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探討

2012-04-17 05:26:00李繼志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2年4期
關鍵詞:農村

李繼志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城鄉二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城鄉居民公共服務的提供機制也呈現出明顯的二元經濟特征:城市的公共服務基本由財政供給,而農村的公共服務則更多地依靠農民自己提供,由此導致了城鄉公共服務在供給數量和供給質量方面的巨大差異。十六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由支持農業生產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延伸到農村教育、醫療、養老、交通、水電以及農村新能源的建設上來[1]。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確定了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改革目標,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到2020年明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城鄉一體化的思想就是要將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政策、經濟、環境和社會公共事業等方面發展的一體化,逐漸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讓城鄉居民均等的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實現整個城鄉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此后,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的投入力度,農村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建設規模和速度得到快速發展:截止2011年底,我國解決了639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60萬無電地區人口的用電問題;免除3000多萬名農村寄宿制學生住宿費,其中1228萬名中西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生活補助;全國有2637個縣(區、市)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口數達8.32億人,參合率為97.5%。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3]。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非均等化問題仍很突出,地區間、城鄉間、不同群體間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明顯,已成為妨礙社會公平、公正,影響經濟效率進一步提高的焦點問題之一。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成為我國當前財政工作的重要內容。當前,實行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有助于社會發展的和諧與穩定,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有助于改善經濟發展質量,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關鍵。

1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界定

1.1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概念和內涵

公共服務具備一般公共產品所具有的三個特點: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爭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因此,很多學者認為公共服務等同于公共產品,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基本公共服務是公共產品的基礎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務是人們對公共服務中最基礎、最廣泛和最迫切的需求部分,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共識基礎上,根據一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總體水平,為維持本國經濟社會的穩定、基本的社會正義和凝聚力,保護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社會條件[4]。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的來看,基本公共服務應包括城鄉公共設施建設,教育、文化、衛生以及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

按照公共服務的性質,可以將其分為純公共服務和準公共服務。純公共服務是指每個人對這種服務品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其他人對該服務消費的減少,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服務,如國防,通常是免費提供的;準公共服務是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過一定的臨界點,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就會消失,就會出現擁擠的局面。其中,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基本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等為最基本的準公共服務。

1.2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涵

(1)政府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導力量。作為公共物品的基本公共服務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和強制性,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的特征,這些特征導致了三個結果:①私人部門不愿提供公共服務。私人部門定價的原則是P(價格)=MC(邊際成本)。然而,由于公共服務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所以,增加的公共服務使用者的邊際成本接近于零,即私人部門索要的價格也接近于零,那么私人部門無法收回成本,也就不可能供給這些產品。②公共服務消費“搭便車”現象嚴重。公共服務的消費具有非排他性,由于消費者是理性的,便會隱瞞自己的“消費需求和偏好”,產生“搭便車”現象,導致公共服務被過度使用。③公共服務供給成本高且低效。公共服務供給曲線由生產公共服務的邊際成本決定,將收益與成本相比,就可以確定公共服務的最優供給量。因此,公共服務的總體需求曲線是個人需求曲線的垂直加總。然而,公共服務的需求群體巨大,不同發展階段個體需求差異也很大,很難準確測算出個人的需求。可見,公共服務的本質特征決定了一般私人部門和市場機制難以有效地提供,導致公共服務的市場失靈和私人部門提供的缺位。因此,政府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中應發揮主導作用。

(2)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是簡單“平均化”。在城鄉一體化的背景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應該是簡單的城鄉“平均化”發展,而應該區分情況,實現平衡化發展和差異化發展[5]。平衡化發展主要是基于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共同需要,對社會公眾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基礎作用的公共服務,如公共安全、基礎教育、基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培訓等要以平衡發展為目標。同時,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由于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以農業生產、家庭經營和外出務工為主,所以除了上述基本公共服務外,農村居民還需要能滿足生產生活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如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業科技的推廣、農民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農村文化生活的豐富、農村生活用水用電等。可見,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要考慮到城鄉居民的不同需求,政府要為社會公眾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標準的、最終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現人文關懷的科學發展觀理念。

2 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不平衡的現狀

當前,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發展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固定資產投資、義務教育和衛生保障等三個方面:

2.1 城鄉固定資產投資不平衡

我國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落后和陳舊的現狀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無論是交通、道路還是水電,較之于城鎮都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基礎設施是典型的公共服務,具有外部溢出效應,一方面是私人投資極其有限;另一方面是現有基礎設施被過度使用,維護不力。在沒有形成良性的外部融資機制之前,國家投入是唯一有效的優化途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國家財政對農村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是嚴重不足的(表 1):

表1 2001-2010年國家財政城鄉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對比表

由表1可知:一是國家財政對城鄉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加。從2003年開始,財政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環比增長率保持在24%以上,農村地區這一比率也在15%以上,極大地推動了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的完善和發展。二是國家財政對農村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無論從投資額還是增長率來說都嚴重滯后于城鎮地區。①我國財政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的規模遠遠大于農村地區,而且差距有逐漸拉大的趨勢。2001年,財政對城鎮固定資產的投資額為30 001億元,為農村投資額7 212億元的約4.16倍。以后差異逐漸明顯,2007年財政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首次突破10萬億大關,為同期財政對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的5.91倍。到2010年,這一差距高達6.57倍。②國家對農村固定資產的投資在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的占比是逐年下降的。1991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37 214億元,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占比為19.38%,到2010年,這一占比下降到僅有13.2%。可見,長期以來財政對固定資產投資偏向城鎮,導致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顯著低于城鎮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率,也低于全國總體增長水平。

農村地區固定資產投資不足直接導致我國城鄉在基礎設施上的不均等。突出表現在:①供水供電不均等。在農村,供水供電設備沒有城市完善。中西部地區尤其是山區的農村還存在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電網薄弱,特別是在用電高峰期,經常會因電壓太低而停電。缺水缺電使得農村中許多電器,如洗衣機和熱水器等沒有辦法正常使用。②道路和交通建設不均等。在城市,道路寬闊平坦,公共交通發達。而在農村,許多道路只是簡易公路,道路狹窄,路況不好。加之很多農村道路夜間沒有路燈照明,導致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另外,農村地區公交系統普遍不發達,線路單一甚至沒有,限制了農民的出行和與外界的聯系。③文化休閑建設不均等。城市社區基本都有活動中心、閱覽室和公園等,而在農村地區這一類場所幾乎沒有。城鄉基礎設施的不均等是導致我國城鄉經濟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

2.2 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

雖然,近年來國家日益重視教育投入,但就整體投入而言還是很不夠的。2011年,我國的教育投入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2%左右,較2010年的3.66%增長0.16個百分點[6],但是,仍然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中,投入農村地區的就更有限了,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1)財政對城鄉義務教育投入不平衡。根據《2010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計算可知,2010年,我國農村小學的生均教育經費支出為3802.91元,僅為普通小學人均4012.51的94.78%。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22個地區農村小學的生均教育經費支出低于普通小學。同時,全國初中階段的農村中學生生均教育經費支出為4065.6元,也低于普通中學的5213.91元。在30個地區(西藏除外)中有19個農村的初中生均教育經費支出低于普通初中[7]。

(2)城鄉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現階段,雖然減免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費,但是農村孩子并沒有享受到和城鎮孩子同樣優質的教育資源:一是教育教學設施較差。根據教育部2011年的統計,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用房、圖書及運動場地和設施僅為城鎮的50%左右;二是教育師資隊伍不穩定。近三年來,農村初級教育專任師資的自然減員數是縣鎮的3倍,是城市的接近4倍,專任師資的調出數是縣鎮的4.9 倍,城市的 10.4 倍[8]。

由于農村義務教育長期投入不足,導致了教學資源數量少、質量低且穩定性差,農村義務教育長期處于低水平發展狀態。于是外出務工的農民紛紛將子女帶入城鎮就學,城鎮中日益增加的農民工子女出現了就學難等的新矛盾。一方面是農村基礎教育的萎縮;另一方面是城鎮基礎教育的負擔加劇,農村孩子享受同等教育資源的權利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2.3 城鄉醫療保障發展不均衡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頒布近10年來,取得重大進展。一是覆蓋人群持續增長。2011年,全國參加新農合人數為8.32億人,參合率超過97%,全年受益13.15億人次。二是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逐漸提高到70%左右,最高支付限額從3萬元提高到不低于5萬元。三是經辦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普遍實現了統籌區域內農民看病就醫即時結算報銷資金的目標,超過70%的統籌地區實現省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超過70%的地區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9]。但是,我國農村醫療保障的發展仍然是嚴重滯后于城鎮的。在各級政府的衛生經費支出中,農村衛生經費的數量在全國衛生醫療支出中微不足道。2011年衛生總費用城鄉構成:城市15508.6億元,占77.6%;農村4471.8億元,占22.4%。人均衛生費用1490.1元,其中:城市2315.5元,農村666.3元[10]。

(2)支持不平衡導致農村衛生醫療存在四個方面的不足。①衛生資源的布局和結構不合理。就農村與城市衛生資源的配置來說,城市占據了大量的衛生資源,而農村配置的比例極少,造成農村衛生基礎薄弱、基層衛生機構服務水平低下、質量偏低、部分貧困地區缺醫少藥的局面。②衛生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根據衛生部的統計,鄉鎮衛生院的衛生技術人員中,專科以上學歷為19.3%,中級以上職稱所占比例僅為11.5%,相當一部分醫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得不到農民的認可,這也使得農民的主觀期望效用值降低,從而影響了就醫的意愿。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籌集有限。目前,在新農合的資金來源中,除了農民自負的部分和國家配套的部分,還沒有形成一種有效的機制來吸引社會資本流入農村衛生領域。第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使用監管不力。目前,農村合作醫療的監管在鄉一級的工作主要是由鄉衛生院承擔,日常監管只能靠衛生院的自我約束,這很容易造成過度醫療和套取醫保資金的道德風險問題。

3 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原因

3.1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尚未破除

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是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形成的主要原因。1958年,國家劃分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開始實行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以便于推行重工業和城市優先發展戰略。在長達50多年的時間里,戶籍政策構筑了城鄉戶口居民在實際利益上的不平等。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下,我國實行的是城鄉差異化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義務教育和醫療等都有相應的制度保障,資金主要是來自各級財政撥款。而在農村地區,改革開放前實行的是制度外供給和以成本分攤為特征的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改革開放以后,雖然強調地方政府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責任,但是沒有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政府籌資主要是體制外進行,農民承擔了大量的供給責任。農業稅免除以后,盡管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是縣鄉政府對農村公共服務投入的財政壓力加大。城鄉居民基本權利和發展機會的不平等,阻礙了社會的良性運行,加劇了城鄉結構的失衡,制約著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的實現。

3.2 各級政府間財權事權不對等

目前,除了國家的財政撥款外,我國相當部分的公共服務是分級供給的,即同樣的公共服務,在不同地區將由不同的地方政府來提供。所以,各地公共服務提供的數量、質量和供給成本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密切的關系。然而,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財權劃分并不合理,導致基層政府財力不足。1994年,分稅制改革把稅種在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進行了劃分,企業所得稅和關稅等主要的、收入高的稅種劃歸中央財政,而將營業稅等零散的、難以征收的、收入少、不穩定的稅種劃歸地方財政。通過這次分稅制改革,財富迅速積聚到了中央政府,地方財政增長緩慢。另外,1994年分稅制改革主要是為了理順中央與省政府之間的財權關系,地方各級政府間較少實行按事權劃分財權的分權式財政管理體制。省以下政府受到上級政府過多的財政管制,基層政府行使職權的物質基礎越來越薄弱。由于財政收入無保障,鄉鎮政府在農業稅全面免除之后,幾乎沒有財源可言。

財權逐級上交,事權逐級下移,導致縣鄉財政緊張,無法保證農村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例如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對投入實行“分級管理,以縣為主”,投入構成中只有8%由中央財政支出,另外92%則由各級地方財政支出,其中大部分由縣級以下財政支出。相當一部分縣級政府財力有限,能夠投入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明顯捉襟見肘。

3.3 轉移支付結構不合理

目前,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的形式由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三大類組成。稅收返還與地方政府的財政貢獻有密切的關系,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而言,稅收返還具有明顯優勢。所以稅收返還主要是為了保護各地區的既得利益,不利于地區間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建設。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包括均衡性轉移支付和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基本養老金和低保等轉移支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轉移支付、村級公益事業獎補等轉移支付、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以及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等。均衡性轉移支付的資金分配過程相對客觀,有利于均衡地區間財力差距,是實現我國地區間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國現行的轉移支付結構中,均衡性轉移支付占比重很少。以2011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為例,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9899.96億元。其中:稅收返還5078.38億元,約占12.73%;一般性轉移支付18299.93億元,約占45.86%;專項轉移支付16521.65億元,約占41.41%。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均衡性轉移支付7486.81億元,在全部轉移支付中僅占18.76%[11]。同時,專項支付名目多且復雜,管理不規范,使用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相當部分的專項資金被截留和挪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3.4 監督機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政府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其行為往往是在有限理性的,如果缺乏外在的監督經常會做出侵害人民利益的行為。目前,我國在基本公共服務的監督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監督主體“缺位”的現象非常普遍。政府既是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也是監督者,所以,很難對基本公共服務提供的數量和質量給予客觀地評價;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公眾獲取基本公共服務信息的渠道有限,成本高昂,也不能對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有效地監督。二是制約機制不健全,監督制度嚴重缺失。目前既沒有專門的機構,也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公共基本服務的供給和維護過程進行規范、約束和激勵。監督機制不健全不僅扭曲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結構,而且造成了一些供給資金使用和管理上的不當。加上各級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中的職責缺乏明確的劃分,缺少有效的工作績效考核和行政問責制度,這就使得有關部門工作態度不積極、工作不到位,使農民享受的公共服務與政府的投資不相匹配,嚴重降低了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加重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發展的不均衡。

4 實現城鄉基本公共產品服務均等化的關鍵因素及對策

經濟能力、市場融合與制度設計是決定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關鍵因素。

4.1 經濟能力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堅實基礎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本質上是“公平與效率”的選擇問題。西方的公平與效率理論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公平優先階段、效率優先階段以及公平效率交替階段。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也大致走過了該理論演進的前兩個階段:建國初期,國家一切從零開始,政府強調“公平”,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很小,基本上是均衡發展;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由于國家財力有限,為了提高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體現“效率優先”的原則,開始實施“先城市后農村,先工業后農業,先工人后農民[5]”的差異化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在這一思想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拉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遠優于農村地區。近十年來,伴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經濟成就舉世矚目。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外匯儲備最高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實現第三階段——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可能。

現階段,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讓農村居民也能享受到經濟進步帶來的收益。這就要求,政府要調整財政體制,以事權定財權,確保財權事權的一致性。一要合理界定中央和各級政府的事權,尤其是縣鄉政府的事權;二要在公共財政的框架下,合理調整稅收的結構、歸屬及分配比例,改善各級政府的財政狀況;三要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各級政府間事權與財權的匹配。

4.2 市場融合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根本途徑

將農村與城鎮統籌起來一體化發展,實現市場融合是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根本途徑。城鄉市場融合既包括了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內的融合,也包含了除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外的融合。

(1)對于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內的部分,首先要完善以水、電、路、氣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造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其次要加快建設符合農村需求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大財政對農村教育、就業、醫療和養老的轉移支付力度。建立長效的農村義務教育財政保障機制,同時發展農村職業技能教育,為農村富余勞力因地制宜地提供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健全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與城市接軌的農村養老保險體系。

(2)對于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外的融合主要是通過提高城鎮化水平,通過發展縣域經濟和推進城鄉金融市場融合來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本身也意味著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縣域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能夠吸納農村人口就業,另一方面也為地方政府提供了稅收,為基本公共服務的建設提供了資金來源。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也是活躍農村經濟,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此外,規范和發展農村金融市場,建設服務于農村地區的新型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4.3 制度設計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有力保障

(1)實現政府轉型,構建服務型政府。由于我國的經濟改革在總體上仍屬于強制性制度變遷模式,所以政府轉型是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的前提。政府轉型首先是政府理念的轉變,要摒棄“大政府”、“小市場”等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觀念,樹立起“有限政府”、“民主”和“法治”等理念。政府轉型也體現在政府職能的轉變上。過去,政府對經濟發展干預很多,但現在應把政府的職能范圍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務上。同時,對公共服務的監督方式也應有所改變,可以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和定期向社會公布基礎公共服務的建設、維護及資金使用等信息以加強公眾監督。

(2)改革公共服務的供給體制,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政府在向農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同時,應在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中靈活采用市場化手段。對那些由市場供應更具有高效率的公共服務,或具有私人產品特征的準公共服務,在政府進行必要的引導和監督的前提下,交由市場去供應,通過引入市場機制來提高供給效率,實現公共產品供給主體的多元化,以補充政府供給的不足。另一方面,一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也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必不可少的制度基礎。目前,我國已先后取消了農業稅、農林特產稅和屠宰稅等專門向農民征收的“明稅”,但還要考慮到農產品價格差,超市“進場費”等“暗稅”的存在。

(3)改進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的評價指標。傳統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評價體系是自上而下、行政型的評價體系,存在評級指標設計不合理,農民無話語權,政府管評合一,信息不對稱,社會公眾參與性差等弊端。改進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的評價指標,應從實際出發,以社會公眾為中心,以公眾的滿意度和舒適度為依據,建立一個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指標體系,促進公共服務的供給部門提高效率。

(4)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優化轉移支付結構。①要調整轉移支付的結構,對現行的一般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進行整合。逐漸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在總體轉移支付中的比重,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的比例。②要逐步規范專項轉移支付的范圍和使用,對于名不副實的要予以取消,用途相近的要進行合并。③逐步減少稅收返還的比率,弱化各地經濟水平對各地基本公共服務投入的影響。④要加強對轉移支付的管理。要結合地方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合理決策轉移支付的使用范圍和方向;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評估資金的使用效果;提高轉移支付來源和使用情況的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1] 韓俊.“十二.五”時期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要點[J].理論月刊,2011(7):49-54.

[2]龔世俊,李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理論與農村改革實踐探討[J].青海社會科學,2010(6):59-62.

[3] 溫家寶.2012政府工作報告[EB/OL].http://www.ccnt.gov.cn/xxfbnew 2011/xwzx/lmsj/201203/t20120316_233571.htmlz.2012-03-16/2012-04-30.

[4] 郭曉聰,劉述良.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困境與出路[J].中山大學學報,2010(5):150-158.

[5] 王瑋.我國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選擇[J].財貿研究,2009(1):72-79.

[6] 教育部.2011教育部統計公告[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1/index.html.2012-02-07/2012-04-30.

[7] 教育部.2010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89-122.

[8] 教育部.2011教育統計數據[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index.html.2012-01-17/2012-04-30.

[9] 衛生部.新農合工作2011年進展和2012年重點[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ncwsgls/s3581/list.htm.2012-03-1/2012-04-30.

[10] 財政部.關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2年中央預算草案的報告[EB/OL].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203/t20120316_635884.html.2012-03-19/2012-04-30.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農村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湖南農業(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
新天新地新農村
草原歌聲(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jizz| 911亚洲精品|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香蕉伊思人视频| 免费高清毛片|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情侣一区| 亚洲区第一页| 成人综合网址|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1024国产在线| 激情成人综合网|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区一区|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亚洲香蕉久久| 日本午夜三级|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午夜日b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91系列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成人亚洲天堂|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黄网在线|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免费毛片在线|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天堂2014|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国产精品3p视频| 日本色综合网|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黄色a一级视频|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99久久| 成人在线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91丝袜在线观看| 91在线高清视频|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动漫h|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三级a|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干中文字幕|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亚洲天堂网视频|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美女被操91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