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信,徐雷,李立松,王和平
(1.河北省任丘市獸醫站,河北任丘 062550;2.湖南中岸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湖南長沙 410100)
豬流行性乙型腦炎又稱日本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急性傳染病。主要是蚊類等吸血昆蟲傳播,懷孕母豬感染后表現流產、死胎或木乃伊胎,公豬發生睪丸炎,育肥豬持續高熱,仔豬常呈腦炎癥狀。豬乙型腦炎病毒(JEV)對豬的致死率不高,但此病造成懷孕母豬發生繁殖障礙是主要的經濟損失,對作為畜牧業支柱產業的養豬業持續增產造成巨大的危害。
由于我國養殖業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很多地區養殖戶沒有引起對乙腦病的足夠認識,特別是養豬場,對乙腦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和防治措施等沒有建立完整的科學理念,因此,在很多地區因乙腦病毒引起豬的繁殖障礙和新生仔豬的死亡屢見不鮮,給養豬業造成極其嚴重的經濟損失。
乙腦病毒屬黃病毒科黃病毒屬,呈球型,直徑20~30 nm,核心含單股RNA,有衣殼。在脂蛋白囊膜表面有血凝素刺突,能凝集雞、鵝、羊等動物紅細胞。本病毒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不強,56℃30 min或100℃2 min即可滅活。常用消毒藥如碘酊、來蘇水、甲醛等都有迅速滅活作用。病毒對酸和胰酶敏感。但對低溫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強,10%腦組織生理鹽水懸液在-70℃可保存1年,毒力不降,在-20℃雖然可保存1年,但毒價下降。
乙型腦炎為人獸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目前該病分布區北起俄羅斯西伯利亞、日本北海道,南到澳大利亞,東到美國關島,西到印度西海岸。我國是乙腦高發區之一,近年來由于對兒童開展計劃免疫,人的發病率明顯減少,但我國發病人數仍占全世界發病人數的80%。豬在集結、擴增病毒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豬感染乙腦時間的早晚和感染率高低與人乙腦的流行密切相關。豬的自然感染高峰比人乙腦流行高峰早3~4周。因而豬乙腦流行情況與人類乙腦流行情況大致相當。
我國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其他各省市均有流行。該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我國一般流行高峰在7、8、9三個月,海南地區流行在5~6月,華南地區在6~7月,華中地區在7~8月,華北、東北則在8~9月,均與氣溫和蚊蟲的季節性分布相一致。而在12月至次年4月很少發生本病。
成年豬感染乙腦時,臨診上幾乎沒有腦炎癥狀的病例;豬常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0℃~41℃,呈稽留熱,病豬精神萎頓,嗜眠喜臥,食欲減少,眼結膜充血潮紅,糞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黃色或灰白色的粘液。尿呈深黃色。有的病豬后肢呈輕度麻痹,步行踉蹌,關節腫大。有的豬表現興奮,視力障礙;最后麻痹死亡。
妊娠母豬突然發生流產,流產前除有輕度減食或發熱外,常不被人們所注意。流產多在妊娠后期發生,流產后臨床癥狀減輕,體溫、食欲恢復正常。少數母豬流產后從陰道流出紅褐色乃至灰褐色粘液,胎衣不下,母豬流產后對繼續繁殖無影響。
流產胎兒多為死胎或木乃伊胎,或瀕于死亡,部分存活仔豬雖然外表正常,但衰弱不能站立,不會吮乳;有的仔豬出生后表現神經癥狀,全身痙攣、倒地不起,1~3 d死亡,有些仔豬哺乳期生長良莠不齊。
公豬不育與JEV感染有關,從患睪丸炎的公豬睪丸中分離到JEV,易感公豬感染后JEV侵入性器官而阻礙精子產生。這種公豬的睪丸水腫和充血,副睪硬化,性欲降低,病毒自精液中排出,精子總數活力明顯下降,并含無數畸形精子。在大多數公豬中,損傷是暫時的,隨后完全康復,但偶爾感染嚴重的公豬成為永久性不育。乙腦多造成單側睪丸腫大。
患病豬腦和脊髓膜充血,腦室和脊髓腔液增多。公豬睪丸不同程度腫大,睪丸實質充血、出血和出現壞死灶。子宮內膜充血、出血和有粘液。流產或早產胎兒腦水腫,皮下血樣浸潤,肌肉似水煮樣,腹水增多,胸腔積液,漿膜出血。木乃伊胎兒從拇指大到正常大小,肝、脾、腎有壞死灶。
根據流行病學、發病癥狀、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需要作病毒分離(小白鼠腦內或雞胚卵黃囊內接種)和血清學診斷(中和試驗、血凝抑制試驗)。當母豬發生繁殖障礙時,須與布氏桿菌病、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等進行鑒別診斷。
使用乙腦減毒活疫苗給種豬定期免疫接種,可有效預防和控制該病。減毒活疫苗采用SPF原代地鼠腎細胞傳代技術、乳豬皮下傳代技術和蝕斑純化技術相結合的選育模式,獲得了最適合豬用的乙型腦炎減毒株,該疫苗對懷孕母豬無不良反應。推薦免疫程序為:用乙型腦炎活疫苗應在當地蚊蟲出現季節的前20~30 d接種,一般是在3~5月份和8~10月份進行兩季免疫;后備種豬在6~7月齡時初次免疫,間隔2~3周后加強免疫1次,每次肌注1頭份;經產母豬和成年種公豬,配種前免疫2次,每次1頭份,兩次間隔2~3周;熱帶地區必須每半年免疫一次;在乙腦流行地區,豬群應普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