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在采訪“在中國種樹的日本人”大龍隆司后,有感而發這樣一句話:“他并不是這個領域做得最好的人……樹一棵棵地種下,當時看不到什么結果,然而做一點便進一點,十年后當我們回過身,身后已是一片綠色的樹林……”
這便是,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要想得到這點滴的歡喜,并將之攢積成巨大的喜悅,需要的東西很多,比如時間、忍耐、堅持和勞苦,然而最不可缺少的,是指引我們邁開腳步一路向前跋涉的心中的光芒。
這光芒是愛,是喜歡,是熱烈的執著,是可以讓平凡的生命發光的東西;這光芒是想有所創造的沖動,也是能夠有所創造的不竭動力;這光芒是驢子眼前的胡蘿卜,是終有一天我們要品嘗到的生命滋味……這光芒的名字,叫做理想。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是句老生常談的話了,那又怎樣?理想就是這樣一個誘人的妖精,它永遠高于現實,引領我們去追尋,推動我們去提升,即使現實豐滿,它也永遠比現實更豐滿。理想是如此讓人欲罷不能,我們不能沒有它。因為理想,我們的生命才有熠熠生輝的可能,它是生而為人的樂趣和動力,它可以把我們的生命點燃。
馮侖在《理想豐滿》一書中一談再談:要有理想,它讓我們活著的時候充滿希望;還要堅持,我們要身體力行,將理想掰碎了,再一點點拼成心中的圖景,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去親證理想;除了這些,還要學會包容和妥協,畢竟,地球不是你家開的,世事并不能都如你所愿,要學會像流水一樣能夠延綿,也能夠迂回,上善若水。
在有理想、要堅持和會妥協這三個因素當中,會妥協這點需要更多的智慧?!罢局菀妆惶叩?,跪著太難看,趴著起不來”,那我們就蹲著吧,或者坐著!選擇一個折中的姿勢,和現實做個善意的交易,可屈可伸,螺旋上升,曲線“救國”。
這無疑是中庸的,也無疑是可取的。中庸的方式,可以保持生命的彈性,就如蹲著的姿態——蹲著的時候,既可以隨時發力向前奔跑,也可以因時就勢,靜心坐下,理理頭緒。
大龍隆司在風沙地種樹十年,所持的正是理想的光芒和點滴鑿進之力。開始的時候,有人懷疑他是來挖石油的,他也不急,只是種樹,做好自己的事,堅持好自己的堅持。樹一棵棵地種,林子一年年地長,他寸尺前行,得到了點點滴滴的歡喜,也得到了大歡喜,得到了最合乎自然之道的結果。現在,他仍在種樹,仍舊被心中的光芒指引著前行。
畢淑敏在自己的書中寫道:“喜歡一句話,樹不可長得太快。一年生當柴,三年五年生的當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棟梁。故要養神積厚,等待時間?!睒湟L,事也要慢慢做,正是這個道理。事實上,拔苗助長非自然,急促做出來的事不穩,能夠瘋長的,也只能是瘋草,而不是扎根大地的綠樹。腳下的風沙再大,現實的曲折再多,只要心懷良愿,智慧中堅持,風沙地也會漸漸變得水草豐美。
如果我們都是在大地上種植愿望的人,那就去做那種樹的人吧!像樹慢慢生長那樣去種樹,謙卑地低下頭、俯下身,用堅持和忍耐、包容和妥協來種自己的良愿,自然就能不急不躁地回身看那片綠色的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