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巢生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實驗初級中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2012年“金鑰匙”科技競賽(初三學生CESL活動)決賽試題,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全卷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共六大題,37小題,第一大題為20道客觀選擇題,40分,其答案可能是單項或雙項選擇;第二大題為判斷題,10小題,10分;第三大題為綜合應用題,4小題,25分;第四大題為發散思維題,5分;第五大題為研究性學習題,10分;第六大題的科技英語題,10分。
試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展示化學課程的生活價值,關注學生的情感。試題總體特征為“豐富充實、活而不難、梯度分明”,將知識和真實問題情景有機融合,體現了科技競賽的主旨,科學合理地考查考生對化學基礎知識的把握能力、實驗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化學基本素質、良好的情感素質、科學觀察能力及應變能力,力求擇優突出能力的考核,特別是創新實驗題的設置,更加體現了知識的創新性和靈活運用要求,全面檢測學生化學學科綜合素質,具有較好的區分度,充分發揮了試題的教育功能。
(1)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凸顯STSE特色
時代是永恒的主題,試題關注當今時代出現的新化學熱點和身邊的化學問題,信息材料新穎,沒有絲毫陳舊與庸廢。有利于引導化學教學遵循認知規律,落實教學要求,全面實現教學目標;也有利于引導師生關注在應用中鞏固和建構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現出命題者較高的學科素養和正確的教育觀念。近年來高考、中考及各種化學考試無不突出STSE試題主要特色。
“注意用大量具體的真實事件引導學生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是化學啟蒙教育的落腳點。試題綜合考核考生緊密聯系實際的學習能力和寬闊的知識面,要求考生跳出死記硬背知識的誤區,真正做到活學活用,有利于學生學化學、用化學。同時加強對比較、分析、歸納等學習方法和識圖等學習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引導化學教學將知識和技能目標落到實處。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來認識科技與社會、生活中的問題,體現了試題的時代性和教育性,使試卷考查內容生動活潑。如:第一大題第1小題考查了國際環境日標識;第2小題考查了發射“長征2號FT1”火箭中發生的變化,第 7、9、11、12、16、18、19 小題、研究性學習題、綜合應用題,第4小題關注聯合國氣候談判、食品安全、PM2.5、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酸雨與汽車尾氣的關系、加酶洗衣粉的最佳洗滌溫度和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等,引導學生關注環境、社會、生活。
(2)重視實驗操作與實驗設計,凸顯科學探究和綜合評價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發展的基礎,也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實驗操作和實驗設計是實驗教學必須關注的兩個方面。掌握實驗操作是前提,學習實驗設計則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實驗的本質和原理。
試題考查了基本實驗操作和實驗設計,全面測試考生的實驗能力,體現了三維課程目標的要求。對化學教學有很好的導向。如:綜合應用題第3題探究南京珍珠泉產生氣體的成分、研究性學習題探究加酶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佳溫度,比較加酶洗衣粉和含磷洗衣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為背景,有機地將基本概念的運用、實驗設計及評價、實驗反思等融合在一起,考查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和對實驗原理的深刻理解,實現了對學生科學探究和實驗能力的綜合評價。
(3)重視核心知識與化學學科素養,凸顯學科認知和情感激勵
新課程提出的 “生活與化學緊密相連”、“科學推導與實驗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理念在試題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生應該在發展學科認知的過程中,接受困難的挑戰,享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應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如: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突出科學探究思想、關注身邊發生的科學、關注生活時事,體現課程價值。夯實初中化學核心知識,將知識進行遷移和整合,重建核心知識系統,整合時要注意內容的連續性、順序性和合理性,能幫助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深化理解。化學學科核心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科能力的發展水平是本次競賽的重要測量內容。遵循了“點在課標,學在課堂,考在課外”的原則。
試題圍繞化學核心知識與學科能力命題,在凸顯學科認知和情感激勵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和努力。著力于培養學生的科學觀、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態度、科學行為、科學實踐能力。如:綜合應用題第2小題(2)比較等質量的氫氣和碳充分燃燒放出的熱量之比、第4小題(4)計算1分子汽油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消耗的氧氣分子數,得出提高汽油燃燒效率的措施,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題考查學生應用核心知識的熟練程度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科技英語題的創設,使化學的學科特點與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學生解出這類題后,肯定會有強烈的成功喜悅,這樣的試題和訓練會促進學生智慧的成長。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初中化學的核心知識之一,也是中考命題比較關注的部分。復習是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的重要方式,要對所學知識分門別類,歸納梳理、熟練鞏固,使學科知識系統化,是對已學習知識的再學習。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將具有承上啟下、溝通左右、統率全局的重要知識點、能力點、智力點、技能點,集中精力加以深化,通過抓規律、抓聯系、抓典型、抓方法,把分散繁雜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歸納,并凸顯知識間的內在規律,形成知識網絡,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實現知識由難到易、由點到面的轉化。
化學實驗已成為化學中考命題的重點題型。近年來的中考試題中增強了對化學實驗的考查力度,尤其是科學探究題。實驗教學要不忘追本,要針對教材上的每個實驗做到融會貫通,并以此為載體,積極尋找發掘生活素材,引導學生自選課題、設計實驗、創新實驗,并通過合作探究,對實驗進行評價和分析,提升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探究的科學方法。
(1)訓練和培養實驗選擇能力。實驗方案的選擇,要求學生根據要求選擇最佳實驗方案,包括操作步驟是否簡單,反應原理是否正確、實驗現象是否明顯、實驗操作順序是否正確等。實驗用品的選擇,主要考查能否正確選擇使用實驗儀器和實驗藥品。
(2)注重培養實驗設計能力。首先要明確化學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①審清題意,明確實驗要求;②根據實驗要求,確定實驗原理;③結合實驗原理選擇需要的儀器與藥品;④寫出實驗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⑤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得出正確結論。其次要掌握實驗設計的原則:原理正確、操作簡便、現象明顯、藥品經濟、安全可靠。
隨著 “雙基”試題的逐年穩定和化學計算的逐步弱化,中考試題從學生身邊的化學世界出發,將社會熱點、地域文化、先進科技、生活實際及工農業生產與化學核心知識融為一體,設置實際問題,考查學生用化學的視角,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生存、學會關心身邊化學。使化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利于學生把握。試題通過對PM2.5、飛艇和熱氣球升空的原理和應用、酸雨與汽車尾氣的關系、食品安全、加酶洗衣粉的酶催化適宜溫度等知識的考查。引導教師在復習中,應加強化學與物理學、生物學和地理學等知識的聯系,讓學生明白人類社會在文明化的進程中,面臨著人口、環境、能源、資源、健康等問題的挑戰。這些問題僅靠某一學科是很難解決的,需要多學科的協同努力。“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樹立環境保護、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保護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決策能力以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1.建議中考化學試卷的滿分值仍為100分。這樣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科學,與生產生活有密切聯系,無論學生將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化學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因此,作為一門中考學科,應該具有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地位,若分值上低于其他學科,很有可能造成師生對其的重視程度降低,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對提高高中教學質量也是不利的。
2.希望繼續堅持體現課改理念和要求的命題方向和思想,繼續在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內容多元化等方面(例如,除了繼續進行紙筆測驗外,如何將實驗能力考查等也納入中考成績)繼續進行研究、實踐,不斷總結經驗,爭取更大進展。再進一步探索新題型,爭取在試題的探究性上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地發揮對中考的導向作用。
[1] 楊輝祥,王中仁.第二十屆天原杯復賽試題評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7):60-61
[2] 繆徐.第十八屆“天原杯”復賽試題亮點掃描[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7):48-50
[3] 王榮橋.2008天原杯化學競賽試題透析及啟示[J].化學教學,2008,(1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