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東,吳平
(1.北京市通州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通州 101117;2.吉林省四平市畜牧獸醫培訓中心,吉林四平 136000)
(一)發病情況 北京市某養豬場飼養母豬400頭,2012年4月,有10頭母豬產下180頭仔豬,其中20頭仔豬16日齡時突然發病,病豬精神差、吃奶少或不吃、腹瀉,排黃綠色稀便;有的病豬頭頸偏于一側,走動時向一側轉圈。曾用止瀉、助消化等藥物治療,病情未見明顯好轉,并且有10頭死亡,有整窩蔓延的趨勢。2012年5月初,又有3頭懷孕母豬曾發生流產,當時該母豬已懷孕3個月,初期表現精神差,食欲減少或不食,過幾天后,從陰道里流出暗紅色或褐色分泌物,隨后出現流產。
(二)臨床表現 發病仔豬精神沉郁,被毛粗亂、無光澤、消瘦,一般體溫正常,病的后期可降至常溫以下,步態不穩、運動失調、做同一方向的圓圈運動或前沖后撞或以頭抵地而不動、有的頭頸后仰、前肢或四肢張開,全身肌肉痙攣、強硬(特別在頸部和頰部),肛門紅腫、尾巴周圍有污物,病情嚴重的仔豬表現為意識障礙、共濟失調、肌肉陣發性痙攣、出現轉圈或側臥、有的在地上四肢呈劃水狀等神經癥狀并口吐白沫。 也有的病例病初就發生兩前肢或四肢麻痹,不能起立,病程可達一個月以上。
(三)病理剖檢變化 病死豬剖檢可見心包積液、積液渾濁,心外膜、內膜出血,肝有壞死灶,腦及腦膜充血、水腫和炎性病狀,腦脊液增多、稍渾濁,腎包膜,肋膜,腹膜及腸黏膜出血,胃腸內附有較多粘液,黏膜充血腫脹,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多汁。
(四)實驗室檢查
1.無菌采取血液進行涂片,用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可見兩極濃染、革蘭氏陽性、單個分散或兩個菌體排列成V形或柵欄狀排列的小桿菌。
2.無菌采集肝脾組織,分別接種于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麥康凱培養基、血液瓊脂培養基,37℃培養24 h后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有散落的菌落生長;麥康凱培養基無菌落生長,血液瓊脂培養基生長的小菌落呈圓形、光滑、透明、淡藍色、菌落周圍有狹窄的溶血環,48 h后菌落增大、透明度降低。
3.血清學試驗。無菌采集哺乳仔豬血10份,母豬血10份,并分離血清,分別做以下試驗。
(1)豬瘟抗體監測:用HA試驗監測結果為仔豬豬瘟抗體保護率為70%、母豬豬瘟抗體保護率為100%。
(2)豬瘟感染抗體檢測:用ELISA試驗檢測結果為陰性。
(3)豬偽狂犬病的檢測:用ELISA試驗檢測結果抗體保護率80%、感染抗體為陰性。
4.用凝集試驗檢測李氏桿菌陽性。
5.糞便檢查。無菌采集哺乳仔豬的糞便,涂片,顯微鏡檢查未見寄生蟲卵。
(五)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表現、病理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查綜合診斷為哺乳仔豬李氏桿菌病。
(六)治療措施
1.全群仔豬上午用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或鏈霉素注射液和金銀花六味注射液分別進行肌肉注射,下午用氟本尼考注射液和復方黃連素注射液分別進行肌肉注射,用量遵照藥品說明,1次/d,連用5 d。
2.對癥治療。對出現神經癥狀的病豬,可肌肉注射鹽酸氯丙嗪,1次/d,連用5 d。
3.在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葡萄糖、電解多維,以增強豬的體質;同時母豬的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和強力霉素,防止繼發感染,連用7 d。
(七)預防措施
1.將病豬隔離,病死豬尸體深埋,并用5%火堿對污染場地進行消毒,1次/d,連用7 d。
2.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特別是妊娠母豬和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3.加強消毒,平時每3 d用過氧乙酸、百毒殺、聚合酮碘、藍光等消毒劑帶豬消毒一次,每兩周用火堿全場消毒一次。
4.加強免疫。目前尚無本病菌苗可作為預防,重點做好豬瘟、口蹄疫、豬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疫病的免疫。
5.加強滅鼠,定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