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鏡人物:大洋,男,1983年出生,上海通用汽車項目工程師
2005年,大洋從某重點大學2001級車輛專業畢業。提起畢業找工作的事,仍然歷歷在目。
第一份工作是在學校找的,沈陽,做三菱汽車發動機。他說:“拿到第一筆薪水的時候,相當感嘆。雖然工資很少,但那時更多的是憧憬?!?/p>
由于在三菱發展受到很大局限,工程師的薪水很低,大洋盤算著將來自己怎么能跳出這個圈子,實現自我價值。
他曾用了一個晚上來分析自己:技術知識一般,3D制圖水平一般,但是心思細膩,最擅長跟人打交道……這個行業里最需要這種人的,就是做項目。
可是在當時的公司部門里沒有項目工程師,所有的工程師都叫設計工程師,唯一跟項目沾點邊的,就是匹配工程師?!暗呛懿恍遥沂亲鰢a化的。”大洋很無奈。隨后一個偶然的機會,公司有了一個新引進的機型,剛好缺人手做國產化,于是大洋就作為國產化工程師接下了這個工作的初期溝通。
新工作開始沒幾天,就已經有客戶上門來詢問新機型了,但是沒有人能對這款機型很到位地說清楚。于是,唯一一直跟新機型接觸的大洋就作為匹配工程師與客戶進行了溝通。大洋說:“那段時間真的很難,沒有人告訴你該怎么做,每天要么被領導罵,要么被客戶罵,要么被質量部追著要標準,要么被銷售部追著要材料,慶幸的是,我堅持了下來。然后我又報名學習英語口語,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英語交流至關重要?!?/p>
2008年,對于已經工作三年的大洋來說,是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來上海也是個比較難得的機會。對于小公司來的應聘者,上海通用的HR通常都不大會看,偏偏2008年上海通用人員需求很大,到處招人,還在沈陽開了一次招聘會。這次機會,得以讓躊躇滿志的大洋走進了上海通用,走進了泛亞。
當時面試官看完他的簡歷,用中文問了他幾個問題,又用英文問了一個問題,最后跟他說:“你知道這個職位最難的兩點是什么嗎?一個是要能吃小虧,一個是要不厭其煩地每天不停地跟人溝通,你覺得你行么?”大洋說:“我行,我最怕在電腦前面畫圖,你不讓我干這個就行?!比缓缶褪且徽麄€下午的HR人力資源評估。
大洋感謝自己的堅持,感謝當天的面試官,最后拿到了走進上海通用,走進泛亞的OFFER。
隨后是半年的跟班生活,大洋跟來了半年的駐外任務。“煙臺東岳——這個我們畢業時很多學生都向往的公司,當時我投了簡歷都沒有人理我的公司,我來了!”大洋形容去煙臺時的心情,真是激動又緊張。
到煙臺后,大洋每天跟線造車,從放車身到下線,最快進度要8個小時。于是每天白天是白天,黑天也是白天地在生產線、會議室、電話會上折騰,真的是昏天暗地。不過這個時候,在三菱時對發動機的理解和那段時間對標定知識的學習,幫了大洋不少忙。
終于,熬過來了!“第一次在大學門口見到的新一代賽歐,就是這樣從我們這群人每天的奮斗中下線的。”大洋得意地說。
大洋覺得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需沉淀一份積極的心態,在當下所處的環境里,力所能及地去做自己可以勝任的事情。一步一個腳印,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平時所有的積累,都可能在日后某個時間有大用。相信時間不會辜負我們所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