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前進、改革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社會環境和傳播手段也發生了變化。要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
關鍵詞:以人為本 思想政治工作 創新 提高 水平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傳播手段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停滯不前,就難以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既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好傳統、好辦法,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宣傳內容、形式、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積極反映新生活,塑造新形象,解決新問題,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從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一、新時期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既要堅持教育人、引領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這一論斷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務,為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2】實踐說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禁錮人們的頭腦,限制人們的思想和行動,而是要立足于關心人、愛護人、團結人,發揮引導和導向作用,為提高人的素質和個性健康充分的發展創造必要的環境與條件,培養人的創新精神,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性,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科學性和生命力,才能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
1.要尊重人、理解人,注重啟發人的自覺性。
尊重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理解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人的自覺性是以其合理的需要得到滿足為基礎的。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心理要求。尊重人就是尊重每個人的平等權利和人格,以平等的姿態對待人。目前,一些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缺乏影響力、號召力和戰斗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沒有貼近實際、針對性不強,對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繞著走,形式主義的東西比較多。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群眾工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密切聯系群眾,關心職工群眾的現實需求和切身利益,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在決策重大問題、制定長遠計劃和規劃時,要自覺地把以人為本的思想貫徹到實際工作中,維護好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人民群眾的自覺性、積極性。
2.要關心人、幫助人,努力調動人的積極性。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要關心人,努力調動人的積極性,就必須關注群眾的物質利益。馬克思曾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從利益的認同到價值認同,是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作用的基本路徑。我們的事業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也在發展。實現群眾的愿望,滿足群眾的需要,維護群眾的利益,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過程。我們要細心體察群眾愿望和利益要求的變化,使我們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準確地反映群眾利益,使我們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體現群眾的利益。同時,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和幫助群眾正確認識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自身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要關注人民群眾的物質利益,引導群眾認識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團結他們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要經常對群眾關注的切身利益問題進行釋疑解惑,幫助認清自己的長遠利益、根本利益,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時刻注意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既講道理,又辦實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通過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貫徹思想教育、引導人們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啟發人的自覺性,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性。
3.要鼓舞人,不斷激發人的創造性。
激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有效方法,是對人的價值和工作的認可與肯定。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就要做到鼓舞人,注重開發人的價值和潛能,不斷激發人的創造性。現今社會,壓抑人的個性就等于扼殺人的創造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協調人際關系問題上,體現以人為本,要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習上多引導,工作上多幫助、多支持,用榜樣的力量去教育人感召人,切實做到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使更多的人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誠信守法,健康向上。
二、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創新,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
思想政治工作成功與否,思想政治工作者成熟與否,關鍵在于能不能做到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就是要從實際出發,滿足群眾的需求,既要堅持先進性,又要體現適應多樣化工作的層次性。特別要特別注意克服脫離實際的空洞說教,真正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研究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和價值取向,掌握人們思想活動的新情況和新特點,了解職工群眾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難什么,實事求是地確定思想工作內容,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工作。過去,在戰爭年代,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立足于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讓群眾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今天,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引人關注的熱點問題越來越多,這些問題既成了職工群眾議論的焦點,又是最容易引起人們思想震蕩的問題。抓住了這些問題,就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只要廣大人民群眾心齊了、氣順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們的改革和建設,只有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順利推進。”
思想政治工作有沒有一個好的體制和機制,效果大不一樣。江澤民同志指出:“推行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法,運用系統工程的辦法做思想工作,這是符合社會化、現代化大生產的客觀規律的。”這一論述,對我們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體制和機制,關鍵是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內在規律,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特點與規律的研究,把功夫下在探索規律和制定、健全并落實制度上,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由經驗型向科學化的轉變。隨著改革的深化,國有企業的專職政工部門和人員逐漸減少,而職工的思想問題卻不斷增多,思想政治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非常突出。同時,個別同志對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單位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也很突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建立適應企業新體制的“大政工”機制,逐步形成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共同負責、黨政工團齊抓共管、以政工人員為骨干、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整體合力。
實踐證明,只有在繼承中創新,在開拓中前進,才能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在新的實踐中開創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不繼承就沒有前進的基礎,不創新就沒有發展的動力。我們一定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務實,努力把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為推進各項事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