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
理想這件事,在我們生活中似乎就像空氣一樣哪兒都有。
理想是夢想,是方向,實際上就是未來的某一件事。
因為夢想離現實總還有距離,所以會推動你學習。有夢想的人學習能力特別強,而且不拒絕任何新東西。心里頭的那盞燈點亮了,剩下的事我們就都會做了。
我常聽到一種聲音,說80后是理想被房價、現實粉碎的一代,沒理想。這話我不信。我從來看到的都是希望。年輕人當然想法跟你不一樣,憑什么要跟你想的一樣?你跟你爹想的都不一樣,憑什么要跟你想的一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理想。
有朋友問:你20多年來每天睡那么晚、起那么早,還那么興奮,你怎么有那么大的干勁呢?其實,這就是理想在發力,它會讓你覺得生命有意義。
我不太把辛苦和壓力當回事。老跟別人訴苦有什么用,哪個人不苦?
理想的背后其實涉及價值判斷。理想是成功的基因,不是成功以后貼在身上的標簽。
有理想的人會將自己的生命簡化。我們是追求理想,順便賺錢,因為理想,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成功;因為成功,所以永遠。
理想特別像中藥,雖然藥性慢,可它解決根本問題。
要堅持
偉大是熬出來的,熬這件事沒選擇,咕嘟咕嘟地燉著,愣是燉爛了,最后精華的東西留了下來,這是諸如忍耐、堅守、痛苦、無助、興奮等感覺交織在一起的狀態。
其實對理想最大的考驗,不在于是不是貼在墻上,也不在于怎么說,而在于你每天做決策、過日子時,怎么對這件事情進行不斷的剪裁、度量,以及最后取得了什么樣的結果。
有理想便會自我約束。產生理想、追求理想的成本可以是負數。但有什么能阻擋理想的腳步呢?死亡,這是唯一能阻擋的,剩下的都是誘惑。
古人講君子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才有堅忍不拔之力。人的毅力的彈性,就像橡皮筋能抻很長。在我年輕時我受的教育是:要實現其理想,必須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能屈能伸,怎么都能活。
現在大家都在講“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怎樣讓有骨感的現實朝豐滿的理想逐步接近?理想需要階段性地被鼓勵。我們要把理想和現實之間這座橋一段段地接起來,在每一階段都給自己一點回饋,讓自己可以享受一下些許的成功。這些階段性的小成功連起來,必然能通向最終的理想。
會妥協
我們要學會妥協,但目標不能改變。如果連目標都改變了,那就不叫妥協,叫投降,叫放棄理想。王石說,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只要方向不改變,先做起來,再一點點往前走。
我們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怎么管好自己、改變自己,也很重要。人們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通常會不停地埋怨別人,而不改變自己。最難的是管住自己,不讓自己出問題,因為自己一出問題,理想也就煙消云散了。
很多過來人會發現,十幾歲的時候你會因為受不了氣而拿刀砍人,但到四五十歲以后你什么氣都能受,因為你把這些當一個屁放出去就完了,到時候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所有的委屈過去就過去了,過兩天就會好的。另外,你心里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理想存在著,這會讓你開心。
許立能出任萬通的董事長,一個重要的品德就是能受委屈。包容、寬容是一種美德。很多人不能改變自己,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個性太張揚,或太急于證明自己,讓別人都服從自己,最后玉石俱焚。
成功的人,在走向理想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特別是在一些關鍵地方能彌補自己的缺陷,讓自己進步,讓自己能夠跟整體組織、外部環境和要求一致起來。就像對待微博,我發現有些領導喜歡死扛,對微博置之不理,但也有人非常快地適應了并順勢而為。我介于二者之間,潛水,琢磨。這也是改變,改變完了適應,最后帶領組織順應時勢,繼續堅持往前走。
要把理想變成現實,我們需要避免體制性摩擦,需要能夠處理好偶然事件,需要學會妥協,最終改變自己。當你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你會發現,理想就站在你面前向你微笑,這時你才真的成功了。
(摘自馮侖《理想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