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種或品系間雜交所產生的第一代,比其雙親具有更高的生活力和生長強度,這就是雜交優勢。可以選用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的長白公豬和大約克母豬雜交生產出“長×大”二元雜交母豬,其母性好,繁殖力強,窩產仔12頭左右,泌乳性能好,瘦肉率達65%,是生產商品豬的優良母本。公豬可選擇杜洛克來生產純正的洋三元(杜×長×大),這樣的三元豬增重快,同時也可以選用本地豬種作母本,與長白、大約克公豬雜交所得長×本二元母豬,再用杜洛克公豬作父本生產出長×大×本、杜×長×本、杜×大×本等三元雜交商品豬。這種雜交豬,適應性強,飼料報酬高,達 2.8∶1~3.0∶1,可大大縮短育肥期,從出生到出欄150d,體重可達90kg,能降低養豬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從母豬斷奶后2~3 d到配種期間給予母豬全價優質飼料,可以增加母豬的排卵數。妊娠前期:妊娠后的第一個月給予低營養水平的飼料,每日 1.8~2.2kg,蛋白不低于13%~14%/d·頭。妊娠中期(妊娠第二個月到產前80d):這一時期母豬食欲增加,新陳代謝機能旺盛,飼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給營養水平中等的飼料,蛋白含量為14%~15%,2.5kg/d·頭。妊娠后期(80~107 d):這時的胎兒體重、體長增長極為迅速,約占新生重的2/3,這時要供給營養水平高的飼料,粗蛋白含量為16%~18%,3 kg/d·頭。這樣對控制母豬膘情,增加產仔數,促進保胎及提高新生仔豬體重有很大的作用。
小母豬第一次配種的月齡應該在7~8月齡,體重約110 kg,掌握適時配種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
3.1 發情鑒定 母豬發情時,行為不安,爬跨其他母豬或被其他母豬爬跨,頻頻排尿、外陰紅腫,此時并不是配種的最好時機。當母豬外陰紅腫消退,黏液拉絲,壓背反射明顯,有耳動反射或尾根顫動,四肢挺直、擺出待配的姿式時,為配種的最佳時機。
3.2 配種的時間和次數 成年母豬的發情排卵時間為發情開始后的24~36 h,高峰在31 h左右,排卵的持續時間為8~10h。卵子在體內保持受精能力的時間是8~12 h,精子進入母豬體內授精能力一般可以維持10~15 h,輸精后精子的前進速度大約為2~3 h到達輸卵管的受精部位。所以,我們在母豬發情后24 h開始首配,間隔10~12 h復配。
平均在28~30d斷奶,這樣可以保證一頭母豬年產2~2.5窩,而且早期斷奶的母豬5~7d后絕大多數可以發情配種,受胎率在90%~95%之間。
對老、弱、病、殘,低產母豬應及時淘汰更新,一般年淘汰率為母豬群的25%~30%,并且及時補充后備母豬,保證豬群中老20%、中60%、青20%的合理母豬比例。
6.1 機能性繁殖障礙 包括卵巢發育不全,卵巢囊腫,持久黃體和卵泡發育障礙,此類疾病可通過促黃體素、前列腺素、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馬血清等激素進行對癥治療。
6.2 疾病性繁殖障礙
6.2.1 豬瘟 可以引起懷孕母豬流產,流產的胎兒水腫,表皮出血等。預防主要是選用優質的弱毒疫苗進行預防接種,后備母豬在配種前30 d,經產母豬在斷奶時肌肉注射2頭份,一年保證2次。也可以用脾淋苗對種公豬、種母豬、后備豬每年免疫3次,肌注1頭份/次,實行一刀切的辦法。
6.2.2 細小病毒病 引起死產、流產、木乃伊胎。后備母豬配種前30d、15d各肌注1頭份。
6.2.3 偽狂犬病 引起母豬產死胎、木乃伊胎,流產、溺產。種公豬每年春秋各肌注1頭份/頭的偽狂犬病疫苗,后備母豬配種前(30d)接種1頭份,懷孕母豬產前(30d)接種1頭份。
6.2.4 藍耳病 引起呼吸繁殖系統綜合癥。公、母后備豬每年接種3次藍耳病疫苗。
6.2.5 乙型腦炎 多發于秋季,或一、二胎青年母豬,以蚊蟲叮咬傳播為主,所以在每年蚊蟲到來之前注射乙型腦炎疫苗,4~5月份皮下或肌肉注射1頭份/頭。
對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暑、中毒以及物理性損傷,做好平時的預防保健性投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