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庫集中支付是我國宏觀調控的必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國庫集中支付的含義和基本原則定位和認識,及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找到符合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更好發揮其應有作用的方法,不斷完善監督檢查機制,使其更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
關鍵詞:國庫 集中支付 制度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國宏觀調控中經濟手段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內容之一,是指政府將所有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將收入直接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是整個財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和主要內容。
一、會計監督職能要加強
會計監督是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依據,并受法律保護的,財政經濟法律、法規是經濟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會計對經濟活動全過程進行監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會計監督包括內部會計監督、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為了保證各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各單位除了對經濟活動全過程進行內部會計監督外,還要接受國家財政、稅務、上級主管部門等的監督和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督。
要正確認識會計監督的重要地位,使違法違紀行為遏制在會計工作初始階段。不能將不法行為放縱到發生并鑄成事實后,再寄希望于社會中介機構去審計、財政等執法部門去查辦、社會和政府去監管,應將會計監督落實到基層,放在會計工作的首要位置。
加快法律法規建設,為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制度、準則,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明確會計監督、審計監督的執法職責和權限,以實施清晰明了的監督職能;加大法律法規的處罰和執行力度,對違規違紀的企業及其連帶負責人予以曝光并給予處罰,加大違法違紀成本;同時強化相關配套法律及相關法規的實施,并加快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步伐,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會計核算中心人員業務真實性難以核實
會計資料中原始憑證是最基本的資料,也是反映經濟業務真實性的第一手資料,對原始憑證的審核和監督是判斷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環節。會計集中核算后,中心的人員并不參與單位的具體業務,只能根據票據來判斷,看單位報賬發票的手續是否完備、票據是否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經濟內容是否真實,都必須報銷。會計中心將記賬、算賬工作進行了集中,而財產物資等需要反映的客觀經濟事物仍分散在單位。特別是固定資產,會計中心只核算一級總賬科目,明細賬仍由單位登記保管,財產物資由原單位進行管理。如果單位領導與報賬員法制觀念淡薄,或因工作疏忽而不提供真實情況,會計中心將無從得知各單位的資產實有狀況。
三、財政放款審批環節過多
財政政策是資金再分配的形式,它只能將原來的企業資金進行內部分配,而不能增加社會整體的財富。當企業因為經濟的情況到導致信用急劇下降,企業各經濟體資金流動出現嚴重阻滯,企業營業額生產急劇下滑時,可以通過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舒緩經濟衰退的速度,增加企業流動性資金供給,延緩一些企業的破產倒閉,給企業調整生產和合理處理企業資產的時間,但是,企業不能依賴這樣的經濟策略來刺激經濟增長!它不能解決經濟中存在的根本性問題.想通過通貨膨脹來掩飾經濟衰退而導致的物價下跌,只會延遲我們認識經濟中的失衡和病癥,讓這些問題和病癥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治,變成越來越大的經濟災難!
四、支付系統最好能與單位財務賬合為一體,簡化做賬對賬
(1)月末對賬的數據勾稽關系: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中的指標余額=上年指標余額+本年累計下達指標數-本年直接支付累計數-本年授權支付累計數=財政國庫管理部門“往來資金”專戶賬簿中“暫存款”科目按預算單位設立明細賬的余額之和=預算單位賬簿中“暫付款(其他應收款)——財政國庫”余額+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中的往來資金明細余額。
(2)年終注銷授權額度余額后,對賬的數據勾稽關系: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中的指標余額=上年指標余額+本年累計下達指標數-本年直接支付累計數-本年授權支付累計數=財政國庫管理部門“往來資金”專戶賬簿中“暫存款”科目按預算單位設立明細賬的余額之和=預算單位賬簿中“暫付款(其他應收款)——財政國庫部門”余額。
(3)預算單位年終的指標余額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自動結轉至第二年。第二年初,預算單位按指標余額數重新申報用款計劃,從而開始了新一年的業務流程。
通過上述業務的探討,預算單位的往來資金與“預算內、外”資金一樣同樣可以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從而使得預算單位所有資金均納入了國庫集中支付管理,這對提升財政管理水平、規范單位財務收支行為具有重要作用。
總結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對于減輕預算資金使用低效的程度很有幫助,但是并非所有的資金使用都應該報國庫,這是不經濟的,也是不現實的。筆者認為對于一些不是很頻繁的資金支出項目如職工工資、大額招待費用等設計為國庫集中收付的管理范圍,而諸如頻繁、小額的支出項目,由各部門單位自行決定,超出了一定的金額范圍的仍需報上級有關部門批準。
當前我國預算外資金的不規范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預算外資金收入來源的不規范,而收入來源的不規范又表現在有預算外資金制度的單位部門亂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