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靜
(南京市江寧高級中學 江蘇 南京 211100)
1.內容的功能定位分析
化學在衣、食、住、行領域中發揮著廣泛而重要的作用。 “化學與生活”模塊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之上為高中生提供的一個側重體現化學在生活中廣泛應用的選修模塊。 該模塊旨在讓學生了解更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生活態度,體會化學對提高個人生活質量和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
本模塊主要包括了三個主題, 分別是 “化學與健康”、“化學與材料”、“化學與環境”。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更是首次作為獨立成節的知識進入中學化學教科書,與“糖類”、“油脂”、“蛋白質”一起凸顯了“化學與健康——關注營養平衡”的主題。
2.學生的學情分析
(1)學習主觀性分析
就現狀來看,“化學與生活”模塊主要為文科傾向的學生選修,所以選學該模塊的學生普遍對于化學的興趣不大,在化學的學習方面存在較多的困難和障礙,以至他們在對待化學學科的學習上缺乏相應的主動性。
(2)已有的知識儲備分析
學習該模塊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必修化學知識基礎和基本的化學研究方法,如氧化還原知識、簡單的有機官能團知識、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等。 所以教師在設計本節課時,可以以這些知識為載體,適時、適量、適度地開展一些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的這些知識和技能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另外學生對于“維生素”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無論是從廣告媒體還是其他渠道,學生基本上都從一定程度上認識到維生素的重要性。 但是為什么重要?如何正確地補充? 學生可能還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這也是本節課重點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問題1:了解學生已有的關于“維生素”的生活經驗,如何做到?
方案1:在這節課的一開始,隨機選幾個學生讓他們談談對于“補充維生素”有哪些認識?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歸納出其中一些共性的認識,同時也指出其中有些認識是值得商榷的,也指出本節課的一個主要學習目標。
方案2:對學生進行課前的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充分了解學生對于“補充維生素”的一些認識,并將問卷統計結果在課的一開始就向學生展示,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還是要繼續學習的,同時也指出本節課的一個學習目標。
點評:這兩種方案都是可行性比較強的,而且也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設計思想,將“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一節課的開始,這樣整節課就是有所依,而不是老師的“憑空想象”。 但是經過多次權衡之后,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方案2,方案2 相對于方案1,調查的對象是全體授課對象, 統計的結果更具說服性,而且問題被設計成問卷之后,問題的指向更明確,學生更容易回答,統計結果也更有意義。
附1:調查問卷
1.你如何認識維生素對于人體的重要性?
A.和糖類、油脂一樣為人體提供能量
B.和蛋白質一樣是人體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
C.可有可無,對于人體的健康沒有什么影響
D.知道很重要,但是具體的作用不是很了解
E.知道很重要,并且了解具體的作用
2.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補充維生素的?
A.沒有補充維生素的意識,不知道還要補充維生素
B.知道需要維生素,但不是很在意,偶爾家長想起來會買點維生素片劑服用
C.知道從正常的膳食中攝取,能做到不挑食、營養均衡
D.廣告上經常介紹補充維生素的重要性,所以會根據廣告進行購買和使用
E.除了正常的膳食之外,會有針對性地對部分維生素進行“藥劑”補給
3.從化學的角度,你對維生素的組成和性質了解嗎?
A.不了解,也覺得沒有必要了解
B.了解一點,但是覺得和生活中攝入維生素沒有什么聯系
C.了解一點,并且覺得對于自己合理地攝入維生素起到指導作用
4.寫出你所熟悉的一種維生素的食物來源和缺乏病癥? (知道幾個寫幾個)
問題2: 了解維生素在人體中的作用和人體獲得維生素的主要途徑,如何做到?
方案1:教師搜集好各種維生素的功能和攝入途徑,在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
方案2: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課前有針對性地調查某種維生素的相關知識,如這種維生素的功能是什么?有什么缺乏病癥?如何補充等,并將成果做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
方案3: 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維生素藥劑,提醒學生閱讀上面的相關說明從而了解不同種維生素的功能、缺乏病癥及使用注意事項等,最后安排學生進行交流。
點評:第一種方案的缺點是最明顯的,在這種方案下學生會學的比較被動,而且課堂上想讓學生記住那么多有關維生素的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當然也是沒有必要的,需要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方案2恰恰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開始我還擔心學生有沒有時間去準備,愿意不愿意參與這樣的一種活動? 但是實際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很高的,面對老師布置的任務他們沒有任何的推脫,全力以赴,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團結協作,帶給我們很多驚喜。 還記得站在講臺上的學生是落落大方, 儼然一個個小老師,坐在下面的學生也是興趣驟增,積極參與其中。 最后一次上這節課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讓學生進行課前的準備,在情急之下我采取了方案3,學生拿著我帶給他們的各種維生素藥劑,一個個很是興奮,主動地去閱讀說明書,獲取有關維生素的信息,學生的學習狀態大大超乎我的想象,給了我新的思考。 方案3 的最大優勢在于它利用了生活中的實物進行教學,在多媒體教學盛行的今天,利用實物教學逐漸被老師們淡忘,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圖片和視頻。 但是圖片也好,視頻也好,時間長了學生會產生審美疲勞, 還是實物教學來的更真實、更親切,也更能觸動學生的學習神經。
問題3:知道維生素C 的結構和應用,如何做到?
方案1:直接給出維生素C 的結構和性質,然后圍繞主要性質進行訓練和強化。
方案2:呈現維生素C 的結構,讓學生利用有機化學中的“官能團”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維生素C 的有關性質,再突出強調維生素C 的還原性,并且進行實驗探究。
點評:“化學與生活”模塊雖然主要傾向于傳授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知識,但是它畢竟是“化學”課,而不是“科普”課,所以課堂中還是應該落實一些基本的化學學習思想和研究方法。 如方案2 就是體現了化學學科思想——“結構決定性質”及“實驗是化學的基礎”。 也許有很多老師會擔心學生的化學基礎太弱, 實驗技能欠缺,開展實驗探究達不到探究的目的。 但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還記得當學生看到我們手里捧著實驗儀器時表現出來的那份躍躍欲試和興奮,還記得實驗過程中學生的那份超乎我們想象的認真,還記得實驗結束后洋溢在學生臉上的那份滿足感。 實驗做不做,對于純粹應付考試來說確實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對于如何呵護文科傾向的學生對于化學的僅有的一點興趣卻是很重要的,誰也不想未來的化學課堂是一片沉寂。
附2:“設計實驗驗證維生素C 的還原性” 課堂教學實錄
師: 通過剛剛的分析我們知道維生素C 具有還原性,那我們能不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呢?
生:能
師:想一想,要驗證還原性,我們可以選擇哪些試劑來檢驗?
生:酸性KMnO4溶液、溴水、碘的淀粉溶液、FeCl3溶液和KSCN 溶液(后兩個只有個別學生想到,教師可以作為補充給學生,但是要幫助學生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理)
師:那你們知道這些反應會伴隨什么樣的現象才能證明維生素C 的還原性?
生:都是褪色或者是顏色變淺,在反應中都是作為氧化劑。
師:今天我們給大家提供了以下一些試劑,每個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取2~3 個來完成實驗。
投影:藥品:KMnO4(H+)溶液、溴水、碘水、淀粉溶液、FeCl3溶液、KSCN 溶液
實驗注意點:
(1)維生素C 溶液的準備:取一片維生素C,在研缽中研碎, 然后將固體轉移到燒杯中, 加入約30mL 水溶解。 (老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還現場榨了橙汁,供學生實驗用, 學生很是興奮, 因為學生都知道橙汁是維生素C含量很高的果汁。 )
(2)注意控制溶液的用量:每次取2~3mL 左右。
最后請學生交流實驗心得。
問題4:幫助學生更科學地理解和認識生活,如何做到?
方案1: 壓軸本節課。 在完成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之后, 在最后對本節課進行一個知識的提煉和情感的升華,強調有了化學知識作為基礎,我們可以生活的更健康、更科學。
方案2:滲透本節課。所謂滲透本節課就是在整節課中始終貫徹“生活——化學——生活”這樣一條線,特別是在講述維生素的相關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時,都能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強調性質對于生活的指導意義。
點評:作為新課程三維目標中比較重要的情感目標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 也不是幾句話所能完成的,所以我們完全不必把情感目標壓軸在最后,而是滲透在其中。 滲透在其中,也不是老師強加給予的,而是通過設計的一個一個的問題自然地滲透。
附3:“維生素的溶解性”課堂教學實錄
師:我們剛剛觀察維生素藥丸時有沒有發現他們的狀態其實也是有所區別的?
生:有的是固體片劑的,而有的是油狀液體。
師:為什么會是油狀液體呢? 有沒有看它的成分說明?
生:里面加了甘油。
師:為什么要加甘油? 為什么有的加,有的不加?
生:不同維生素的溶解性不同。
師:小結(略)。
師:維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對于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啟示呢?
生:討論回答。
師:小結(略)。
附4:“維生素的還原性”課堂教學實錄
師:通過實驗探究,我們感受了維生素C 的強還原性, 那么它的還原性對于我們生活又有什么樣的啟示呢? 例如我們剛剛提到維生素C 特別容易被氧化,特別是在受熱情況下。
生:富含維生素C 的蔬菜不宜長久加熱,也不宜過度清洗,特別是切碎清洗。
師:小結。
師:下面請大家再來分析兩個實例:(1)維生素C 能緩解亞硝酸鹽中毒,為什么? (資料:亞硝酸鹽中毒是由于亞硝酸鹽能將血紅蛋白中的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使低鐵血紅蛋白成為高鐵血紅蛋白, 失去攜帶氧的能力,造成機體缺氧。 )
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
師:(2)維生素C+河蝦=砒霜(As2O3)? (資料:河蝦或海蝦等軟甲殼類食物中,因環境污染,含有濃度很高的五價砷化合物,五價砷無毒,但三價砷有毒。 )
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
2011 國際化學年的主題——“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 《化學與生活》模塊區別于其他模塊的最大特征就是更強調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與生活有關的化學知識,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生活觀念和態度。 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始終貫徹“生活——化學——生活”這條主線。 無論是從整節課的設計,還是具體的一些問題的設計,都能以此思想為中心,不僅要考慮哪些內容該講,哪些內容該重點講,還要考慮為什么要講? 與我們的生活又有什么樣的聯系? 這樣才真正體現了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以備課無止境。 但是隨著一節課的結束,我們的思考不能隨之停止。理論——實踐——再理論, 我們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地打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精品課堂!
[1] 王磊.化學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磊.普通高中化學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