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玲 韋春義 秦秀華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4)
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市場為宗旨,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技能、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項目帶動式教學是以現代認知心理學思想、適應學習理論和探索性學習架構為基礎,采用類似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的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學生在項目實施中學知識、鍛煉技能、掌握技術。在項目帶動式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多年以來,我們積極實踐工學結合,構建林業專業項目帶動式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堅持以育人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將林業企業的生產項目與專業人才培養緊密接合。以林業行業企業生產項目為依托,走產學一體化、工學結合之路,培養符合林業行業企業需要的技術精、用得上,懂管理、會經營,能吃苦、留得住的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具體做法是:深入林業企業生產一線對人才需求的狀況進行調研,了解林業企業生產情況和對人才需求情況,以承包形式承包林業企業一定技術性生產項目,由教師帶學生開展工作,完成項目工作任務。同時,聘請林業行業的專家參與,共同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工作。2009年我院林業專業、生態環境工程專業的2007級、2008級全體學生,承包柳江縣、武鳴縣、田林縣、忻城縣、柳城縣、白色市右江區等縣區的森林資源規劃調查工作,通過森林資源規劃調查的內外業工作,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吃苦能力和工作中處理各種疑難問題的能力。目前,這兩屆學生已經畢業就業,據用人單位反映,參加過本次調查工作的學生,工作適應能力強,能吃苦耐勞,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根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規律,由富有教學經驗且熟知行業發展的專業教師與行業企業富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行業專家共同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共同組成課程建設,使林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建設緊密結合林業行業企業崗位能力需求。以林業有害生物控制技術課程建設為例,我們聘請廣西林業廳森防站、部分縣林業局森防站、區直屬林場的技術骨干、林業工作站一線技術員參與教材的編寫,使課程教學內容更接近和適合廣西林業生產實際。同時,結合學院附屬林場、校園綠化植物及其學院附近鄉鎮的林木、果樹等所發生的有害生物的控制方案設計,作為教學項目來安排組織課程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院建立了校企共建師資隊伍機制,聘請合作企業或行業的技術專家、技術能手為兼職教師,承擔頂崗實習教學任務。同時,每年選派2~3名教師與林業企業合作,開展技術咨詢服務,選派2~3名青年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既是技術專家又是學院專業教師,學院專業教師在校是教師,進入企業就成為專業技術人員,使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一體化。
受辦學條件與教學資源等因素限制,除了必要的教學性實踐外,學校無法單靠自身條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另一方面,在校內進行的實踐畢竟是基于教學進行的,缺乏社會實踐的真實性和復雜性,就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新型人才而言,這樣的實踐條件尚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加強與校外企事業單位的聯系,爭取把盡可能多的合適的單位發展為學生實踐基地。這些實踐基地性質與學校辦學性質相似或相近,因此在很多方面可以展開合作,而且學生在其中進行實踐,也可以更快更好地熟悉實踐工作內容,對于在校內所學到的知識作進一步鞏固。另一方面,學校可以把部分考核內容融于學生在實踐基地的工作,在工作中真實考核學生的水平。目前,我院已經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森林資源監測中心、來賓市林業勘測中心、廣西柳州市農業氣象站、柳州市森林病蟲害防治站、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廣西國有黃冕林場、廣西金桂林業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成為合作伙伴,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通過校企合作,實現學生頂崗實習。利用校企合作實施師資隊伍建設,選送專業教師到合作企業鍛煉,以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并通過從企業引進、在職進修提高、參加崗位實踐等手段,建設一支學術水平高、實踐技能豐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1)促進了產學研結合。項目帶動教學以生產項目和科研項目為依托,使生產、教學、科研有效地結合起來。
(2)加強了與行業企事業單位的合作,促進了工學結合。項目帶動教學法把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和校內外基地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工作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學生參與具體項目生產的全過程,實現了教、學、做合一、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了所學技能的掌握。學生在實訓基地,做中學、學中做,既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又鍛煉了職業能力,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條件,實現了實訓、就業一體化,達到了畢業與就業的零過渡。
(3)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項目帶動教學法是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實踐和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使學生大膽展現個人才華和發表個人見解,使學生獲得自主感、責任感和成就感,因此,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項目帶動式教學,學生帶著項目任務或項目問題進行學習,使學生掌握整個林業生產所必需的專業基本技能,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都得到了較好的積累與提升。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精神。實施項目教學,學生深入林業生產一線,親自動手操作,有利于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由于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求小組內合作完成工作任務,促使學生要常溝通交流,不僅拓寬了學生個人視野,還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使學生學會如何與人交往與合作。這些能力是學生步入社會所需要的。學生頂崗實習后,企業按正式員工的標準要求和管理學生,學生不僅可以深入企業,了解企業文化,而且學到了企業特有的技術,提高了職業素質和能力。
(5)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項目帶動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考察自己能力、提高自己環境適應能力的機會。通過實際工作的鍛煉,使學生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擴大了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他們的責任心和自信心,提高了自我判斷能力,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通過項目教學法實施,教師實現了角色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評價者和協調者,由“教”轉變為“導”,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行業技能水平、科研學術水平、實踐教學水平;增強了教師的項目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行業職業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
(7)完善了學院的實訓基地。學生到企事業單位頂崗實習,解決了學院實習場地、實訓設備不足、設備陳舊等問題。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職業環境,使學生有機會與實際工作環境進行“零距離”接觸,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現場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采用項目帶動式教學法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通過項目帶動教學方法的應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激發了創新熱情,同時增強了團結協作意識,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為將來的就業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焦澤昌,李艷.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職業教育,2003,(4):44~46.
[2]徐朔.項目教學法的內涵、教育追求和教學特征[J].職業技術教育,2008,(28):5~7.
[3]王美娜.高等職業院校項目教學法之探析[J].現代教育,2012,(5):80~81.
[4]蔣華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重慶高教,2011,24(4)::56~59.
[5]侯松,陳肖生,張曉東.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之學習評價體系的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1):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