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食品安全成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大問題。當我們驚嘆農產品迅速增收增產的同時,誰能保證飯桌上的蔬菜綠色無污染?當我們將各種高科技手段運用于農業生產時,誰能保證對環境、對子孫后代不造成任何影響?當轉基因技術被推崇備至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有可能會導致某些原始植物的滅種?
2012年不是原始果蔬們的“末日”,WWOOF小戴的種子銀行也許能保住我們餐桌上的那些“綠色”。
日常的蔬菜瓜果有可能面臨滅種危機
小戴的有機莊園建在浙江寧海縣一個青山綠水的山村里。在這樣一個冬日的午后,沐浴著暖暖的陽光,腳踩松軟的土地,貪婪呼吸著散發植物清香的新鮮空氣,不禁讓人心旌蕩漾,有一種身處世外桃源的愜意。
“你眼前的這一大片田地就是‘種子銀行’!這是南瓜田,這是番茄地,那邊種的是蘿卜,還有白菜、青椒,再往前還有西蘭花、玉米,各種花草……”
“這些我們日常最親密的蔬菜瓜果們卻面臨著滅種的危機。也許多年以后,這些植物就會從我們眼前消失。”剛才還滿臉笑容的小戴此刻顯得憂心忡忡。
他解釋道,全世界大約有30萬種植物,然而由于人類活動、氣候變化、過度開發和外來物種入侵等原因,這些從鴻蒙時代就開始改造我們地球的原住民現在卻面臨著被剝奪“球籍”的危險。舉例來說,只要全球氣溫升高兩度,那么就有15%到40%的植物將瀕臨滅絕。這個數據讓人瞠目結舌。
種子銀行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俄羅斯科學家率先提出,當時的目的是用以應對世界末日這樣毀滅性的災難。
小戴的莊園地處江南,土地肥沃,于是,他向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征集天然的原始種子,然后在他的莊園里為每個人提供一份土地來寄種,使得種子數量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寄種者擁有植物收獲的所有權益,可以委托小戴把植物收獲和留下的種子郵寄給指定的任何人。這所有的服務是免費的,只需承擔包裝、快遞等其他非農業費用。這就是小戴的天然種子銀行。
保衛原始種子,植物多樣性之戰
早在3年前,小戴在創辦藍莓莊園的過程中,就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農民種植作物,都不再自己保留種子,而是去種子公司購買。而從種子公司購買到的大部分作物種子都是被運用了“轉基因”這一高科技成果。
雖然,在科學領域,轉基因技術充分發揮了生物所具有的已知的、有用的、優良的、安全的基因。例如在植物中轉入其抗旱性、抗蟲性等具有很強競爭性的優良基因,這樣的好處是極大地提高了作物的產量與收成,植物結出的果實看起來也是碩大豐滿。然而,被注入轉基因技術的物種因具有極強的生長能力,勢必會影響那些沒有被轉基因的天然物種的生存與發展。長此以往,轉基因的物種越來越強大,與此同時,最原始天然的物種也就走向了終結與滅亡。
“于是,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物種面臨著這場‘滅種’危機。我們日常最常見的蔬菜瓜果,包括西紅柿、甜椒等都已轉基因。然而,事實的嚴峻程度遠非如此。現在農民播種所用的從種子公司買來的種子,會使農業走上一條不歸路。你買這家公司的轉基因種子,也就意味著只能相應地購買這家公司生產的特效農藥。因為,其他的農藥殺不死地里的蟲,而蟲子的抗藥性年年增加,所以農藥一年比一年猛,蟲子一年比一年多。這樣,即便是被轉入了抗蟲害基因的植物也漸漸失去了抗蟲性,被轉入抗除草劑的植物卻導致田里滋生‘超級雜草’,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正是因為現在農民手上的自留種已經越來越少,小戴在這3年里,利用各種方法途徑,深入農民中廣泛搜集,然而卻只搜集到100多種非轉基因的植物天然原始種子。
回歸田園,大家一起做快樂的都市農夫
在莊園自建小木屋的墻上,張貼著小戴與不同膚色,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們在田地里辛勤勞作的照片。
“你可以將我的莊園定義為WWOOF,它是World-wide oportunity on orgic farms的縮寫,簡稱為世界有機農場機會組織。WWOOF的最初概念就是志愿工作者到有機農場通過勞動,學習一些實用的農業知識,同時因為有機農場是勞動力相對密集的地方,志愿者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的缺乏,因而農場主愿意為他們提供食宿來回報他們的勞動。現在這個組織已經衍生為一種全世界范圍內的集旅游、勞動體驗及文化交流的特種旅游。因為這個概念來自國外,所以,一開始我的莊園就吸引了許多外國朋友來參與。他們在我的莊園里與我一起種植、捉蟲、鋤草,一起交流文化傳統,分享勞動成果。”
漸漸地,隨著小戴天然有機理念的倡導,全國各地的很多義工也積極地加入其中,他們大都是來自各大城市的年輕教師、白領、學生。
是的,每個都市人都有一個回歸田園、親近自然的夢想,包括小戴。如果不是他自己介紹,很難想象照片上這個戴著草帽、曬得黝黑的“農夫”卻還是一家公司的老板。
最初,小戴的構想是建立一個類似WWOOF的有機農莊,不使用農藥與殺蟲劑,而僅僅依靠養殖的雞或人工除蟲。收成以后,可以與圈內的朋友們一起分享純天然的有機農產品,例如野菜瓜果,當然還有土雞蛋。但是后來,讓小戴最欣喜的是,這種全天然的作物,雖然長出來以后沒有轉基因植物那樣碩大飽滿,但是因為完全是自然生長,它們形態各異,果實的多樣性讓很多到農莊旅游的人喜歡至極。大家紛紛跟小戴索要植物的原始種子,帶回城市里,在自家的陽臺上開辟出一個小小的平臺,這樣自留的原始種子就開始在很多的家庭里欣欣向榮。
這一下子就點燃了小戴創建種子銀行的夢想。小戴熱愛自然,喜歡親近泥土、植物、花草樹木這些散發著生命氣息的事物。他相信,與他有一樣想法的絕非少數。當他開始在網上將征集種子的消息發出去后,很快就有一位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老師提供了野玫瑰的原始種子。這些種子在他的種子銀行里茁壯成長。花開的時候,小戴按照她的要求,將鮮艷的玫瑰及其多余的種子空運到了她在四川的好朋友阿May那里,阿May又將種子種植在自家的陽臺上。這種分享,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收獲的絕不僅僅是一份驚喜,更是一種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期待。于是,就有了現在的種子銀行。小戴一直在想,人為什么不能把成功的夢想和生活的夢想結合起來呢?
目前小戴的種子銀行因地域局限,只能接受那些能夠寄種在江南的種子。同時,他也意識到,保護天然物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他對這項公益活動充滿了熱情與信心:“拒絕轉基因,讓農業回歸自然,這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號召。地球上的每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去愛護。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像我一樣崇尚自然,熱愛植物的志愿者加入進來。到時候,我們的天然種子銀行也會遍地開花,結出碩果。”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