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高職高專烹飪專業學校師資嚴重匱乏。應加大力度對實踐教師的培養和引進,主要是指導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和指導生產教學的“生產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逐步形成初、中、高級人員的合理師資結構。實踐教學人員應有明確的分工和相應的崗位職責。實踐教學人員要按照各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規范,積極承擔實踐教學工作,努力完成各項實踐教學任務。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還應注意學生素養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關鍵詞:崗位職責管理規范實踐技能
許多高職院校的現任教師,絕大多數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難以勝任高職烹飪教育對技能培訓的要求,難以實現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的理想目標。目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師的數量相對不足,結構不合理,近幾年,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相對比較充足,導致招生規模擴大,生師比失調,造成教師的數量相對緊張。同時由于很多高職院校由以前的中專升格而來,所以教師隊伍的年齡和學歷結構不盡合理,不能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
教師的來源單一,缺乏實踐鍛煉,目前,我國職業學校教師基本上都是在學科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造就出來的。資料表明,職業技術院校66.6%的教師是從學校門到學校門,缺少企業工作經歷和實際操作能力。另外,科技開發、社會服務的職教體系在大多數職業技術院校中尚未形成,產教結合的教育模式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部分企業不愿意接受教師參加頂崗生產實踐。另外,擴招、辦學規模的擴大,教師編制緊,專任教師大多數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很難有較長時間到生產第一線鍛煉和提高。
職教教師待遇低,缺乏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由于職業教育的基礎較薄弱,教學經費短缺,使得職教教師處在待遇偏低的情況。教師消極應對工作,缺乏進取的精神和動力
當前“高校熱”使社會和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持有偏見,導致生源質量下降,一定程度上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較差,尤其是文化素質。面對這種情況,有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考核力度,缺少學生升學率及班級間相互競爭的壓力,因此,教師缺乏進取精神,導致自身素質下降。
對專業教師的培養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實質的現象,缺乏科學規劃,存在重復建設的現象,由于教育部對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的“雙師型”教師比例要求較高,致使部分高職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比較盲目,集中體現在只注重專業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其他專業技術職稱)的取得和實踐經歷的證明上,忽略了教師職業素質的培養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只注重對“雙師型”教師個體的培養,而不是把“雙師型”師資隊伍作為團隊來進行建設,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重復建設的現象。
高職院校在人才引進上途徑單一,而且存在重學歷輕實踐的現象,這種人才引進上的矛盾不利于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整體素質,按照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的要求,高職高專師資隊伍結構中,40歲以下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碩士及以上學位(不含在讀)的比例要達到40%為優秀標準,合格標準(含在讀)要達到20%。為了達標,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把主要的精力和財力都放到提高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上。對于高職院校提高在職教師的學歷,往往需要較長的周期和較大的財力,而在人才的引進上優先考慮高等學校的博士和碩士畢業生,無疑是高職院校在短期內提高師資隊伍學歷結構的捷徑。對于高職院校已經引進的博士和碩士畢業生,往往只強調其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而沒有對實踐動手能力提出明確的要求,由此形成了高學歷和“雙師型”不能有效地融合。如果為了提高學歷結構而占用過多的編制,就必然會限制對實踐動手能力強的人才的引進,也會影響到校內分配機制的建立。
適應高職發展需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是最為重要而迫切的。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 2號)中強調指出:“雙師型”(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烹調師、面點師、會計師等)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應該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加快步伐,全力建設。根據德國的經驗,職業技術學院專職教師的培養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可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探索上都是一個長時間的、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必須首先制定出一套“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管理機制,這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保證和基礎。
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的管理工作應該在運用科學的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做到管理思想現代化、管理模式新型化、管理方法多樣化、管理制度完善化,使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的軌道。狠抓“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可實行院企掛鉤、與市場結合的路子,內培外聘,多渠道、多方法,擴大“雙師型”教師、實踐性教師比例;設置專門培養高職教師的機構,或設置專門培養職教師資的師范院校,以解決目前“雙師型”教師匱乏的現狀。
作者簡介:
張振霞(1969-),女,研究生,畢業于哈爾濱商業大學,獲旅游管理專業碩士學位。現任內蒙古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專職教師。研究方向:高職高專烹飪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