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鈞 ,張新躍 ,周 俗 ,盧 軍 ,楊光富
(1.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3.四川省阿壩州畜牧獸醫局,四川 馬爾康 624000;4.四川省涼山州畜牧局,四川 西昌 615000)
2012年7月,筆者一行5人赴英國、瑞士考察草地畜牧業及草地生態保護情況。重點考察了兩國草地保護建設、畜牧業發展、管理體制、食品安全、農業合作服務組織等方面情況,圓滿完成了考察學習任務。
1.1 基本情況 英國國土面積為24.4萬平方公里,大概相當于四川省藏區面積。總人口約6000萬人,城鎮人口85%以上,城市化程度居發達國家的前列,農業人口不到2%。英國的東南部為平原,土地肥沃,適于耕種,北部和西部多山地和丘陵,適宜于發展畜牧業。英國屬海洋性溫帶濕潤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年均降雨量1100mm。冬季溫暖,夏季涼爽,季節溫差變化小,夏天南部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13~17℃,冬天北部最低氣溫不低于零下10℃,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為 4~7℃。
1.2 草地畜牧業發展及特點畜牧業是英國農業的重要產業,產值約占農業總產值的2/3。草地畜牧業十分發達,其產值比種植業高1~8倍,畜產品80%由牧草轉化而來,每公頃草地可生產300~900個畜產品單位。英國畜牧業的特點是以小型家庭牧場為主,機械化程度、集約化程度高,人均生產力高,管理方便。英國的牧場面積接近全國總面積的一半,為畜牧業服務的飼料種植面積又占了全國耕地面積的一半。在畜牧業結構中,牛、鮮奶、奶制品的產值占牲畜和畜產品全部產值的一半以上。英國畜牧業還具有飼料報酬高,畜禽個體產品率高、生產周期短等特點。近年來,畜牧業結構變化的明顯趨勢是牛、羊、禽比例提高,豬的地位略有下降。
英國的畜牧業以飼養牛、羊、豬和家禽為主。養牛業是英國最重要的畜牧業生產。目前,英國培育的奶牛和肉牛品種已近20個,其中不少良種引種到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對低產奶牛、肉牛的改良起到了一定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英國政府采取肉牛差價補貼制度和發放山地母牛補貼金等措施,肉牛業發展較快,肉牛業產值占畜牧業總產值的45%左右。英國培育的高產奶牛品種主要有英國黑白花牛、愛爾夏牛、乳用短角牛和娟姍牛等,牛奶年產量保持在14000萬噸以上。英國是歐共體國家中主要的羊肉生產國,羊肉產量居歐共體國家首位。近10年綿羊的存欄數基本保持在3400萬只左右。養豬業產值約占畜牧業總產值的22%以上,主要產品是鮮豬肉、臘肉和火腿。養禽業是畜牧業中集約化程度最高的一個部門,目前全國絕大部分家禽產品是由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大型工廠化企業提供的。養雞業在養禽業中居主導地位,其次是火雞和鴨。
在區域分布上,英國東海岸主要養牛,西海岸主要養羊。從土地利用上看,英國是優先發展飼料和牧草生產,主要依靠發展精飼料和提高草地載畜量來實現畜牧業增產的。盡管近年英國畜牧業生產的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至今仍保持以草地為主要飼料來源的傳統特色,但已朝著草地牧草與精飼料并重的方向發展。
蘇格蘭85%的土地是高質量的草地,大約有740萬頭羊和13600個羊場,養羊是在高地和山間的主要農業活動。養牛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占到蘇格蘭農業產品產量的1/4。威爾士99%的草地為家庭牧場,目前威爾士和英格蘭飼養牛970萬頭,肉羊3000萬只,能繁母羊1500萬只,養羊業是威爾士的支柱產業。
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在二戰后,為了解決食品緊缺的問題,制定了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對農牧產品進行補貼。近年英國畜牧業的實際收入是25億英磅。英國和歐洲對英國畜牧業補貼是20億英磅,平均每個農場獲得10萬英磅的補貼。如果沒有農產品補貼政策,英國將有24.7%的畜牧場虧損,12%的畜牧場收入在0~5000英鎊之間,53.3%在 5000~50000英鎊之間,只有10%在5萬英鎊以上。
2.1 基本情況 瑞士是個多山國家,位于阿爾卑斯山脈南緣,實行自由經濟政策。瑞士國土總面積為412萬hm2(41284km2),森林面積108萬hm2,約占全國面積的26%,草地面積94萬hm2,約占全國面積的23%。約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為非農業生產用地。農業人口16.9萬,占總就業人口的4.1%。
2.2 草地畜牧業發展現狀 瑞士畜牧業很發達,在瑞士農業中的地位也最為重要,在農業中所占的比例高達75%。瑞士農業用地中的四分之三用于種植牧草與飼料,阿爾卑斯山區的農民更是幾乎全部經營畜牧業。主要飼養牛、豬、羊和馬。
瑞士絕大多數農場為農民個人擁有,并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經營。瑞士農牧場的平均面積約14hm2,這大大低于多數歐盟國家的水平。目前瑞士所有經管農場的農民必須經過專業教育,持有“聯邦農業技師證書”,18個州均設有農業學校。瑞士政府采取的一項重要的農業扶持措施是大力發展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目前瑞士全國共有7所聯邦農業科研站,分工明確,從事農業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我們考察學習的蘇黎世的ART研究站負責草原生態、牧草種植、良種測試研究。
長期以來,瑞士政府相當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對農業長期實施補貼政策,諸如對山區提供特別補助;對主要農產品提供價格補貼;限制和減少蔬菜水果的進口;對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重視農業知識普及。近年來每年國家對農業的補貼為20多億瑞郎,占農業總產值的70%~80%。
3.1 政府補貼力度大,重視環境保護 通過考察牧場和訪問農協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英國和瑞士政府對土地和環境保護都有較大力度的補助。在英國,政府給予土地補貼每英畝150~200英鎊(每畝25~33英鎊),主要是按照土地面積核定牲畜飼養量,核算補貼額度。瑞士一家40hm2的牧場一年土地補貼7萬歐元,每畝補貼達117歐元。同時,大力實施環境保護工程,以簽訂合同的形式固定補助,一般按完成面積計算。在英國,環保工程有兩種合同:一是五年合同。高地一年補助30英鎊/畝,低地補助18英鎊/畝。按要求做到:少用化肥;修建排水渠,保護水域;生物圍欄;混播種植,增加豆科牧草和生物多樣性;增加和保護蜜源植物;原生環境不能破壞;保持地貌原樣,不能鏟平、破壞。二是十年合同,是針對非常重要或非常貧窮的生態地區簽訂的較長期合同。
瑞士SCHüRMATT Farm牧場,是一家現代化的家庭牧場,以養奶牛為主,面積40hm2,有70頭奶牛,70頭小牛,少量肉牛,平均一頭牛(瑞士褐牛)年產奶量達9t。農場非常重視糞污處理和環保設施建設,青精飼料儲藏設施、飼料加工與供給系統、牧草飼料收獲加工機械、糞便回收與化糞池系統、擠奶設備、小牛保育房等一應俱全,環境整潔。疾病防控聘請專業的獸醫師負責。鮮奶收購是由經歐洲奶業委員會認證的專業公司負責。
3.2 法律意識高,注重草場保護建設 民眾普遍法律意識強,守法素質高。草場保護建設、牲畜疾病防控均是牧場主應盡的責任,是生產過程中牧場應自覺承擔的事情。政府派員或有關社會組織人員不定期巡查,關注飼養牲畜的生活質量及健康狀況是否達標,是否符合動物福利標準。政府負責食品安檢,畜產品上市要查看用藥記錄,核查是否超量用藥。政府要檢查草場是否退化,若草場破壞、退化則會受到重罰。牧場主會根據草場狀況和飼養季節不同的需要進行補播改良,秋季貯草或購置草料。農民積極關注土壤狀況,一般用石灰、肥料等進行土壤改良。
威爾士中部的Blaenbwch Farm牧場,是個比較大的家庭私營牧場。全部實行劃區圍欄,圍欄設施完善,草場質量好,植被覆蓋度高,牧草產量高。主要飼養羊、牛,自然放養,冬春季節補飼,當年羔羊出生后4~5月達40千克出售。牧場有放牧草地40hm2,主要是白三葉、多年生黑麥草、早熟禾、鴨葦、梯牧草等混播草地,草地經6~7周禁牧后即可進行放牧或割草收貯。牧場重視草場改良建設,一般7~8年進行一次翻耕或補播。每年春季施肥一次,盡量施用有機肥,適當使用化肥(氮肥)、農藥。羊是通過拍賣場出售,牛是簽訂合同供應超市。當地農民一周為當地大型超市供應1200頭高品質肉牛。
3.3 農業合作服務體系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英國、瑞士有不同形式的合作組織(合作社、協會等)負責農業行業管理、農業服務、技術推廣、科研發展、市場營銷等,農業合作組織通過技術服務、產品銷售、法律服務、自助保險和交費等與農戶建立廣泛有效的聯系,發揮著重要作用。
英國國家農協(NFU)是英國最大的農民聯合組織,轄英格蘭、威爾士,是農民政治、經濟利益的代言人,不僅參與政府制定與農業相關的政策、立法、對外談判,參與歐盟有關部門的決策和對策事務,還能夠制定農產品出口計劃,拓展國內外市場,在政府、議會中有一定的影響力。NFU在日內瓦歐盟農業總部設有代表處。NFU建立了覆蓋全國的數據庫系統,有登記農戶55000個;有區域農村互助辦公室255個,366個職員,遍及每個鄉村;有專業會員組織835個,學生會員2650人,郊區會員(不一定是農民)4000個。
英國成立有股份制的農民保險合作社,每個農戶都參股投保,與農協是手足關系。農協鄉村工作人員兼賣農民自助保險。農協建有涵蓋每個農戶的信息系統,為農民服務。英國農協的牲畜繁育基因系譜,收集了英格蘭、威爾士每頭牛的遺傳系譜信息,可為每戶農民提供品種配種選育信息,指導農戶提高牲畜品種質量。協會同時開展教育和培訓,提供實用技術指導。協會給農戶提供一種經英國牛肉和羊羔肉執行委員會(EDLEX)認定的SWARD STICK,根據牧草的生長速度,把牧草生長期、高度與飼養牛羊的種類、生育期、飼養量制成硬度較高的紙質標尺(SWARD STICK),攜帶方便且非常實用。農協主要通過兩種服務方式獲取收益:一是網絡服務,農民在網上可以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比如品種、產量、價格、牲畜、生產性能、遺傳系譜等各種市場、技術信息。二是簽訂合同,一年一簽,固定費用標準。
4.1 四川省土地狀況與英、瑞等國有相似之處,山地多、雨量充沛、土地分散、坡耕地多。隨著現代化、城市化進程,山區丘區的坡耕地不適宜于機械化、規模化耕種糧食作物,人工種植效率很低,可以逐步轉為種植牧草、飼料作物,發展牛、羊等草食牲畜,這既是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
4.2 研究在WTO的框架下,英國、瑞士等歐洲國家以及美國、日本等國的農業結構和補貼政策,制定有利于畜牧業發展、農民增收、技術水平提高、生態保護、市場平衡的發展計劃和補貼政策,推動我省現代畜牧業發展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4.3 加強環保技術和環保機制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草原環境保護監控和預警機制,加大草原環境整治力度,推動生態保護治理措施落實到農牧戶,明確目標和利益關系,發揮牧民在草原建設保護管理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提升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提高政策補貼的實際效果,推進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4.4 借鑒英、瑞等畜牧業發達國家家庭牧場經營模式和經驗,結合我省牧區實情,研究畜牧業發展方式,開展現代家庭牧場或承包經營示范,在項目設計、規模、技術、資金、管理、污染處理等方面給予支持,從而推動牧區草地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
4.5 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不同類型的專業合作社或行業協會,通過合作組織將農戶、合作保險、龍頭公司等組織起來,參與市場競爭,將不同利益主體的資源、資金、技術、勞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整合為一體,做單個農戶“辦不了”、政府“包不了”、社區“統不了”的事情,保護農民的利益,從整體上提升市場競爭力,有效地提高農牧民的組織化程度。
4.6 加強技術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在畜牧業生產、建設、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社會化服務的各個方面都要十分重視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技術水平,重視提高生產各環節技術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以現代科學技術推動畜牧業現代化。
4.7 加強法制教育和食品安全監管,將草場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牲畜疾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動物福利和畜牧業可持續性發展相結合,實現人、動物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