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蓉
(志丹縣水土保持工作隊 陜西 志丹 717500)
志丹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自然條件比較艱苦,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全縣現有深層水源井758口(其中工業用水水源井464口,年開采地下水1354.9萬m3,農業和人畜飲用水源井294口,年開采地下水104.8萬 m3),淺層水源井(淺機井)108口,土井4578眼,小高抽供水工程45處,自流引水工程7處,水窖供水工程194處。目前,志丹縣城共有人飲水源井6口,年供水量180萬m3,供水人口4.8萬人,自來水普及率為93%;各鄉鎮共有人飲水源井13口、供水站10處,年供水量685.5萬m3,供水人口近6萬人。2009年建成并投用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一處,近期日處理能力為6000 m3,可滿足4萬居民日常使用要求,到2020年日處理能力將達到12000 m3,可滿足8萬居民日常使用要求。全縣境內現有石油開采企業8家,共有油井12413口,年生產原油400萬t左右,2009年達到418萬t,產生污水308.4萬t;各采油企業共建成污水處理回注站37處,年收集處理回注(回灌)污水371.57萬m3,回注(回灌)深度在1400 m~2200 m之間,污水回注(回灌)率100%。
多年來,志丹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水資源管理、保護和利用工作,堅持把水資源保護利用作為發展之基、民生之首,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來抓。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針對志丹縣水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和連續多年無序開采可能造成的水資源破壞、污染現狀,縣政府站在維護廣大群眾長遠利益、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高度,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科技之春”等重要節會,通過電視、廣播、手機短信、宣傳單、橫幅、標語等形式,大力開展水資源管理、保護、利用以及建設節水型社會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努力擴大宣傳的深度和廣度,切實增強全民愛水、節水、護水意識,社會各界對水資源管理、保護和利用的關注度逐年提高,逐步營造出了全社會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濃厚氛圍。
為確保全縣水資源有序開發、永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縣政府主動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急切期待,組織水務部門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村一線,對志丹縣水資源情況進行了認真研判,并于2008年出資45萬元,聘請陜西秦安河流研究所編制了《志丹縣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進一步確立了“蓄住天上水、利用地表水、開發地下水”的水資源立體開發思路,為全面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逐步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依據,成為了近兩年志丹縣持續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以及加快水保生態治理的行動綱領。
按照《陜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條例》及水源保護相關規定,縣水務和環保部門堅決推行飲用水水源三級保護機制,在王瑤水庫及全縣所有水源井及水源保護區設立了明顯的保護標志,對保護區內有排污可能的生產企業和生產行為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與此同時,水務部門還采取“五看、五查、五落實”的辦法,嚴格執行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入河排污口審查審批等各項管理規定,積極推行了取用水許可制度,切實規范各類取用水審批管理行為,全縣水資源管理保護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特別是石油企業隨意取用地下水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2006年以來,全縣石油企業共新打深水井464口,履行審批手續276口,審批率達到59.48%。
①切實加強水政監察,嚴厲打擊違規取水行為。2006年以來,全縣累計查處違法開采地下水案件11起,僅2011年就查處長慶采油一廠等單位或個人違法取水案件4起,維護了水法規權威,增強了全社會依法治水意識。②開展了以杏子河流域為重點的飲用水源保護專項整治工作,全面停止了可能造成王瑤水庫污染的一切項目的審批,督促流域內石油開采企業全面加固、維修或更換了輸油管線,查處亂傾亂倒生活污水、垃圾等違法行為。③全面加強對境內石油企業打井過程的監管,切實規范打井作業中巖漿、泥漿處理行為。④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全面加強項目環評工作。
縣水務部門重點對城鎮現有水源井的水位、水量及水質進行定期監測。縣自來水廠對所供自來水每天檢測一次8項常規指標,每半月檢測一次21項常規指標。縣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每月或每半年對縣城和小城鎮水樣進行一次水質安全分析。長期的檢測結果表明,縣城6口水源井和各鄉鎮小城鎮水源井水質目前保持穩定,全縣城鎮供水各項指標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縣環保部門于2007年成立了環境監測站,并于去年9月取得了相關資質,涵蓋三大類28項指標的監測工作已陸續啟動。目前對洛河志丹段地表水水質每兩月監測一次,對杏子河、周河地表水水質每季度監測一次,對永寧采油廠野山聯合站、西區采油廠寨子洼聯合站及縣城污水處理廠水質每月監測一次,為加強全縣水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
為有效管理好水資源,堅決維護正常的水事秩序,縣水務和環保部門本著“依法、公正、及時、準確”的原則,積極配合,緊密協作,探索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舉報獎勵制度和水務執法檢查報告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同時,各部門單位堅持從水務執法隊伍建設入手,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積極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水行政執法和水環境保護隊伍的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全縣水務執法隊伍整體工作水平不斷提升,水務執法能力不斷增強,基本適應了全縣水務執法工作需要。
由于地表水開發利用率低,目前志丹縣城鎮供水主要以開采地下水為主。雖然近年來全縣城鎮用水整體上供應有序,未出現供水緊缺和飲水不安全現象,但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①水資源底子不清,開發利用規劃相對滯后。由于志丹縣目前使用的水資源基礎數據為上世紀七十年代部隊勘測數據,時隔三十多年后,水資源變化非常大,2008年制訂的《志丹縣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存在先天性缺陷,科學性、操作性不強。②地下水超采嚴重。志丹縣是延安市石油主產縣之一,境內石油年開采量連年保持在400萬t以上。由于石油企業開采地下水進行承壓回注,造成了大量優質水資源浪費,地下水資源結構也遭到破壞,造成的后果目前尚無法評估,但部分地方地下水水位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近兩年來,個別小城鎮和新農村出現了飲用水源因水位下降而吊空的現象。③環境污染導致水質下降。由于志丹縣現有水環境監測手段和技術落后,對水污染的監管相對乏力,導致可能發生的地下水污染不能及時發現并得到有效處置,縣內一些采油區群眾的飲用水多項檢測指標已經超標。如旦八鎮王灣村2005年修建的水源井,因井水變味而受到質疑,后經省防疫站檢測化驗,該水源井水質受到石油開采污染,不能繼續飲用。④地下水隨意開采現象屢禁不止,造成大量的地下水資源流失或破壞。⑤供水管理體系不健全。全縣大部分鄉鎮和農村供水由鄉鎮、村委會或者個人管理,由于產權不清、體制不順、經費不足、管理不嚴、業務不精等原因,致使鄉鎮飲用水多數沒有按時送檢水樣,廣大群眾用水安全得不到全面保障。⑥縣城供水設施存在一定隱患。目前,縣城6口水源井基本上還能夠正常供水,但最初的3口水源井因建成時間早、設計規模小,加之部分管道老化,更換難度非常大。因此,縣城供水設施目前存在一定隱患,問題已經顯現。
為切實加強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扎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政府及水務部門應科學開源,綜合利用。
配合省市有關部門、專業機構和有關專家,盡快啟動全縣水資源調研論證工作,準確掌握志丹縣目前的水資源儲量及開發利用現狀,在此基礎上,科學制訂全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切實為子孫后代的長遠生計負責。要切實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的約束力,盡快將水資源專項規劃整體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加快建立和不斷規范水資源管理審批制度,全面啟動重點項目建設水環境評估,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根據目前正在討論制定的“十二五”規劃,志丹縣計劃2015年前在縣城周圍新建5口水源井,以滿足縣城人口持續增長的需要。新建水源井項目現已通過專家論證,開始進入征地階段。縣政府將精心組織好項目實施工作,爭取早日建成投用。與此同時,“十二五”期間,縣政府還計劃在西武溝和黃地臺建設年供水量在100萬m3左右的地表水源骨干工程2處,加快利用地表水步伐,以緩解地下水超采的問題。
針對志丹縣石油企業超采地下水和可能造成的水環境污染問題,縣政府將按照省、市有關要求,督促水務、環保部門加大地下水監管力度,進一步規范工業企業取用地下水動態管理,嚴厲打擊違規取水和污染水環境行為,確保水資源安全。同時,政府還將通過“堵疏結合”的辦法,不斷加強對各類企業排污行為的監管,引導石油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提高污水處理回注和地表水開發利用率,實現零排放,杜絕水污染。
針對目前鄉村兩級供水管理不規范、水質監測不到位等問題,縣政府將督促水務部門盡快拿出意見,逐步建立縣鄉村三級供水管理網絡,對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實行統一管理,確保廣大群眾用上安全水、放心水。
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辦法,全面啟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推廣節水器具,積極推行中水循環利用,努力創建一批節水型機關單位、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學校、節水型小區、節水型家庭,加大對節水典型的宣傳報道力度,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全面增強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節水、護水意識。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