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維 效
(宿遷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宿遷 223800)
自2010年孫云曉、李文道、趙霞等作者出版了《拯救男孩》一書以來,男孩的弱勢地位就備受關注,以至于出現了“男孩危機”、“拯救男孩”等看法和呼吁。雖然有些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該觀點有失偏頗,但男孩在教育中尤其是師范英語教育中的劣勢,卻是有目共睹的。在師范教育體系中,男生所占的比例較少,以英語為專業者,更是鳳毛麟角。他們在學業上的表現大多不盡如人意,處于弱勢地位。他們迫切需要大家的關注,共同努力尋找內因和外因,以及相應的策略來改善這種情況。在本文中,作者以宿遷高等師范學校部分男孩為研究對象,調查了英語教育中男孩的現狀,探討師范英語教育中男孩弱勢地位形成的原因以及可實行的相應對策,以期對改善男生在師范英語教育中的弱勢地位有所幫助。
為了更好了解師范英語教育中男生的現狀,筆者以宿遷高等師范部分男生為研究對象,并綜合了其他師范院校的情況,來探討師范院校男生的現狀和特點:
在師范院校中男女學生比例失調的情況并不罕見。 據統計,平度師范學校男女生比例是18.1比81.9;在青島師范學校,男生只占學生總數的11.9%;而在青島的一所幼兒師范自從建校以來只招收到8名男生;就連青島大學師范學院的男生也只占學生總數的27.2%。由此可見,師范院校男女生比例失調并非是存在于個別地區或省份的特殊現象,而是非常普遍的。在這些為數不多的師范男生中,以外語為專業者更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就以宿遷高等師范學校外語系為例,外語系五個年級共17個班卻只有 46名男生,每班平均40多名學生,其中每班男生平均不到3人。由此可見,師范院校男女生比例失衡,這一現象在外語系尤為嚴重。
據網上一則新聞報道,在2011年度14名南師大費孝通獎學金獲得者中只有一名是男生(http://www.chsi.com.cn/jyzx/201111/20111121/261197398.html)。像這樣的新聞報道并非少數,它們一次又一次引起了大家對男生在校學業的關注。在2010年時,南通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王建新老師就對該校的部分學生做了研究調查,其結果顯示:男女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著性別差異,男生在英語學習上的表現遠遠不如女生優秀。僅有22%的男生英語成績優秀,而43%的男生英語成績在班級后10名。不及格分數的男女生性別比例為18∶3,男生是女生的6倍[1]。為了驗證這一研究結果,筆者也對宿遷高等師范學校外語系部分班級2012年第一學期期中成績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一年級兩個班共8名男生四人及格,二年級9名男生中僅一人及格,三年級7名男生四人及格,四年級12名男生無一人及格,及格分均在75分以下,同時在36名男生中有31名男生英語成績位于班級后10名。近四年來外語系僅有一位男生通過英語四級考試。由此可見,大部分師范英語教育中男生的學業不容樂觀。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在師范英語教育中男生弱勢地位這一些現象背后有著怎樣的原因,我們又能采取什么策略來加以改善呢?
在語言學習中,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女生比男生更擅長語言,這是由男女生的不同生理構造所決定的。在《男女差異心理學》一書中,研究發現女子大腦中語言中心的容積比男子大得多,這就決定了女生語言能力發展較早較快,在英語學習方面也較容易,因而女生在語言方面更勝一籌[2]。但是,男生在語言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他們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書面語言具有更大的展開性、擴展性和復雜性,這可以用來彌補語言流暢性的不足。因此,應該說在語言學習上男生和女生各有所長,很難說孰優孰劣。然而,一些其他的因素迫使男生在語言學習中處于劣勢地位。
在中國文化中,從孩子出生以后,父母以及整個社會都會根據性別引導孩子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像教師和護士這樣的工作被看成是女性的職業,一般不會鼓勵男孩長大以后選擇教師和護士作為自己的工作,尤其是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再加上通常認為女性在語言學習上比男性有著天生的優勢,就導致了進入師范而又以英語為專業男生相對較少。此外,有的男生自己也認為真正男生應該在教室外,而非教室里;應該擅長電腦科技,而不是英語,為了學習英語進行朗讀模仿、整理筆記、背誦、做練習等,這些都是女生擅長的事,與他們男子漢的形象不符合,所以就算選擇英語為專業也不會像女生那樣盡心參與到英語學習中。這樣英語教育專業為數不多的幾個男生在課堂上就顯得很另類,他們羞于或不屑參加課堂活動,很難融入到班級學習中。再加上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多少會誤以為男生天生不是學習英語的料,男生似乎也以此為理由或是借口,認為自己就算英語成績不好也是理所當然,而沒有從自身查找原因。同時有些老師對男生在英語上的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也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不加重視。所有這些在思想上就限制了男生在英語學科上的發展。這些都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并設法改變。令人慶幸的是教育界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并開始采取積極的措施和相應的政策加以調整。比如,針對師范學校男生較少和中小學尤其是幼兒園男教師稀缺這一問題,江蘇省進行了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工作,計劃在師范學校招收300名免費幼兒師范男生,來鼓勵更多的男生選擇師范,調節幼兒園教師男女失衡現象。部分男生免費就讀師范院校這一政策可以引導社會價值取向和學生就業選擇,并在社會上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在英語教學中應對男生給于更多的正面引導,消除他們認為男生學不好英語的看法,發揮他們在語言學習上的獨特優勢,建立起積極的情感,培養自信心。研究表明,語言的學習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3],如果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具有積極的情感和較強的自信心,那么就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促進對英語的學習。不難發現,英語成績優異者都與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是分不開的。女生從英語學習過程的本身可以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因而她們一般容易對英語形成濃厚的興趣。然而,與女生不同的是,大多數男生對英語沒有興趣,這一點英語老師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培養男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英語教育中以女教師居多, 以我校為例,共有35位英語教師,其中30位是女教師,5位是男教師,而在這僅有的5位男性教師中,僅有2位是專職教師。這樣就形成了一支性別比例失衡的教師隊伍。在這樣女性成為主導的教育體系中,形成了特有的以陰柔為特征的女性文化氛圍。在《The Gendering of Languages Education》一文中,語言學家Carr, J and Pauwels, A發現“以女性為主導的校園文化對女孩有利,而男孩則是受害者”[4]。同時他們還強調在這種校園文化中,尤其是在學習方面,男孩處于劣勢地位。在女性文化中男孩的劣勢地位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第一,在這種女性文化氛圍中,男生在現實的校園生活中就缺少男性楷模,缺少真正男子漢的引導,無法通過日常生活與男性的接觸來了解認識自我,從而形成對男子漢正確的理解,而女性文化無法“讓男生成為男生”,這樣對其學習和成長都不利。第二,男生一般比較沖動,粗心容易犯錯誤,但是,女教師心細,追求完美,容易面面俱到,對男孩的錯誤容忍度較小,較容易形成否定的評價,而頻繁的批評和嚴格的要求會扼殺男生的天性并打擊其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在挫折中,男生通常比女生會有更多的否定反應,產生更多的消極情緒和對抗態度,從而影響他們的學業。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從情感上關注男生,積極鼓勵他們,放大他們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不應過多糾正錯誤尤其是因為粗心所造成的錯誤,只有讓他們愛上英語,才會把英語學好。第三,女教師的授課特點與男孩的學習方式有沖突。吳寶俠老師在《男女生學習風格差異及相應英語教學方法的調查與分析》中發現女教師多采用歸納法來講解英語語法。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適合內省型學生,而內省型學生以女生居多,多數男生屬于沖動型,這樣教學對他們就不利[5]。再加上,因為班級中男生人數過少,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時,可能會對男生關注不夠甚至忽略不計,更不用說采用分性別教學了。這樣會導致男生漸漸失去學習興趣,成績下滑。
在無法改變教師男女比例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教學策略來改善對男生的英語教育。首先,在教學中可以實施分性別教學策略,比如,可以根據男生多擅長于理性的思維方式和更多關注邏輯和規則的特點,適當加入男生擅長的分析推理性活動,以調動男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校可多研究開發選修課程,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要形式多樣,這樣學生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有更多的選擇。再次,在教學和學習方法上,也要根據性別區別對待。女生在顳葉中擁有更強大的神經連接,促進了更多復雜的感知記憶的存儲,聽力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所以女生對語音、語調特別敏感[6]。而男生則不同,他們很少聽到回響在耳畔的聲音,特別是當聲音以語言的形式出現時更是如此,對語音敏感性較差。不難理解女生多傾向于聽覺學習,而男生大多是運動型學習。所以男生在對待單純的知識講解時容易感到枯燥無味,精力難以集中,理解和處理不如女生好。而語言的講解和知識的灌輸在英語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用聽課的方法進行學習的時候,男生就沒有女生的效果好。要針對男生注意力穩定性較差,上課時容易分心,很難主動配合老師等特點,關注男生,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另外,在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選用方面,應適當增加一些男生感興趣的內容和素材。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不僅要處理新的語言系統,學得語言方面的知識,而且要處理所接受的信息,重新調整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因而,學習語言時所選的內容和素材對語言的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語言學習中所建立起來的與社會的關系有時比學習方法對學習結果影響更大。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教材在取材和編排上如何精密,但學習并不是取決于教材的本身而是取決于教材和學習者狀態之間的最優匹配。女生較敏感,男生則理性,所以女生喜歡感性的話題如愛和友誼,男性喜歡有趣的話題比如休閑活動、慶祝節日等。由此可見,如果可能在教學中還可以根據學生性別來選擇合適的學習素材。
毋庸置疑,多數的校園文化要求學生善于交談,體貼他人,能自我反省,強調安靜和秩序。而這些都與男生的自我天性不同。男生不善交談尤其是不愿透露自己的感情和個人經歷,喜歡裝酷,容易和他人發生沖突,易于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學習不愿用功。有時這種校園文化就會迫使男生跨越性別界限,進入女性的領域,不能進行典型的男子漢行為。這種校園文化對男生發展不利。許多語言學家和課程設計者意識到這一點,呼吁要重建可以使男生成為男生的校園文化,培養男生的男子漢氣概,使他們成為真正的男人。一些語言學家建議要實施對男孩有利的教學策略,如給男生布置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增加主動和自主學習機會,選取更具男子氣概的教學資料,開展更加互動的課堂教學,對男生進行更加明顯的關注和激勵。這些措施都會使男生在校園中更加健康成長。
在英語教學中,比較關注細節,要求記憶和背誦的知識和內容較多,強調死記硬背。對學生的評價還主要采取以考試成績為中心的單一評價體系。考試多以書面閉卷形式進行,內容以單詞、語法知識再現、記憶為主。男生通常耐力不如女生強,無法長時間靜下心來,比較好動,背誦時心不在焉,單詞也不易記牢。這種考試方式與男生的天性和學習方式沖突。國內著名考試專家謝小慶教授把現如今的考試歸結為知識型考試,并斥責這種考試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因為這類考試過分強調死記硬背的能力,主要考察對知識的記憶。男生無法像女生那樣靜下心去貫徹老師的要求,所以,這種考試對男生不利。此外,以考試為中心的單一評價方式不僅會對學生造成片面的評價,使他們自信心受挫,還會帶來錯誤的價值導向,讓老師、家長和學生以為只有考試名列前茅才是成功,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然而,在單一的以考試為中心的評價體系中,雖然女生也是受害者,但她們比男生更能適應這種體系。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進其他評價方式,如過程性評價,也可以在考試中多增加一些推理、想像力的內容。如果考試形式多元化、內容靈活,我們就能夠更加全面、更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發展了,那么,男生的特點與優勢就會逐漸在校園中得到展現和認可,男孩就能得到全面客觀的評價,找回自信,走上更好的發展道路。
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導致了男生在師范英語教育中處于弱勢地位,本文從傳統思想、校園文化、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對造成男生在學習英語方面弱勢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可能采取的教學策略,以期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對男生的學習狀況有所改善。
參考文獻:
[1]王建新.高校英語學習者性別差異調查及教學管理策略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0,(3).
[2]劉翔平,葛魯嘉.男女差異心理學[M].北京: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88:41~91.
[3]黃崇玲.性別差異與大學外語教學[J].同濟大學學報,2004,(15).
[4]Carr, J & Pauwels, A. (2006). Boy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Real boys don’t do languages. Basingstoke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Chapter 3,(pp.20~53).
[5]吳寶俠.男女生學習風格差異及相應英語教學方法的調查與分析[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3).
[6]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外語學習心理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