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職生就業的現狀是既給廣大學生提供了很多的擇業機會,又使他們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生的擇業過程必然會出現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因此,高職生就業心理指導工作已成為高職院校工作的必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高職院校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關鍵詞:高職學生就業 心理 對策
一、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現狀:
1.焦慮心理: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一定焦慮是正常的,適度的焦慮可以增加其就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增加找到滿意工作的成功率。但過度焦慮卻會使人處于極度敏感的自我防衛狀態,判斷推理的能力下降,行為容易失控。
2.依賴心理:一些高職畢業生不能主動地參與就業市場的競爭,而是寄希望于學校,寄希望于主管部門,寄希望于家庭,或靜候學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長去四處奔波,缺乏擇業的主動性,使自己在就業中處于劣勢。在擇業中對一個單位是否適合自己,往往不是憑自身思考來決斷的,而是依靠聽取父母師長之意,進行取舍,表現出較強的依賴心理。還有不少畢業生由家長陪著參加供需見面會,職業的好壞完全由父母決定,缺乏自主擇業的能力。
3.攀比心理:在求職中,同學之間:“追高比低”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同學在求職中經常相互吹噓自己的職業待遇好、收入高,導致職業期望越來越高,求職變成了自我炫耀。還有些同學看見或聽說別人找到條件優越、效益較好的單位心理上就不平衡,抱著“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態度非要找一個條件更好的單位,而不考慮自身的條件、社會需要、職業發展及就業中的機遇等。在就業時由于每個人生活的環境、家庭背景以及能力和性格不同,所碰到的機遇是不盡相同的,因而在擇業目標、職業選擇上不具有可比性。而作為年輕人的高職畢業生血氣方剛,喜歡爭強好勝、虛榮心較強,容易引發攀比心理。表現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就是忽視自身特點,對自我缺乏客觀正確的分析,不從自身實際出發,不考慮所選單位是否適合自己,而是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層工作,總想找到一份超過別人的十全十美的工作,這種攀比心理使得不少畢業生遲遲不愿簽約,甚至長久處于“待業”狀態。
4.從眾心理:高職畢業生正處于人格逐漸完善階段,容易受社會思潮和社會觀念的影響,人云亦云,缺乏個人主見,表現在就業過程中,就是忽視所學專業的特點。過分追求實惠,盲目擠向經濟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就業,追求功利,一味追求所謂的熱門單位、熱門職業,沒有從職業發展與個人前途、國家需要去考慮,求安穩,缺乏積極進取精神,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思想嚴重。持有盲目從眾心理的畢業生往往脫離自己的實際狀況,跟在別人的后面走,如在就業市場中哪個攤位前人多他們就往哪里去,別人說什么工作好他們就尋求什么樣的工作,而全然不顧自己的能力和現狀,不會揚長避短。
5.矛盾心理:高職畢業生在求職的過程中,面臨著種種劇烈的心理沖突,因而產生種種矛盾的心態:他們希望自主擇業,但又不愿承擔風險;渴望競爭,又缺乏競爭的勇氣;胸懷遠大理想,卻不愿正視眼前現象;注重專業能力的發展,但又互相攀比、愛慕虛榮;重事業、重才智的發揮,但在實際價值取向上重物質利益;對自我抱有充足的信心,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自卑;既崇尚個人奮斗、自我實現,又有較強的依賴感。職業目標上理想和現實的反差,自我認知上自傲與自卑并存,職業選擇上獨立性和依賴感錯位,使得部分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感到十分迷惘和困惑。
6.自傲心理:在擇業過程中,有的高職畢業生過高估計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好高騖遠,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給用人單位留下浮躁、不踏實的印象,不受用人單位的歡迎。有的則就業期望值過高,擇業目標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一些專業較好、就業資本較雄厚的高職畢業生容易從自信變為自負。還有一些高職畢業生是脫離實際的自大,他們既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也對就業市場、職業生活缺乏了解,一切都憑自己的主觀想象。
7.自卑心理:一些高職畢業生過低估計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對自己缺乏自信,過于拘謹,優柔寡斷,不能向用人單位充分展示自我;有的高職畢業生因為學歷、成績、能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而悲觀失望、抑郁孤僻、不思進取,不敢參與就業市場競爭。比如:在擇業中總是自己拿不定主意,過分退縮,對自己能勝能的工作,也不敢說“行”,總是說:“試試看”,顯得很沒自信等。
8.挫折心理:生活中有成功就會失敗。而當代高職畢業生由于一直囿于校園,生活經歷比較簡單,一般未曾經歷過波折,沒有經受過挫折的考驗,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情緒波動性大,情感較為脆弱,缺乏對待挫折的準備。在就業時他們往往希望一蹴而就,能夠順利就業,害怕失敗。一旦受到挫折,往往產生挫折心理,感到失落、悲觀失望、自慚形穢,對自己、對未來失去信心。
二、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障礙應對措施
就業競爭和壓力越來越大,致使高職生求職擇業心理產生了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就業能力。如不及時有效解決,將會損害個人身心,破壞家庭安寧,影響學校生存,危及社會安穩。因此,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心理顯得尤為重要,應采用以下對策:
1.要加強高職學生求職之前的就業指導和心理咨詢工作,學校除了要注重專業教學質量外,也要加強學生就業問題的指導,讓學生走出校園后,有更加廣泛的發展。學校應該開設就業指導課,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同時,讓高職學生了解國家就業政策和詳細的就業信息,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
2.在高職生入學之初,就應該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按照職業規劃,一步一步地實施下去,同時要理智的評價自己,為自己做出一個客觀正確的判斷,使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更加合理,符合當前的實際。
3.要鼓勵他們勇于競爭,讓他們能根據社會需求,結合自身特點,自我設計,自我包裝,自我推銷,自我實現。
4.引導他們堅定信念,勇敢面對社會、面對挫折。高職生與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相比,更需要自知、自信、自立、自強。要清醒認識到,在求職擇業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5.家庭也要關心和引導自己的子女求職擇業,注意減輕他們的求職壓力,與孩子做到心理溝通,并與學校相互配合。
6.高職學生處在心理成熟的過渡階段,加之家庭和社會對這一群體的期望值較高,導致高職學生自我定位容易出現偏差,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個人預期較高出現不顧實際條件,盲目擇業的行為。高職學生面臨就業時出現心理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不必恐慌,重要的是高職學生自我把握。必要時可以降低門檻,“先就業,再擇業”,先找個工作養活自己,同時積累經驗,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學校在教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與社會多對接,讓學生盡快適應社會,同時,也要多給學生創造機會進行面試演練,減少學生的就業恐懼感。造成當今高職學生求職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設置的專業與市場人才需求脫節,人才培養具有滯后性,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逐步改善這種局面。
總之,高職畢業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出現的就業心理問題,學校、家長、社會等各方必須高度重視,要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認識自己,排除不良就業心理干擾,增強就業心理能力,促進高職畢業生充分就業。
參考文獻:
[1]張慧.引導畢業生順利度過畢業前心理關鍵期的重要環節[J]. 中國大學生就業. 2007(14)
[2]韓威,祁金利.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07(14)
[3]馬宏峰. 大學生擇業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07(14)
[4]袁海燕,陶書中,馮梅. 高職學生就業心理調查及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07(14)
[5]王平風.論高職生畢業前夕的心理疏導[J].教育與職業. 2007(14)
[6]徐兵.高職畢業生就業誤區分析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