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志偉
(遷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北遷安064400)
春季動物強制免疫工作在即,筆者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淺談一下動物免疫失敗或者發生不良反應的防治措施的心得體會,如有疏漏之處,歡迎同行以及廣大養殖戶批評指正。
1.疫苗質量。(1)同一種動物疫病有不同的種類,不同生產廠家甚至不同批次的疫苗質量存在很大的差異。所用疫苗所含抗原的毒(菌)株或血清型與本地或本場不符,都可能出現免疫失敗或者動物的不良反應。(2)疫苗保存、運輸不當造成疫苗失效,導致免疫失敗及出現不良反應。
2.流行病學影響。在某種動物疫病流行的地區,動物圈舍出現強毒株或變異株,在一定條件下,即使免疫后還會使一些動物感染發病。
3.操作因素。免疫過程中無菌觀念不強,消毒不嚴格;免疫接種劑量不足或過大或者稀釋液使用不當;隨意變更免疫接種的途徑和劑量;幾種疫苗聯合使用造成免疫麻痹;在免疫接種的同時使用抗菌素的藥物;禽類飲水免疫時,水中含有消毒劑或者使用金屬容器而造成免疫失敗;冷藏的滅活疫苗在用時未事先預溫而造成應激反應。
4.免疫抑制病的影響。被免疫動物感染免疫抑制病IBD、MD或霉菌毒素、細菌毒素、藥物中毒等,可使正常的免疫反應受到抑制。
5.動物健康因素。動物免疫器官先天發育不良;感染霉形體病、大腸桿菌病等慢性傳染病或寄生蟲病,機體抵抗力下降,產生的免疫水平參差不齊,從而造成免疫失敗或者出現不良反應。
6.抗體的干擾。免疫程序不合理,接種時間過早或者過晚,或者兩次免疫間隔時間不當,母源抗體水平過高,都能影響免疫效果。
7.環境因素。動物的免疫功能受體內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當遇到應激(如驚嚇、高熱、高密度、有害氣體、噪音等)時,動物機體免疫應答水平下降甚至出現免疫抑制。
在免疫接種后(一般在24 h后),要進行反復檢查,遇嚴重反應的家畜(禽)即應根據情況進行治療,并對死亡家畜(禽)進行處理。
(一)觀察免疫接種后動物的反應
1.正常反應。精神不好或食欲稍減等癥狀,可自行消退。
2.嚴重反應。常見的反應有震顫、流涎、流產、瘙癢、皮膚丘疹、注射部位出現腫塊、糜爛等,最為嚴重的可引起免疫動物的急性死亡。
3.合并癥。
(1)血清病:出現紅腫、體溫升高、蕁麻疹、關節痛等,需精心護理和注射腎上腺素等。(2)過敏性休克:個別動物于注射疫苗后30 min內出現不安、呼吸困難、四肢發冷、出汗、大小便失禁等,須立即救治。(3)全身感染。(4)變態反應:多為蕁麻疹。
(二)處理動物免疫接種后的不良反應 免疫接種中容易出現免疫反應,一般反應(厭食、發熱等)不治自愈(1~2 d);過敏反應(震顫、抽搐、休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1 ml(30 min緩解)或地塞咪松磷酸鈉1 ml(5 mg/ml)等脫敏藥物救治,但必須恢復后補注疫苗。免疫接種后如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應采用抗休克、抗過敏、抗炎癥、抗感染、強心補液、鎮靜解痙等急救措施。對局部出現的炎癥反應,應采用消炎、消腫、止癢等處理措施;對神經、肌肉、血管損傷的病例,應采用理療、藥療和手術等處理方法。對合并感染的病例用抗生素治療。
為減少、避免動物在免疫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注意以下事項。
1.保持動物舍溫度、濕度、光照適宜,通風良好;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2.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選用適宜的毒力或毒株的疫苗。
3.應嚴格按照疫苗使用說明進行免疫接種,注射部位要準確,接種操作方法要規范,接種劑量要適當。
4.免疫接種前對動物進行健康檢查,掌握動物健康狀況。凡發病的,精神、食欲、體溫不正常的,體質瘦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懷孕后期的動物均應不予接種或暫緩接種。
5.對疫苗的質量、保存條件、保存期均要認真檢查,必要時先做小群動物接種實驗,然后再大群免疫。
6.免疫接種前,避免動物受到寒冷、轉群、運輸、脫水、突然換料、噪音、驚嚇等應激反應。可在免疫前后3~5天在飲水中添加速溶多維,或VC、VE等以降低應急反應。
7.免疫前后給動物提供營養豐富、均衡的優質飼料,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