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推進科技自主創新思路
實踐證明,高鐵建設是中國科技自主創新的典型代表。從推進創新發展、深化科技改革、擴大科技開放等三方面強化部署安排。既強調科技創新能力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服務能力,又要大幅提升科技持續發展能力。
1.調整科技創新戰略的指導思想,更加強調原始性創新,力爭實現科學技術發展的跨越。當代國際科技和經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突出表現在產業競爭加速由生產階段前移到研究開發階段。原始性創新作為技術創新的主要源泉,不僅能夠帶來技術的重大突破,而且能夠帶來新興產業的崛起和經濟結構的變革,帶來無限發展和超越的機會,因而成為決定當代國際產業分工地位的基礎條件。加強原始性創新,努力實現從以跟蹤模仿為主向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深刻轉變,這是我國新世紀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始終認為,在科技發展上,中國不但要發揮制度的優勢,更要樹立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緊緊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大好機遇,在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和有一定基礎與優勢的重點領域尋求原始性創新,利用后發優勢實現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2.調整科技創新的模式,從注重單項創新轉變到更加強調各種技術的集成,強調在集成基礎上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長期以來,我們科技計劃比較注重發展單項技術,這是技術開發初級階段的必然過程。但從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內在要求來看,單項技術的研究開發,由于缺乏與其他相關技術的銜接,很難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產業。事實上,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不僅是一個創新過程,更是一個組織與集成的過程。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為核心,使各種單項和分散的相關技術成果得到集成,其創新性以及由此確立企業競爭優勢和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意義遠遠超過單項技術的突破。為此,我們將通過強化國家戰略部署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打破傳統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各種條條框框,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重組與合理配置。國家重點科技計劃都將明確強調學科間融合和部門間協作的必要性,強調從以發展單項技術為主轉向發展單項技術和多項技術的集成創新,注重以產品和產業為中心實現各種技術集成。
二、科技自主創新的戰略
1.實施人才戰略,積極參與國際人才爭奪戰。當今國際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競爭。首先,這是由世界人才供求形勢決定的,優秀人才普遍短缺;其次,這是由我國的人才質量決定的。有資料顯示,目前美國大學系主任中約有1/3為華人擔任;硅谷軟件公司中,有35%的技術主管和實驗室主任是華人;再次,這是由中國市場近年來的持續高速穩定增長決定的。跨國公司普遍看好中國,紛紛搶灘中國市場,并普遍采用符合國際規則的人才本土化政策。人才戰略的首要問題是吸引優秀人才,并保持人才流動的良性態勢。當前,我們要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國家科技計劃和項目都將把發現、培養和穩定優秀人才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建立開放、流動、競爭的機制,提高科研經費中人員費用的比例,克服科研管理中“見物不見人”的弊端;根據重大專項實施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海外頂尖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團隊的引進力度,并為他們提供一切可能的保障條件,努力推動形成海外優秀人才回國創新創業的潮流;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用人制度、薪酬制度改革;要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探索包括運用股權、期權在內的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充分體現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的創新價值,形成有利于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機制。要精心營造令人才心情舒暢、使他們安心創新創業的軟環境。
2.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建立健全我國技術標準體系。在開放的國際環境下,發達國家以安全標準為理由,以專利技術為盾牌,進而借助技術壁壘削弱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優勢,完成了由簡單的關稅壁壘向復雜的技術壁壘轉變的過程。近年來,在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帶動下,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經濟與社會資源配置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一方面,高新技術及其產業飛速發展,成為全球經濟最富有活力的增長點,成為決定當代國際分工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進一步滲透,促進了產業技術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這種新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對于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有著同樣重要和現實的意義。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不進行結構調整就無法實現持續增長、無法更平等地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競爭的關鍵階段。按照世貿組織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政府將會減少對產業的直接補貼,并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轉向重點支持公共性領域和營造環境。這就意味著,政府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制度創新機會。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加大對科技的支持,特別是對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及其他競爭前技術研究與活動的支持,提高重要產業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規則,積極利用“綠箱”政策,加大對農業和新興產業等弱勢產業科技研究開發及科技服務的支持。我們要抓緊時間,集中人力、財力,加強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
根據當前新的形勢,科技計劃在組織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做出相應的改革和調整。以重大專項的實施為突破口,盡快提高我國重點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組織重大戰略技術集成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