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企業進行融資的過程中,中小型企業特有的信貸時間較短、借貸資金較少的特點成為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優勢所在。也是我國銀行等信貸機構開展自身業務的全新市場。然而由于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歷程較短,其自身存在的管理缺失和經營不善,導致在實際的融資過程中并沒有很好的凸顯自身的優勢所在。為此,筆者就集群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集群產業中小型企業融資
中小型企業限制其融資的主要問題來自于自身信譽評價的缺失,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的財務狀況比較混亂。同銀行在財務信息上的不對稱現象尤為嚴重,銀行對于中小型企業的信譽評價往往使得中小型企業的信貸融資舉步維艱。
一、制約我國集群中小型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中小型企業自身的發展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較短,雖然中小企業集群在其定位上可以有效地克服常規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信息閉塞、渠道單一的問題。但是我國中小企業自身尚且無法將其在市場經濟中的優勢進行發揮。
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集群中各個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由于固有經營理念的限制,集群中的中小企業的企業經營規劃仍然過于獨立。對于集群中的合作模式認識尚不夠深刻,這導致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合作模式還僅僅停留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貨物和材料賒購方面。
可以說,對于集群理念的認識不足和偏差是導致我國中小型企業集群優勢不能夠發揮的主要問題。
2.中小型企業集群通銀行之間的合作較少
目前我國中小型集群企業同銀行之間的合作還需要加強,中小型企業在銀行方面的融資困難主要分為銀行方面和企業方面兩個部分。
在銀行方面,我國銀行對于信貸業務的開展仍然以“大”為重,片面的追求大型企業、大型項目、大量資金的借貸和放款。隨著我國大型企業資金鏈條體系建設的逐步完善,這種片面追“大”的行為對于銀行自身業務的發展起到的實際作用越來越小。銀行機構在大企業大項目當中能夠盈利的市場也逐步開發殆盡。為此,改變銀行在信貸業務上的工作重心,開發中小型企業的信貸業務,是提升銀行業務量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企業方面,由于我國中小型企業在財務信息上的混亂。導致銀行等信貸機構無法做出滿足借貸資格的中小型企業信譽評價。同時銀行借款項目的審批時間和手續過長,對于中小型企業借款周期短、數額較小的類型影響較大。
如何改變中小型企業的現有財務狀況增進銀行同中小型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是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根本手段。
二、解決集群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具體對策
要解決集群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要從中小型企業的信譽方面著手,充分發揮中小型企業的產業優勢。
1.進一步加強集群中小型企業之間的關聯性
產業集群的企業合作運營,是一種介于單獨企業和市場經濟之間的企業運營模式。集群中小型企業通過同在企業經營當中同一經濟產業鏈條上的企業進行合作,實現企業資源和渠道的共同使用。這種集群模式的競爭優勢在市場當中十分明顯,為此,進一步加強我國集群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優勢,是解決中小型企業在融資困難方面的根本措施。
2.完善信貸體系,推出適合集群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業務
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特點是數量較小、周期較短、次數較多。為此,傳統的銀行的信貸機構的資金拆借業務并不適合于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特點。
突出適合我國中小型企業的銀行信貸業務,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中小型企業的信譽評價問題、二是銀信貸機構的業績。對于銀行等信息機構而言,大型項目和企業的貸款業務已經逐漸地開發完成,尋找新的市場是當前銀行等信貸機構的主要問題。然而中小型企業由于自身財務狀況上的不良情況,雖然市場可觀,但是開發的難度太大。為此,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才一直得不到改善。
3.健全并完善集群中小型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
完善集群中小型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不僅僅能夠改善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同時,清晰的產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現狀能夠幫助中小型企業的管理者清晰的認識到企業的經營現狀,幫助中小型企業抓住經營活動中的契機、回避經營當中的風險、減少自身的損失。另外,集群中小型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完善,是集群當中企業之間決定合作模式和合作程度的有效參考,是提高我國集群中小型企業發展速度的有效途徑。
總結
集群中小型企業的經營模式,是有效回避中小型企業在市場競爭當中各種問題的有效手段。分析制約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基本因素,是幫助我國中小型企業集群發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對集群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作出的探討,希望對集群中小型企業的建設工作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劉瓊,方錦.現代金融制度與產業集群的契合——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新思路[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3)
[2]劉賢仕.基于產業集群視角的中小企業資本結構與融資分析——以江蘇常州為例[J].國際商務財會, 2011(10)
作者簡介:
湯涌江(1971.8-),男,本科學歷,高級經濟師,工作單位:黑龍江省總工會,郵編: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