記
對話筆記是一種書面的談話方式。它可以是教師與學生定期在一本日記上寫下自己的體會作為一種書面的交流方式。它有利于引導學生做自我評價,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對話筆記有利于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師生間的關系。它可以被看做一扇通往學生思想的窗,通過這扇窗可以了解學生的感受,從而有助于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需要和想法,從而將其反饋到教學中。
對話筆記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這樣學生可以有機會真實地表達自己,幫助其獨立思考。
二、學生學習檔案
學生學習檔案作為形成性評價手段之一,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語言學習檔案在幫助語言學習者發展必要的語言技能及良好的學習態度方面有兩個目標:首先是使學習者自覺地成為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參與者,其次是使學習者能夠有能力對自己的進步和學習安排做出評價。因此要不要利用學生學習檔案這種評價方式不是問題所在,關鍵在于如何使這種評價手段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學生檔案作為一種收集教育信息的工具,可以在學生學習行為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客觀、綜合的評價方式。學生學習檔案是學生每天學習情況的反映,在學生收集信息的過程中,他們同時也在積累學習經驗;在他們選擇數據時,他們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證明;當他們反思自己的行為時,同時也是在試圖更加了解自己。學生通過建立自己的檔案,可以不斷回顧學習檔案中的內容,不斷改進,從而摸索出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形成性評價的手段是多樣化的,對學生的評價是比較準確和客觀的。它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黎輝,高翔.教育測量與評價.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
[2]孔德惠.英語測試學.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