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慶勇
摘要: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存在人才引得來,留不住的問題,這個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這是由于企業管理不規范,股東及其關系密切的人權力過大,隨意指揮,薪酬不公,激勵不夠造成的。通過制定一整套合理科學的員工獎罰機制,促進企業的健康可持續成長。
關鍵詞:中小企業薪酬激勵
民營中小企業要發展壯大,歸根結底要依賴人才,現實中企業一般很難使優秀的人才長久地留在企業。原因很多,但我認為最根本的是這些民營企業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對人才有吸引力的激勵機制。怎樣制定一套這樣的激勵機制呢?
一、建立一個寬松的、有制度可循的工作環境
1.這個工作環境,要求一個企業的所有員工都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應該怎樣做,做得好壞的后果自己可以預見,由此形成的報酬自己能提前知曉,而不是由老板的一句話來決定。這就要制定各個崗位(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的職責、權限及相應的報酬,即清晰每個人的責權利,其中的最關鍵的是約束在公司任職的股東及其親屬的職責權限。
2.崗位的設置與薪酬。民營企業尤其要注意要以崗設人設薪,而不能因人設崗、因人設薪。說得通俗點就是要用人唯賢,薪酬透明,而不能用人唯親,不能搞裙帶關系,搞暗箱操作。企業要先設崗再找人,找人的過程就是選用人才的過程,這個過程要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可以學習國有企業及優秀的大企業的選人機制,進行競爭上崗,讓候選人的才能和學識在競爭的過程中,彰顯于公眾面前,選誰不但人事部門說了算,也可以由職工代表組成委員會參與投票和決定,但就是股東不能參與。真正使競選的過程人們無可置疑,當選的人讓公司員工心服口服。
二、績效的量化和細化
每個人的責權利清晰以后,接下來要制定激勵的量化和細化。對績效考核依據制定的原則是“能量化的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細化”,這樣的依據便于執行。
量化考核的崗位,其特點是與之相關的工作有一個或幾個能明確的量可以參考。譬如銷售員的考核,對每個業務員在每個月要制定一個銷售任務量、回款金額,銷售員期末綜合考核成績在90%以上,可以全額發放本期報酬;在70%-90%扣發本期報酬的10%;在100%以上除全額發放基本報酬以外,同時獎勵1000元—5000元獎金。
類似量化的崗位,還有車間主任的考核,可以按正常情況下的合格產量為基礎,達到這個產量發放車間主任的基本工資,低于該產量按差額比例扣發其基本工資,高于此量全額發放基本工資并獎勵一定金額的獎金。
不能量化但可以細化績效考核的崗位,是以現有的技術條件還不能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量,來作為對其工作好壞評價的依據,只能根據其工作特點,找出幾個關鍵的環節,詳細描述要達到的目標。完成這幾個目標就能確保該崗位的正常運轉,從而確保整個企業的良性運轉。
這類崗位的薪酬設立一個工資加獎金的總額,當然這個總額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一定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上根據績效考核分數占總分的比例,確定應付薪酬的金額。
例如,財務崗位中的會計主管的績效考核,至少可以分為5個方面:
1.會計核算準確沒有差錯 考核分數30;
2.每月10號前報送內部會計報表考核分數10;
3.能盡職盡責地指導下屬按時完成各項財務工作
考核分數20;
4.能盡職盡責協助上級完成有關的財務工作
考核分數20;
5.對外能及時、準確、清晰的提供有關的財務報表
考核分數20。
根據列出的各項細化目標,按季度、半年、年度進行考核,綜合分數達到95分以上,95-70分,70分以下,三個層次進行支付薪酬。有重大貢獻的,另行獎勵。
類似的崗位還有生產技術、化驗、倉庫保管等管理崗位。
既要有量化,還要有細化的考核是針對關鍵崗位,如董事長、總經理的績效考核。由于他們的工作全面而復雜,單純的量化和細化都不足以全面反映其工作的成效好壞,就需要執行“能量化的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細化”的基本原則。例如總經理的績效考核,對其年度收入增長、利潤、資產保值增值、所有者權益的增長可以制定一個很明確的數字目標;對其人際關系、溝通協調能力的考核則要細化,通過向其下屬、企業員工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兩類考核分數相加則是綜合的績效考核成績,按董事會按照事先制定的規定進行獎罰。
三、績效考核的執行和深化
為實行激勵機制而形成的規章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不能例外。為達到此目的,進行績效考核的執行部門,必須在企業最高權力機構的直接領導下,這樣才能保證績效考核結果的公平、公正,真正發揮其激勵作用,讓員工自發、主動、創造性地工作。
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對這個激勵機制進行深化,以強化企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員工對企業的主人翁意識。例如,企業可以制定一個規定,明確為公司服務多少年以上的員工、關鍵崗位、技術性很強的崗位,以內部集資的方式或者以獎勵的方式占有一定的內部股份,每年進行分紅。
當然由于市場經常變化,企業每年的經濟效益不可避免地也會隨著浮動,相應地全體員工的薪酬也要隨之變化,以強化員工與企業共榮共衰的風險意識和主人意識,以最大限度的激發整個企業的發展潛能。
員工的個人利益在為公司的貢獻中增長,公司因員工財富的增長而最大化的擴張,從而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成長。這樣的企業才能發展的迅速而扎實,長久而繁盛。
參考文獻:
[1]吳孟寶.中小企業員工績效管理研究[D].河海大學,2004
[2]林喜榮.初創時期的中小企業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
[3]杜海玲.中小民營企業人員激勵機制現狀與對策探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