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芝,劉麗敏,盧顯德
(1.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四平 136001;2.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山門鎮畜牧獸醫站,吉林四平 136002)
(一)發病情況 2010年8月初,山門鎮養豬戶趙某分三批從外地購入斷奶仔豬300頭,一周后發病,出現發燒、咳嗽、喘、跛行、食欲降低等表現。畜主試用安乃近、環丙沙星等藥物,效果不佳,找當地獸醫按氣喘病混感鏈球菌進行治療,但仍不能控制病情,部分豬臥地不起、迅速消瘦、衰竭而死亡。
(二)臨床癥狀 發病突然,先是幾頭膘情好體重大的仔豬發病,幾天后大批出現癥狀,表現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以至食欲廢絕,體溫40.5℃~42℃,伴有咳嗽、呼吸困難,鼻孔有粘液性及漿液性分泌物。跛行、關節腫脹,腕關節和跗關節多發,步態僵硬,側臥或顫抖,共濟失調,有的出現腦膜炎癥狀,個別豬不表現任何癥狀突然死亡。轉為慢性的病豬表現被毛粗亂,反復發熱,咳喘,耳邊緣發紫,有的腹下和四肢末稍等皮膚有紫紅色斑塊,常見眼瞼,耳部皮下水腫,跛行且呈犬坐姿勢。
(三)剖檢變化 剖檢可見腹膜、心包膜、胸膜、腦和關節表面出現漿液性和化膿性纖維蛋白滲出物。肺表面覆蓋有大量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并與胸壁粘連,多數為間質性肺炎。嚴重病例心包與心臟粘連出現“絨毛心”,或整個腹腔各臟器包括肝臟、脾臟與腸道等粘連。關節腫大,關節積液呈黃色。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淤血、出血,肺門淋巴結出血并呈大理石樣花紋。多數病豬脾臟暗紫色,輕度腫脹。腎臟腫大、出血,急性死亡的病例,可見到腎臟布滿大小不一的、彌散性的出血點,肝、腦等臟器有不同程度出血、淤血和壞死。出現急性敗血癥的可表現皮膚發紺、皮下水腫和肺水腫。
(四)診斷 根據上述特征性臨床癥狀、病理變化、涂片鏡檢及細菌分離培養即可確診該病為副豬嗜血桿菌。
(五)防治
1.對病豬隔離治療,糞尿污物及時清理,豬舍墻壁、地面采用2%氫氧化鈉徹底消毒后清水沖刷,0.2%過氧乙酸、1:500抗毒威等帶豬消毒,對豬尸體集中焚尸爐消毀,殘留物深埋并做無害化處理,以降低感染途徑。
2.根據以往該病治療經驗及相關報道,采用敏感藥物治療,對發病豬用頭孢噻呋鈉肌注,1次/d,泰妙菌素可溶性粉治療量飲水,連用3 d,體溫高可肌注雙黃連注射液;尚未痊愈者,可改用氟苯尼考肌注,1次/d,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療量飲水,連用3 d。預防性投藥,全群健康豬泰妙菌素、替米考星預防量交替飲水,連用3~5 d;黃芪多糖、電解多維混合飲水,連用3~5 d,以提高免疫力。對病情嚴重、器官衰竭無治療價值的病豬及時淘汰。
通過以上防治,3 d后病豬停止死亡并無新發病豬出現,5 d后全群狀況明顯好轉,食欲趨于正常,個別少食、消瘦及僵化等耐過病豬,視飼養價值酌定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