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審計期望差異是由于審計執業人員對自身責任的理解和社會公眾對審計認識的偏差而產生的,盡管無法完全消除這一差異,但可以盡可能地縮小。縮小審計期望差距是審計行業的目標,本文就我國審計期望差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縮小審計期望差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審計期望差異 對策 公眾期望
一、審計期望差距的含義
(1)合理差距,即注冊會計師遵守了職業道德規范,但未發現重大差錯,注冊會計師可以不承擔審計責任,但應改進。(2)審計失誤,即注冊會計師未遵守或未完全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導致未發現重大錯誤和舞弊,注冊會計師應承擔審計責任。
由于社會公眾的認識錯誤而形成的差距大致包括以下四種情況:(1)社會公眾對已審計會計報表存在誤解;(2)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采用的審計程序存在誤解;(3)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提供的保證程度存在誤解;(4)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的能力和職業道德存在誤解。
二、審計期望差距產生的原因
審計期望差距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審計有效供給不足、契約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經濟學原因,又有會計師事務所約束機制不完善、內部控制不健全的具體成因,還有審計能力的有限性、審計師角色的沖突性、社會公眾對審計的認識誤區等其他原因。
三、縮小審計期望差異的可行性辦法
(一)優化審計環境。造成審計人員的主觀違規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審計人員的外部執業環境不好,存在大量的“低價攬客”行為,從而使得審計人員為了生存不得不與被審計單位合謀,為了減少類似情況的發生,必須通過政府、法律界、審計職業、企業以及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重建一個健康、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提高審計執業質量。一方面,要加強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審慎地選擇客戶。另一方面,雙方要簽訂合理、有效的審計約定書,做到真正約束雙方認真履行各自的義務,行使各自的權利。審計約定書是委托人與被委托機構之間明確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過程,是會計師事務所在接受審計業務委托時,取得客戶對審計工作的目標、范圍、職責理解和認可的重要一環。另外,會計師事務所應盡量減少“非審計服務”,當前很多會計事務所提供各色各樣的服務和產品,比如風險評估、企業經營業績評估等,審計師從咨詢服務中得到了豐富的酬薪。審計師同時擔負著這樣兩個角色: 管理層的咨詢師和投資者的獨立鑒證人。因此,審計師很容易陷入矛盾的角色中,因為投資者期望審計師能夠識別和發現財務報告中的不實信息,而管理層則期望審計師忽略那些舞弊現象。審計師可能會在管理層的壓力下妥協,放棄自身的獨立性,在其非審計服務收入的利誘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放棄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所以,會計師事務所應盡量避免讓審計師承擔雙重角色。
(三)健全并制定完善的審計制度。審計準則制度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由于準則的制定無法適時跟上公眾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就會導致社會公眾對審計的期望值遠遠高于審計人員所能達到的執業標準。所以,相關的審計制度委員會應該時時關注社會發展需要,及時更正和完善準則制度,以盡快縮小審計期望差異。
(四)增強與社會公眾的溝通。一直以來導致審計期望差異的原因,就是報表使用者、投資人、公眾對于審計職責的模糊理解。一些調查發現,對財務信息了解越多的人,他的審計期望值就越低。客戶對財務行業了解越多,越不會把大多數責任推在審計師身上; 相反,不了解財務的人更容易把責任全歸咎于審計師的工作質量。因此,這些學者發現減少審計期望差異的一個方法,就是加深社會公眾對審計本質和局限性的了解,讓社會公眾充分了解審計的執業過程、執業能力和局限性,這樣可以使公眾對注冊會計師的作用、責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對于他們合理確定對審計的期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 強化監督管理和獎懲制度。應實行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監管模式。這種監管模式既保證了審計人員的監管主體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保持了政府在監管中的主導作用,又不會使政府陷于繁雜的日常監管事務中,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專業優勢。相關的監管部門應及時建立定期的調查小組,對各審計單位出具的報告進行監督和審核。對于能夠充分、公允、客觀表達被審計單位財務信息的會計事務所或相關審計人員,應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對于那些和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沆瀣一氣,出具虛假報告、隱瞞公司真實情況的相關審計人員和事務所,要嚴加審查,吊銷其職業資格,并通過媒體對其進行披露與批評,使其在行業內名譽掃地,無法立足。
參考文獻:
[1]陳紅鈴. 關于減少審計期望差的探討.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報.2001.2
[2]李欲、蔣文華. 審計期望差的構成要素及其變化趨勢. 重慶社會科學,2005.(3)
[3]劉錄敬,陳曉明. 審計期望差距成因分析. 審計月刊. 2007.(8)
[4]徐政旦,謝榮,朱榮恩,唐清亮.審計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10
[5]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2005 年行業執業質量檢查工作動態[EB/OL].http://www.cicp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