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逝世后,以“元老”自居的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會中的老右派分子鄒魯、謝持、居正、張繼、林森等,于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開所謂“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另立中央,形成西山會議派。他們反對國共合作,反對三大政策,破壞統一戰線,公開制造分裂。1926年3月,他們在上海召開了所謂“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通過的宣言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國民黨“一大”宣言、決議作了全面修正,提出了一套反動的政治主張。
第一,反對聯俄政策。西山會議派攻擊蘇聯是“新生帝國主義”。他們雖然喊著“打倒一切帝國主義”的口號,但對帝國主義的涵義已作了新的解釋。他們指責蘇聯“帶有帝俄時代之遺傳病,此遺傳病不能因一度革命而根本消除,乃復演于國交上而成為結核”,①“彼所以結好于我者,為彼非為我也”。②蘇聯是貌似平等待我實則不平等待我的“赤色帝國主義”,其“采取帝國主義的手段,那當然也是本黨的敵人”。攻擊“無論與舊式帝國主義國家聯合,或與新式帝國主義國家聯合的,都是賣身投靠式的聯合”,③號召國民黨員“義無反顧”地反對聯俄。
第二,背棄聯共政策,主張“清黨反共”。西山會議派宣稱:“共產黨之加入吾黨,實欲奪吾黨軀殼,而換其骨”,“兩年以來,凡共產黨員之加入本黨者,在本黨中一切言論工作,皆系受共產黨機關決議與指揮,完全為共產黨之黨團作用”。“蓋其加入之意,實圖利用本黨發展共產黨黨勢,且借以維持蘇俄”。“吾黨同志若不大徹大悟,謀根本之救濟,速與共產同志劃然分開,不使彼輩再行干涉吾黨之事,則再過一年”④,國民黨就要被共產黨“操縱”和“赤化”了,況且,國民黨和共產黨各有其信仰的主義,“國民革命與階級革命勢不并行。若共產黨員,長此隱混于本黨之中,……而紛擾決裂,致妨礙國民革命之進展,不若分之”。⑤他們主張取消共產黨人的國民黨黨籍,把其從國民黨中清除出去。
第三,反對馬克思的階級斗爭理論。西山會議派宣稱:“中國向來革命,以仁義號召,歐美近世革命,以平等、自由、博愛、人道號召,尚未免于殺戮恐怖,況以斗爭號召者,欲人類不供其犧牲者幾何。故共產黨階級斗爭之號召,實為人類前途之大憂。”⑥攻擊階級斗爭“近之足以陷中國于萬劫不復之地,遠之足以釀世界以滅絕人類之憂”,“共產黨在中國主張階級斗爭,實不合社會之需要。蓋階級斗爭之說,至易破壞國民革命,吾人為統一國民革命陣線之故,勢必截斷其主張”,⑦要“采快刀斬亂麻之手段”,把共產黨清除出國民黨,消除其理論影響,才能“護國救黨”,否則,“青天白日旗,必化為紅色矣”。⑧
第四,歪曲扶助農工的政策。他們把“不斷的改善農工的生活”,當作“一切關于農工的運動”,都應“很和平的進行”,“階級斗爭方法,不單是不能解決農工生活問題,并且因鼓動階級斗爭而截斷許多改善的路徑”。改善農工生活的最終的目的,“是由不斷的改善而進到家給人足,即是進到階級的消滅,即是使農工免除社會革命的痛苦”。⑨中國國民黨決不能象共產黨那樣“唆使佃夫與地主戰爭,唆使工人與廠主戰爭,唆使學生與教職員戰爭”,共產黨的工農政策是侵害工農,最終的結果不是農民遭殃,就是工人流血,根本實現不了工農利益,“更不合于吾黨在理論上之主張與方法上之決定”,⑩必須堅決反對。
對西山會議派的反革命主張及行為,毛澤東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批判。毛澤東及其主編的《政治周報》,在反對西山會議派的斗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澤東在《政治周報發刊理由》中旗幟鮮明地指出:《政治周報》的責任是向反革命派宣傳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傳,對抗西山會議及右派之言論,把反對西山會議派的斗爭進行到底。
第一,深刻揭露西山會議派產生的必然性及其反動本質。毛澤東指出:國民黨內右派和左派的斗爭,早在改組之前就已存在。但由于孫中山在國民黨內的威信及其堅決抵制,使右派的陰謀沒能得逞。孫中山逝世后,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大搏斗中,在革命營壘中出現的分裂派別如西山會議派,這并不奇怪,“他們的分裂是基于他們的階級性,是基于現在特殊的時局”,“是一種必然的現象。我們雖不必以此為喜,卻斷不是什么不幸的事”。他們分裂出去,“并不足以妨礙國民黨的發展,并不足以阻撓中國的國民革命”。西山會議派就是國民黨右派,是資產階級右翼的政治代表,西山會議派分子均屬于“腐敗懶惰分子,”“日惟升官發財為念”,目的在“企圖傾覆國民政府”,他們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替帝國主義做了適合其需要的種種工作”,“大大幫了帝國主義的忙”,是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反對中國國民革命的“最后工具”,是帝國主義對付中國反帝國主義運動的最后方法之一。西山會議派的所作所為,是對孫中山革命事業的背叛,“完全是孫先生三民主義的叛徒,盡管他們在總理靈前開一百次會,盡管他們把三民主義天天寫在臉上掛在嘴上”,依然掩蓋不了其已成為國際資產階級附庸的真實本質。
第二,對西山會議派的反動理論一一予以駁斥。
首先,毛澤東指出,西山會議派堅決反對聯俄政策,目的是要使中國革命失去可靠的朋友,是破壞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反動行徑。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必須取得國際無產階級的支持。中國和蘇聯的友誼是建立在反對帝國主義共同基礎上的。中蘇兩大國的戰略聯合是在雙方最困難、最關鍵的時刻由孫中山和列寧兩個革命偉人共同建立起來的,破壞這個聯合戰線,也就是背叛了孫中山的事業。“現在全世界被壓迫民眾的大敵只有一個,就是帝國主義。而要打倒帝國主義,必須全世界革命勢力聯合一致,方能和他決戰而不失敗,中國所需于蘇俄者在此,蘇俄所需于中國者亦在此”。從歷史教訓上看,沒有一個鞏固的革命聯盟,革命必然會陷于孤立無援的境地而致失敗。辛亥革命失敗就是一個最強有力的說明。歷史的經驗教訓必須借鑒。聯俄是客觀現實的需要。中蘇兩大國必須加強相互支持與合作,才能最終戰勝帝國主義。
其次,揭露西山會議派反共論調的卑劣目的。毛澤東尖銳指出:右派頑固堅持“反共”、“討赤”立場,目的是企圖通過反對共產黨的辦法破壞革命,來討帝國主義主子的歡心。“帝國主義痛惡國民黨容納共產黨分子從而增加一支反帝國主義的主力軍,北京右派會議決議開除李大釗、譚平山等的黨籍”。西山會議派對共產黨的無恥誣蔑,從另一側面反映其對共產黨的恐懼,對革命運動發展的遏制,所以才“肆其惡咀毒舌凡所以咒咀誣蔑中傷我們者亦無所不用其極”。
最后,嚴厲駁斥西山會議派反對農工起來革命、反對階級斗爭的謬論。國共合作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工人農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斗爭并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廣州市實現了十四年來未有的太平;人民確實得到了集會、結社、言論、罷工自由;全省軍政統一;財政亦逐漸集中;堅持罷工,大規模封鎖香港以擁護愛國工人運動”。這些斗爭的勝利得罪、激怒了我們的敵人——“全世界的帝國主義,全國大小軍閥,各地買辦階級土豪劣紳,安福系研究系聯治派國家主義派等一切反動派”,這就是一切反動派要齊聲反對共產黨、反對階級斗爭的原因。毛澤東指出,西山會議派之所以這樣做,是見主子的眼色行事,是為了能得到主子的嘉獎,才能得到萬國的一片“頌聲”。毛澤東進一步指出:“萬國不得而知,但至少下面四國:英國,美國,法國,日本國”會對這種做法大加贊賞的。
毛澤東對西山會議派政治思想的揭露,有力地回擊了右派的進攻,捍衛了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在毛澤東等人的努力下,促成了左派與中國共產黨的進一步聯合為國民黨“二大”的召開作了思想準備。
1926年1月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處分違反本黨紀律黨員決議案》、《彈劾西山會議決議案》等決議,宣布永遠開除謝持、鄒魯的黨籍,對居正、石青陽、石瑛、覃振、傅汝霖、沈定一、茅祖權、葉楚傖、邵元沖、林森、張繼、張知本等12人“提出警告,指出其錯誤,責其改正,并限期兩個月具復于中央”,若有不接受大會警告者,中央應開除其黨籍。再次選出被西山會議派宣布取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執行委員職務的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等人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執行委員。毛澤東等人對西山會議派的斗爭,取得了重大勝利。
注釋:
①⑦《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1926年4月,收入《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資料選輯》上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21、522頁。
②同上,第520頁。
③《為取消共產黨在本黨的黨籍告同志書》,1926年1月,收入《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資料選輯》上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14頁。
④⑧⑩居正:《清黨實錄》,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臺北),第32、33、439頁。
⑤《取消共產黨員的國民黨黨籍宣言》,1925年11月,收入《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資料選輯》上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2—493頁。
⑥鄒魯:《清黨實錄》,第34頁。
⑨《告國民書》,1925年12月,收入《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資料選輯》上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8頁。
《毛澤東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24、30頁。
《政治周報》第4期,1926年1月10日
《政治周報》第3期,1925年12月20日。
《政治周報》第2期,1925年12月13日。
《政治周報》第1期,1925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