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問題是“三農”的關鍵,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其中農村宅基地問題更是重中之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黨的各項富民政策逐民心,順民意,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民對居住的環境特別是住房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從茅改瓦到瓦改樓,一幢幢樓房如雨后春筍。由于農村個人建房點多面廣,制約因素多,監管難到位,農村個人建房暴露出了諸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對耕地保護工作帶來巨大壓力。筆者近日對我縣的農村宅基地使用及管理情況進行調研,提出粗淺的建議看法。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宅基地雖然單戶面積不大,但總面積非常大,非法占用耕地數量較多,很多地方農村個人違法違規建房用地總面積不亞于項目違法建設用地面積。因此,農村宅基地管理比較棘手,存在的問題很多,主要問題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農村建房布局散亂。近年來大多數農戶建房都不在鄉村的統一規劃下進行,在選址和建筑規模上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見縫插針,哪里地勢好、交通方便、位置優越或者是“風水好”就在哪里建,造成新房舊宅斑駁錯雜,房子大小、高矮參差不齊,形狀不規則,巷道不通暢,有的連巷道都沒有,極為混亂。從而在通行、通風、采光、排水等方面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鄰里矛盾糾紛多,衛生條件差,交通不便。村民為了尋找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就到村莊外圍建新房,有的甚至“開天窗”,把房子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中央,出現“修建一座樓,損壞一片田”的現象。既影響村容村貌,又影響團結和社會穩定,同時還嚴重浪費了土地資源。
(二)違法占地屢禁不止。從調查了解發現,農村個人違法違規占地建房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未批先建。二是少批多占。三是一戶多宅。村民建新房后未拆舊房,也不愿拆舊房,有的鄰居跟他買他都不賣。舊房有的閑置,有的堆放雜物,有的則讓老人“堅守陣地”,“一戶兩宅”、“一戶多宅”現象比較普遍;四是異地建房。就是指不在批準地點建房,批甲地建乙地。
(三)監督管理困難重重。農村宅基地監督管理的困難有以下方面:一是涉及面廣,群眾不配合。。二是監督人員少,經費保障少。三是執法程序復雜,執行難到位。按規定,農村個人建房執法只適用一般程序,辦案程序復雜,調查取證難,時間長,成本高,辦一個違法地占案子少則一兩個月,多則一年半載,一年辦不了幾個案。案子辦完之后執行起來又次不是件容易的事,強制拆除阻力大、成本高。在拆除非法占地興建的房屋時威脅或毆打執法人員、拆除后全家住到國土局(所)或者是上訪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幾點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我所工作實際及經驗,經過認真思索,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全面加強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宣傳。群眾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知曉程度,對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做好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宣傳工作,向廣大農村普及有關法律知識,增強農民法制觀念,提高群眾對規范宅基管理、節約集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加大耕地保護工作的宣傳,使廣大農民常懷“命根”意識,把保護耕地作為自覺行動,努力做保護耕地和抵制破壞耕地行為的帶頭人和主人翁。同時還要加強鄉鎮和村組干部的培訓,要通過他們直接向群眾宣傳和解釋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及政策,增強守土有責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鄉鎮、村、組干部在農村宅基地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二)編制并嚴格執行科學的村莊規劃。結合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科學合理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和舊村改造規劃,從嚴控制宅基地用地規模和布局。一要村莊建設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二要村莊建設規劃要與當前農民建房實際需求相結合。三要著重解決農村個人建房規劃區內的土地承包經營問題。在土地發包時,各村組都要將宅基地規劃區的土地預留出來,作為機動地,按年發包。
(三)科學制定農村宅基管理政策。加強宅基地立法體系建設,盡快出臺《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管理辦法》。一要簡化農村宅基地審批程序。二要出臺舊村改造優惠政策。三是改宅基地無償取得為有條件有償取得。對宅基地占用耕地的,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收取耕地開墾費,用作解決宅基地占用耕地的補充資金,抑制農民占用耕地建房上升趨勢。對因客觀原因形成的“一戶多宅”或超標的宅基地面積,實行有償使用,收取集體土地有償使用費,用于舊村改造和村內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農民建房節約集約用地。
(四)嚴厲打擊各類土地違法違規行為。一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二要加大土地監管力度。三要配齊執法監察設備。各地要配備執法工作監察車、挖機、攝像機及制服等辦案工具。落實執法崗位津貼,購買人生及財產安全保險,提高執法人員的積極性。四要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鄉鎮、村、組非法批地或放手不管的要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