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述輝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鵝亞利桑那氏病是由侵害禽類的副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鵝發病特征是腹瀉和呼吸困難,雛鵝常急性發病,20日齡內的雛鵝最易感染發病,其死亡率一般為30%左右,高的達90%以上。
亞利桑那氏菌是副大腸桿菌中唯一對家禽有致病性的細菌,其生物學特性介于大腸桿菌和沙門氏桿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其形態與大腸桿菌相似,在普通瓊脂和SS瓊脂上為圓形、扁平的細小菌落。部分菌株在SS培養基上繼續培養時呈紅色,并產生臭味。該菌能分解葡萄糖、甘露醇、麥芽糖、鼠李糖及果糖,產酸產氣,多數菌株能發酵乳糖,少數菌株能分解蔗糖。
自然界中除雛鵝易感染本病外,雛雞和雛鴨也易感染本病,成年家禽常為帶菌者。病鵝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被污染的飼料都可傳播本病,其主要經消化道引起感染。
病鵝精神沉郁,羽毛松亂;食欲廢絕,昏睡;結膜發炎,流淚;伸頸呼吸,發燒,喜飲水;腹瀉,糞便呈白色或黃色,并混有血液;死前發生痙攣,嚴重病例兩眼失明。雛鵝多為急性經過,病程 1~2d,中雛鵝多為慢性,1~2周死亡。
皮下充血或出血;心臟有白色壞死灶;肝臟腫大,呈紅黃色或紫紅色,有些病例的肝被膜下有條紋或斑點;膽汁濃稠,脾及腎微腫、稍紅;腸黏膜充血或出血;肺水腫、充血;角膜昏濁,部分病例蛋黃吸收不全。
控制本病的關鍵是防止帶菌鵝及帶菌的其他家禽進入鵝場,應淘汰帶菌者及慢性患者,可疑者或病愈者不能作種用。其次,要有良好的飼養條件,鵝舍及用具保持清潔和徹底消毒。育雛室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鵝舍保持干燥,飼養密度不能過高,新購入者必須進行隔離觀察,不能用孵化的廢料或其他家禽飼料喂鵝,鵝場禁養其他家禽。撲滅本病之前,鵝不能作種用,引進的種蛋必須來至健康群。孵化前要徹底清潔和嚴格消毒孵化器,消毒用福爾馬林熏蒸較好,熏蒸時福爾馬林的濃度要提高3倍。由于福爾馬林對胚胎有毒性,因此,需在入孵前熏蒸,熏蒸時間至少3 h。孵前的鵝蛋可用硫酸鋅洗滌消毒。出殼后的雛鵝用0.01%高錳酸鉀飲水1~2 d,并在雛鵝料中加入0.5%磺胺類藥物。
可應用慶大霉素、多粘菌素、新霉素、氟苯尼考及磺胺類藥物,藥物用量要足,療程要夠,一般7d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