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南京林業大學 團委,南京 210037)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發展,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平安校園”建設逐漸成為各高校的建設重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和政府順應社會順應民心民愿歷史趨勢的選擇。高等院校是人類文明傳播的搖籃,更是培養構建和諧社會人才的基地,應該引領和諧社會向前發展。
當今高校是一個集教學、科研、生產和后勤保障服務于一體的特殊單位,是一個典型的小社會。它人員眾多,構成復雜,需要重點防護的部位也多。如果按照傳統做法,僅配備數十名保衛干部和保安人員,依靠簡陋的防護設備、設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學校保衛工作的落后現狀。為確保學校學生平安、教師平安和職工平安,南京林業大學經過不斷思考、實踐,在積極實施“平安校園”建設基礎之上,針對學生思想關鍵點積極采取有效引導措施,讓大學生成為校園安全建設的實施主體,頒布了一系列的促進學校平安建設的條例,實施了一系列的創新措施,切實保障校園長治久安。
為了培養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并鍛造他們的高尚道德品質,在創建“平安校園”中,學校采取“以政保工作為基礎,帶動開展治安、消防等安全工作”的工作方針。
配合“平安校園”的各項建設,學校保衛部理順組織架構,特別建立校內學生安全防護網絡:一是建立學生校衛總隊,總隊長與校學生會副主席同一級別。校衛總隊下設六個部、一個辦公室,人員50人,直屬校綜合治理辦公室和保衛處領導。二是各班級的治保委員由副班長兼任,二級學院的保衛部長由一名學生會副主席兼任,校學生總會、學生自律會的保衛部長也由一名副主席兼任。在此基礎上把基層學生會組織和校衛隊組織統一起來,建立在校衛總隊領導下的二級學院分隊,接受校綜治辦、保衛處和二級學院的雙重領導。
學校這一治安保衛網絡,利于處理突發事件時的實施領導和發布指令,能在第一時間調動各二級學院、系科的力量,投入到創建“平安校園”中去;更是在創建“平安校園”的同時,充分發揮大學生主力軍作用,增強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提高大學生“自管”、“自理”和自我服務能力,實現校園安全和實踐育人雙效益。
根據學校“十二五”規劃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的要求,南京林業大學保衛工作結合學校及周邊安全保衛工作實際,依托校內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著力構建“平安校園”。
2.3.1 “平安校園”建設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學生的安全是校園平安建設的主題,學生的自我參與和自我教育是建設“平安校園”的前提,只有把學生融入進來,才能真正地使“平安校園”深入人心,才能切實保障校園平安建設的順利進行。為此,學校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加強自我平安建設,旨在加強學生的自我參與和自我教育能力。根據“本人申請,二級學院推薦,保衛處審批”的原則,學校將那些思想素質好、責任心強、積極性高、身體健康的優秀大學生組織起來,在學校的各種大型活動(如慶典、運動會、新生入學)或節假日中參與糾察或護校值勤工作,為校園平安建設貢獻力量。此外,學校保衛科下設了保衛處助理團,作為一個學生社團,助理團由學生自發組織成立,目的在于維護學校正常秩序,保障校園全方位的安全。這樣一個以校園安全為目標的學生社團是學校“平安校園”建設以學生為主導者的一大亮點。
2.3.2 以消防安全和搶險救援為重點
每年(或兩年一次)暑假,在學生自愿報名基礎上,從低年級中的各個班,選拔一至二名男女生到消防特勤兵軍營中全封閉集訓十天,學習消防安全知識、掌握滅火技能和搶險救援初步方法,取得“消防安全知識”和“消防滅火技能”合格證書。學生回校后擔任小教官,把所學知識和技能普及到全體同學中去。此項工作實施四年后學校將有20%左右的學生經過嚴格系統的安全訓練,這對學校的安全以及今后學生走出校門促進社會安全將產生積極作用。
2.3.3 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系列安全教育及業務培訓
每學期都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校衛總隊成員及各班副班長集中進行法律宣傳和防毒、防詐、防騙、防賭等系列安全教育及業務培訓,讓學生知法、懂法,能夠分清合法與違法、違法與犯罪的界限,提高他們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從而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校安全保衛工作中。
經系統培訓的校衛總隊成員,在保衛處的指導下,編寫《學生人身安全防范演講提綱》,對全校12個二級學院的300多個班級的學生開展安全防護知識講解并演練,普及、推廣安全防護知識、技能和提高防范免疫能力。
在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和各職能部門(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平安校園”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平安校園”建設系列活動共有近2萬4千余人次學生參與,學生參與率達80%以上,充分實現了安全工作深入進宿舍、進課堂、進腦、進心,使學生懂得了何為安全、如何安全,推動了校園安全建設進程。
(2)《中國江蘇網》、《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等主流媒體對學校“平安校園”建設系列活動進行了深入報道,肯定了學校將“平安校園”工作具體地落實到每個大學生身上,落實到具體班團活動創新之中,落實到多種多樣的思想教育活動之中的做法,達到了豐富工作載體、擴大工作影響、增強工作效度目的。
(3)“平安校園”建設系列活動中,一年一度的火災應急演練由學校安全保衛部門聯合屬地公安消防部門以及校內學工部門合辦,得到眾多媒體的大力關注和報道,也在大學生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校園安全講座常態化,每年結合新生入學教育、國際消防日等重大時間舉辦安全講座達50余場;每年定期向大學生發放自編的安全教育讀本2 000余冊;聯合團委、學工處,定期舉辦社團安全巡禮月,每年結合“5·25”國際心理健康日都舉辦系列講座、知識競賽等,加強對師生的心理安全健康教育。
(4)在“平安校園”成果展示會上,江蘇省公安廳、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區公安局等領導親臨現場,聽取了相關方面的介紹匯報,特別是對學校安全保衛工作結合學生工作開展日常教育定位準確、找準了有效推進路徑等方面的工作實績給予了高度肯定。
南京林業大學特別重視學生安全教育、宿舍(公寓)管理、用電安全管理、實驗室安全管理,在這些方面制定了《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暫行辦法》、《學生宿舍用電管理辦法》、《實驗室安全教育管理規定》、《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安全暫行制度》等制度。通過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使學生牢固樹立了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大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誘導以致出現心理問題。南京林業大學歷來重視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堅持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努力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輿論環境,鞏固安全穩定的思想輿論基礎。學校認真做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的工作,引導學生自覺抵制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影響;切實加強對課堂教學、學術論壇、學術講座、社團活動、各種宣傳媒體和出版物等方面的管理,防止錯誤思潮、錯誤輿論的傳播與擴散;加強對師生員工思想動態的了解、分析與研究,圍繞他們關注的熱點和敏感問題,及時進行正面教育,引導師生員工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良好局面。
學校通過校報、有線廣播、有線電視、校園網、宣傳櫥窗、報欄、海報欄等載體組成了立體的宣傳網絡,使“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了促進校園的平安,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一年一度的火災應急演練面向全校開展,在學校的教學樓、各宿舍都進行了火災現場逃生的演練,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也吸引了地方各媒體的目光,將學校“平安校園”建設的影響擴展到社會。除此之外,學校還開展了其他有影響的校園安全建設活動,如安全知識競賽,校園安全講座等。每逢節假日前,學校都向全校各單位印發相關文件,對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提出要求,做到未雨綢繆,預防在前。
學校堅持“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原則,建立了與地方政府及執法部門有效聯動的工作機制,包括安全穩定信息工作機制的聯動、校園及周邊治安維護與治理機制的聯動、交通及環境整治工作機制的聯動、防火安全工作機制的聯動、各類重大案件偵破處理機制的聯動等五個方面,形成了群防群控、群管群治、合力協作的良好工作局面。建立了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領導機構,依靠公安局、綜治辦、街道辦等單位組成的綜治領導機構,共同開展校園周邊治理和重大活動的協作,清理整頓和取締了校園周邊的非法經營場所,規范了校園及周邊出租屋、流動人口的管理。目前,已在校園內建立公安警務室和執勤點,有公安干警駐校,加強了防治力量。在地方政府、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3萬余人的校區內沒有發生任何事故,學生家長和師生員工反映良好。
創建“平安校園”是維護校園穩定、促進校園和諧、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南京林業大學一直將“平安校園”建設作為辦學治校最重要工作之一。在圍繞“以政保工作為基礎,帶動開展治安、消防等安全工作”的工作方針開展“平安校園”建設過程中,南京林業大學緊緊抓住大學生參與“平安校園”建設這一重點,取得了顯著成效。實踐證明,學校的這一舉措是正確的,是群防群治方針的一項成功實踐。
參考文獻:
[1]蔡慧慧.淺談大學生權利與高校管理[J].學理論,2011,(12).
[2]王磊.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35).
[3]趙雪峰.樹立讓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新觀念[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2).
[4]張宏偉.論大學生群體和學校管理的關系[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