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衡水位于華北地區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地帶,其區域物流的發展對華北地區經濟的經濟有直接的影響。當今的物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衡水區域物流的發展面臨有利條件與不利環境。本文對衡水物流發展現狀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其區域物流的發展模式和途徑作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衡水 區域物流 策略
基金項目:2012年度衡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衡水市區域性物流發展模式研究(2012058B)
一、有利條件
(一)地理條件
衡水在地理位置上與北京、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相毗鄰,與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區主要城市間交通運輸條件十分優越。
(二)市場條件
快速的區域經濟發展為衡水帶來大量的貨物運轉量。而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和相關企業的協助下,衡水物流市場各方面的需求量近年來不斷攀升。
(三)基礎設施條件
隨著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4000公里,通過衡水的新興高速公路也正在逐漸興建和陸續開通中。而從衡水市中區域向任何方向出發,15分鐘內都可以進入高速公路網。處于石德、京九兩大鐵路干線上的衡水鐵路運輸條件也具有相當的優勢。此外,新修建的大型物流中心為貨物的周轉與倉儲提供了空間環境。而發展現代物流所必備的網絡通信基礎設施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二、不利條件
(一)企業規模小
在衡水物流市場上,80%以上的物流企業規模仍然偏小,甚至存在一些一家一戶經營的微型物流企業。這樣的物流企業由于受其規模的限制,缺乏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以低廉的服務價格吸引客戶,服務水平也相對較低。同時,價格競爭還容易造成物流市場的混亂,從而制約衡水區域物流的健康發展。
(二)服務項目少
由于衡水市眾多的物流企業規模小、網點分散、運營線路單一,加上其中大多數物流企業只擁有少量的運輸工具和倉儲設施,對物流服務的認識不到位,因此所能提供的服務水平低下,服務項目一般只涉及儲存、運輸和城市配送等范圍內,達不到提供綜合性、高水平、高附加值服務的能力。
(三)管理水平低
衡水物流從業人員構成復雜,除僅有的大型物流企業有意識、有能力聘請專業人才參與管理、運營外,絕大多數中小型物流企業存在著管理不到位、專業物流人才短缺的現象。這樣的物流企業一般采用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一人負責內部管理、一人負責外部業務聯系,從而完成企業的日常運轉。
(四)信息技術水平有限
對于物流企業來說,信息技術水平的高低與其獲得能力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物流信息的提供是物流企業的附加業務,對于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而衡水的物流企業由于受到企業規模的限制和服務意識制約,并不太重視和了解關于物流信息方面的專業化服務。而資金的缺乏也阻礙了這些物流企業配備相應的信息服務功能。
三、發展衡水區域物流的對策
(一)發展物流企業規模
鑒于物流行業在整個經濟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衡水大多數物流企業規模偏小的不利局面,增強物流企業實力才是根本途徑。整合現有物流資產,對現有企業的扶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對較大規模物流企業給予政策性鼓勵與支持,營造較優越的經營環境,并盡力提升其抵御風險的能力,做好現代物流示范企業的帶頭作用;二是經過仔細篩選,挑選那些運作靈活的小型企業予以支持,構建區域物流產業集群。
(二)完善基礎設施與信息建設
在充分利用現有物流設施、設備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新建與改造相結合。物流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尤其是基礎設施與信息技術等方面的資金投入,需要政府與企業的全面配合。拓展融資渠道,以政策支持和經濟利益吸引多方投資,進行高水平物流設施建設,在提高衡水區域物流水平的同時,更推進了物流業的市場化發展。同時,積極推廣物流新技術、普及物流行業信息化程度,為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給予技術支持。
(三)優化物流發展的法規和政策
地方性法規和政府的相關政策對于某一行業的支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審視現行法規與政策,及時清理、修改與現代物流業發展不相適應的內容。同時,放寬物流業準入條件,鼓勵多方資金的引進,必要時甚至直接安排財政補助,以使物流業的發展獲得足夠的經濟基礎。另外,政府在土地、價格、稅收政策等方面應予以積極支持和引導,全面帶動整個物流業的發展。
(四)培養并引進專業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賴于人才素質的提高,而員工素質的提高和培養方法可以多樣化。衡水物流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優勢,委托高校負責專門的物流從業人員培訓;同時,也可以將經過高校正規教育的高層次物流人才吸引到企業內部,從根本上改變管理人員構成不合理的狀況。另外,企業還應鼓勵現有員工的自我學習,引入多種物流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與管理水平。
結語
現代物流業對于優化全社會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意義。通過對衡水區域物流發展條件與現狀的具體分析,探討適合其自身特點的發展方式,不僅豐富了區域經濟、區域物流研究的相關內容,更有利于促進該地區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正榮,張春河.唐山市物流產業的SWOT分析及對策[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