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鋒 朱 倩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院推拿科,河南 鄭州 450007
椎動脈型頸椎病 (CSA)是以椎動脈受壓迫或痙攣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為主要癥狀的一型頸椎病。其發病率僅次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總數的10%[1]。國外亦有報道約70%的頸椎病患者合并椎動脈受累[2]。2005年8月至2008年10月筆者以調整肌松復合手法治療本病,并與對照組比較,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39 例病例全部為本院門診患者,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75例,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齡25~70歲;病程4個月~5年2個月,平均1年8個月。對照組64例,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齡29~72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2年。兩組均參照1992年青島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制訂的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標準[3]確診。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癥狀與體征、X片影像檢查結果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組 采用調整肌松復合手法治療。肌松手法:患者坐位,醫者用彈撥松筋手法松解頸項部肌肉治療5min;然后分別點揉棘旁阿是穴、風池、肩井、天宗等穴及后枕部肌肉起止點,最后按揉頸項部3min。調整手法:患者坐于凳上,頸部肌肉放松,醫者站于其背后,一手拇指伸直,抵住錯位椎骨偏凸的棘突,另一手托住下頜部,兩手協同動作使頭向患側慢慢旋轉,當有阻力時稍停,隨即用勁做突發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動。每周5次,共治療10次。例如,X線顯示C2椎體向右偏,醫者用左手于C2椎體右側橫突與棘突之間,右手輕托患者下頜部,向右側慢慢旋轉,當有阻力時稍停,隨即用勁向右上方做突發的、有控制的快速板動,再向右手拇指抵住C2椎體右側橫突與棘突之間,左手輕托患者下頜部向左側慢慢旋轉,當有阻力時稍停,隨即用勁向左上方做突發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動,同時右手拇指向左上方推動。
2.2 對照組 參照《實用骨科學》常規保守治療方法:西比靈5mg,bid口服和頸椎牽引20min,牽引力3~4kg。10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3.1 療效標準 參照王楚懷等制定的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評估表[4]和《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進行評定。治愈:癥狀全部消失;明顯好轉:癥狀基本消失,偶有輕微頭暈及頸肩酸痛;好轉:癥狀減輕,但仍有頭暈等癥狀;無效:癥狀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2%,經Ridit檢驗,P<0.05,有顯著差異,說明調整肌松復合手法療效優于常規保守治療方法 (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椎動脈頸椎病的發病機理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椎動脈的機械壓迫,椎動脈的扭曲變形,椎交感神經叢興奮引起的椎動脈痙攣等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技術應用更為此理論提供了臨床依據,同時提示椎動脈頸椎病的發病機理中存在神經血管因素[6]。
筆者在治療本病時體會到,寰椎橫突的側方偏歪及壓痛在本病中占據相當高的比例,本組52例,占69%,有文獻報道占100%[7]。復習頸部解剖,椎動脈起于鎖骨下動脈后,自C6橫突上行,在寰樞椎段迂曲度較大,有4個近90°的彎曲,寰樞椎相對位置發生旋轉,偏移或傾斜等細微的改變,處于一種交鎖狀態,難以自動復位,使椎動脈受到牽拉、扭曲和壓迫,引起椎動脈的痙攣而產生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等癥狀,所以本組采用對癥旋轉復位的手法,對寰椎橫突偏歪的患者采用向前屈曲5°旋轉復位,治療后常有事半功倍之效。在本組治療時筆者同時發現,并非所有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均有寰樞椎及下位椎體的位置改變,而對于寰椎橫突偏歪的患者,在治療痊愈后,也同時存在一些患者仍有雙側寰椎橫突的不對稱,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頸椎病軟組織因素的病理信息,有學者指出小關節錯位約占頸椎病患者的14.8% ~20%[8],而頸椎病療效與影像學變化的不同步性,更是值得我們對頸椎病軟組織因素的再認識,雖然目前尚無客觀指標反映作為頸椎病外源性穩定結構的頸肌在頸椎穩定性中所起的作用[9],但隨著我們對頸軟組織在頸椎病發病中的地位的認識,手法作為軟組織損傷治療的優勢方法,也必將在頸椎病的防治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1]楊克勤.脊柱疾患的臨床與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04-519.
[2]潘之清.實用脊柱病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306.
[3]孫宇,陳琪福.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中華外科雜志,1993,31(8):474.
[4]王楚懷.頸性眩暈患者癥狀與功能評估的初步研究.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8,13(6):245.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6.
[6]茹選良.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診斷椎動脈型頸椎病.頸腰痛雜志,2001,22(1):5- 6.
[7]郭親聚.椎動脈型頸椎病90分析.頸腰痛雜志,1999,20(1):16-17.
[8]房敏.頸軟組織病變對頸椎病影響及推拿治療研究[C].浙江省推拿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11-13.
[9]錢雪華,孫鵬,畢聯陽,等.中藥離子導入配合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0例[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6,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