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玲
(貴州省盤縣松河鄉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貴州 盤縣 553526)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安全成為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永恒的主題。目前,非煤礦山事故頻發,職業病發病率升高。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多次強調,“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必須充分認識搞好安全生產的極端重要性,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可見,加強安全管理是社會的需要,更是員工個人的需要。加強安全管理可以確保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促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還可以保護員工人身安全和企業財產安全,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本文對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管理現狀及成因進行分析,為改善企業和公共安全基礎條件提出建議。
十六大以來,安全生產的理論、法律、政策體系得到建立和形成,安全監管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狀況趨于穩定好轉。安全生產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形勢依然嚴峻。事故總量仍然偏大,反映我國安全生產水平的一些相對指標還比較落后。一些行業領域事故多發、頻發的現狀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扭轉。非煤礦山由于點多面廣,安全管理難度大。在采礦作業中,特別是地下礦山,作業人員要承受機械、電氣、車輛傷害、高處墜落等事故的危害,工人生命安全威脅更大。總的來看,目前我國安全生產的基礎仍然比較薄弱,防范抵御事故災害的能力還比較脆弱。特別是那些深層次、歷史性問題,很難在短期內根本解決。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采取的一系列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之策,要貫徹落實見到明顯成效,尚需付出持續不懈的努力。近段時間以來連續發生的多起重特大事故,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由于非煤礦山企業危險有害因素復雜,一般情況下,以生產工藝流程為主線,并根據具體的作業條件、作業方式、使用的設備及周圍環境、水文地質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具體來說,從以下各方面進行分析:
(1)冒頂片幫事故。冒頂片幫指在礦山工作面、通道上部、側壁等由于支護不當,側壓力過大而造成的坍塌傷害事故。冒頂片幫是礦山開采中最常見、最易發生的事故。如礦山、地下開采及其他坑道作業發生的坍塌事故。預防冒頂的主要方法包括:掌握冒頂預兆、加強支護、進行采空區處理以及加強工作面的推進速度等等。
(2)爆破作業。爆破作業是非煤礦山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序,其作用是利用炸藥在爆破瞬間放出的能量對周圍介質作功,以破碎礦巖,達到掘進和采礦的目的。
(3)中毒、窒息。根據非煤礦山生產工藝地特點,引起中毒窒息的原因主要為爆破后產生的炮眼和其它有毒煙塵。爆炸后形成的炮煙是造成人員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炮煙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通風不暢和違章作業。在井下最有效的預防中毒對策措施是保持井下通風系統的完善。
(4)電氣設備或設施。非煤礦山生產系統大量使用電氣設備,存在電氣事故危害。充油型互感器、電力電容器長時間過負荷運行,會產生大量熱量,導致內部絕緣損壞,如果保護監測裝置失效,將會造成火災、爆炸;另外,配電線路、開關、熔斷器、插銷座、電熱設備、照明器具、電動機等均有可能引起電傷害。
(5)墜落。墜落危害主要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非煤礦山生產中可能產生墜落傷害事故的主要場所或區域有:豎井、斜井、天井、溜井、采場及各類操作平臺。
(6)水災。在非煤礦山開采過程中,可能存在由地表塌陷或地質構造形成的裂隙、通道進入礦井的地表水危害,采空區和廢棄巷道中儲存的“人工水體”的危害,以及原巖溶洞、裂隙等構造中的原巖水體的危害。
(7)粉塵。非煤礦山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尾礦庫也存在一定的粉塵。呼吸性粉塵對人的危害最大。人員長期吸入粉塵后,使肺組織發生病理學改變,因此喪失正常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嚴重損害身體健康。礦山作業應采取綜合防塵措施,才能達到有效的除塵效果,使工作面粉塵濃度達到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
(1)非煤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投入情況。造成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國家與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總體投入不足,特別是在礦山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更是嚴重不足。非煤礦山企業在安排生產性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時,往往由于投資不足或出于“節省”考慮,致使項目中配套的安全項目無法正常運轉,或安全生產不能健康運行。還有一些企業不僅是安全投入不足,基礎產業更是投入不足。
(2)非煤礦山企業的人員素質分析。作為高危險的行業,尤其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但是,由于礦山企業生產準入門檻很低,導致低素質人才大量進入,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大量雇傭沒有任何安全保護經驗的農民工,而高素質人才由于待遇等原因又留不住,從整體上造成了礦山從業人員素質低下。
(3)非煤礦山企業的政府管制。在實踐過程中,事故頻發、監督不力、監管信息不暢等現象逐步暴露出新的監管體制下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①地方政府對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不夠;②安全監管人員從事安全生產的執政能力有待提高;③安全監管和執法的聯動性不強;④應進一步理順監管部門在安全監管過程中對“責、權、利”的關系,強化服務功能,真正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⑤安監部門對安全中介機構的作用和地位認識不足。
(1)加大非煤礦山安全科技投入。安全管理技術落后是造成當前礦山企業屢屢發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要加大非煤礦山安全科研投入,其次要注重非煤礦山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最后要促進安全技術推廣,提高安全科研成果的轉化。
(2)加強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生產培訓的最終目的是教育從事安全生產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如何去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數,保障個人的生命安全,也是各級領導真正從“以人為本”的高度出發,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根本保證。因此要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訓法、典型示范培訓法、案例警示培訓法、互動式安全生產培訓法等方法加強企業安全教育培訓。
(3)注重企業激勵機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關鍵在于把員工得到的報酬(物質報酬、精神報酬)和員工對企業的貢獻對等起來,實現獎懲分明。物質激勵是最傳統、最容易運用的激勵手段之一,以績效為基礎的加薪、獎勵及其他物質刺激在決定員工積極性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精神激勵的具體方法有目標激勵法、榮譽激勵法、信任激勵法、情感激勵法等等。
(4)強化非煤礦山安全評價。安全評價是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對擬建或已有工程、系統可能存在的危險性及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綜合評價和預測。企業進行安全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全面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在進行安全評價時,應該在認真分析并熟悉被評價系統的前提下,遵循充分性、適應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合理性的原則,選擇安全評價方法,為非煤礦山企業的安全管理做好基礎保障工作。
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確保非煤礦山企業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而實現安全生產、保證非煤礦山職工的生命安全和生產的順利正常進行是礦山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本文在充分研究事故致因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的基本情況、傷亡事故的影響因素,進而提出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方法與研究對策,為非煤礦山安全管理提供了比較適用、準確、有指導意義的成果。
[1]羅云,黃毅.中國安全生產發展戰略[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常占利.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3]王嘉振.安全生產綜合防范體系理論與實踐[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