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劍
(陜西省寶雞峽咸陽總站 陜西 咸陽 712000)
寶雞峽灌區位于陜西省關中西部,承擔著寶雞、咸陽、西安、楊凌四市(區)14個縣97個鄉鎮的農田灌溉任務,是陜西省目前最大的灌區。灌區設計引水流量95 m3/s,校核流量115 m3/s,設施灌溉面積291.5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82.83萬畝。灌區現有總干和干渠6條,支渠78條,干、支退水渠24條,斗渠1956條;各類建筑物48582座;中型水庫6座,總庫容3.37億m3,有效庫容2.41億 m3;抽水站 22處、機組84臺套,裝機容量26921 k W,總抽水能力92.7 m3/s;水電站6座,機組15臺,裝機容量33900k W,是一個多樞紐、引抽并舉、渠庫結合、長距離輸水、建筑物齊全的大型灌排體系。灌區以占全省1/18的耕地面積,出產了占全省總產量1/7的糧食和1/4的商品糧,是陜西省重要的糧油果菜基地,被譽為“三秦第一大糧倉”。
灌區現有6座中型水庫,總庫容3.37億m3。由于渭河汛期具有水大沙大的特性,經30多年實際運行淤積,目前實際有效庫容僅1.72億m3。隨著西部大開發和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區間用水量大幅增加,且時常與灌區農灌用水同步,使得灌區水源嚴重不足,供需矛盾異常突出,年缺水最高達4.0億m3。
目前灌區干、支渠襯砌率僅為68%,襯砌完好率約在77.9%。由于骨干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早期施工時泉眼、窯洞等隱患處理不夠徹底,加之多年暴雨、大雨沖刷,群眾隨意取土挖傷渠體達78處,導致填方渠道多處出現裂縫、塌陷等險情,漏水、決水事故時有發生。自2002年以來,僅北干渠就發生裂縫、塌陷、漏水、決口等事故43處;2012年灌區發生“秋淋”天氣,造成大北溝泵站渠坡滑塌、總干四支渠等53處渠道水毀、趙鎮站西四支等8處退水渠毀壞,僅禮泉總站管轄范圍內,修復水毀設施就需投資385萬元。
目前,灌區干、支、退水渠建筑物完好率僅為70%。突出表現在:渡槽半數已損壞,水閘啟閉設備落后,閘門破損漏水嚴重。此外,隨著交通運輸車輛噸位、容積增大和大型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灌區各類橋梁因標準偏低、承載力嚴重不足而多遭破壞損毀,極易發生人身、車輛安全事故。
因渠道彎道多,多年高含沙引水運行,加之過村、過鎮工業生活垃圾入渠嚴重,造成渠道淤積日益加重,隨之導致輸水能力逐年下降,渠道小流量、高水位運行,尤其是遇上下雨,上游來水猛增,險情此起彼伏,嚴重制約著工程效能的發揮。同時,由于渠道淤積物掩蓋了沉陷、裂縫等隱患,致使日常巡護檢查中很難發現,給渠道安全造成潛在危險。一旦出事,極易造成小事故大損失。
灌區干渠、支渠、退水渠中,目前分別有 94.808 k m、335.555 k m、34.765 k m土 渠 ,這是引發安全事故、造成水源浪費的關鍵問題。對此,今后實施灌區工程改造,應首先加快骨干渠道的改造步伐,切實解決渠道襯砌率低的問題。①優先安排襯砌率低的北干渠,力爭實現全面襯砌。②以恢復實灌面積為目標,酌情實施南干渠襯砌改造;③加大灌區中、下游地區支渠改造力度,重點是禮泉、咸陽和興平三大總站,努力使灌區支渠襯砌率達到75%,禮泉、咸陽總站支渠襯砌率達到80%;④重視退水渠的襯砌和建設,完善渠道防汛功能,爭取5年內使退水渠襯砌率達到100%。
目前灌區干、支、退總淤積量達136.39萬m3,淤積長度達669.54 k m,造成渠道輸水能力銳減。南干渠過水能力僅為設計值的12.5%~25%,幾乎喪失輸水功能。為此,應將渠道清淤問題提上重要日程。①租用或購買新型清淤機械,實行以機為主,人機結合,大規模組織開展渠道清淤;②增加日常性維修投入,加強平時管護,嚴防小隱患釀成大險情;③建立渠道清淤包抓機制,把清淤列入每年冬、春修重點之一,根據管轄范圍劃片包干,落實責任,實行以獎代補;④有計劃、有步驟推進全線清淤,對重點地段、重點渠道,可每年根據財力安排逐段清理,積少成多,逐步改善淤積狀況,增加輸水能力;⑤按照效益優先原則,優先安排清理干渠以及一些控制面積大、用水效益高的支渠,特別是塬上總干和塬下北干渠道;⑥加大水政執法力度,重點解決塬下北干板橋退水渠、興平城區段和渭河入口段的垃圾入渠問題。
灌區干、支、退水渠填方及險段總長約190 k m,其中干渠 36.446 k m、支渠151.685 k m。下一步應優先改造干渠填方及險段,重點是塬上總干和塬下北干,力爭在5年內徹底治理干渠填方及險段。同時,支渠填方及險段應引起高度重視,努力在“十二五”期間,按照輕重緩急原則逐步改造。
從調查狀況看,灌區橋梁完好率為70%,絕大部分已到使用年限。因此,以橋梁為代表的渠系建筑物改造應列入今后灌區工程改造的重點內容。①加大宣傳力度,引起全社會對渠道橋梁改造的共同關注;②按照“誰受益,誰建設”的原則,落實地方政府和受益群眾的主體責任,發動和鼓勵群眾投資興建改造;③爭取上級支持,盡可能地將此納入灌區改造規劃,逐步實施,擴大范圍,有序推進。
塬上98 k m總干渠15處滑坡體,目前僅經過局部削坡、坡腳砌護等簡單處理,仍威脅著渠道行水安全。特別是汛期一旦發生問題,對下游城鎮、工廠、鐵路、公路等必將造成嚴重損失。對此一要新增必要的觀測設施,加強日常監測、加強安全巡護,建立定期報告制度;二要按照灌區“十二五”規劃,認真組織安全狀況普查,邀請專家綜合評鑒,積極爭取立項,對滑坡體采取邊坡砌護、削頭減重等方法予以徹底治理。
①制定新的管護措施,完善內部管理考核辦法,建立長效工作機制;②推進工程管養分離改革,繼續推行巡護接力、劃段包干、獎罰并舉等方法,切實落實管護責任,對重點設施、危險地段和危橋在行水期實行24小時安全巡查,嚴防不安全事故發生;③加大暫時閑置水利設施的保護力度,明確管理范圍和目標,防止人為破壞和侵種侵占,對已發生的違法案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④制定嚴格的垃圾入渠治理辦法,建立有效舉報和水政同抓機制,有效維護渠道設施功能。
水利工程是灌區供水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發揮灌溉排澇、防洪保安、生態保護、水系平衡四大功能的有效載體,在多年運行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工程效能發揮。寶雞峽管理局應搶抓目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作,投入巨資改造灌區、興修水利的現實機遇,制定翔實規劃,多方爭取投資,不失時機,堅持不懈加快灌區水利工程改造步伐,為服務“三農”、提高自身效益和社會效益奠定堅實的基礎。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