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苑二剛
唐山:曹妃甸造極
□ 本刊記者 苑二剛
從唐山市沿唐曹高速驅車1小時,就到了曹妃甸。
沿途,跨海大橋、正在興建的廠房、川流不息的集裝箱車輛和遠處港口巨大的起重機,到處都顯示著這塊新區的活力。
這個昔日只有4平方公里的小沙島,經過大規模填海造地以及港口建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上的新地標。
2011年 10月27 日,國務院批復了《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志著河北沿海地區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宣布河北承擔著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產業轉移承接地的重任時,特別提到了曹妃甸。這意味著曹妃甸的發展與一個龐大的經濟圈連在一起。
2012年7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曹妃甸區成立。在原來曹妃甸工業區的基礎上,把周邊的南堡開發區、唐海縣和唐山灣生態城劃了進來。規劃面積1900多平方公里,陸域海岸線約80公里。曹妃甸正式成為一個政令統一的副地級行政區。
“河北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省,舉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區和渤海新區兩大增長極。唐山是河北最重要的經濟中心,經濟總量多年來在全省排第一位。我們正在努力發揮曹妃甸新區的產業集聚功能。上大項目、上好項目,把其打造成為河北乃至渤海灣的增長極。” 唐山市委書記王雪峰說。

曹妃甸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
曹妃甸的地名很好記,路口都以“加”為名。這是過去設計規劃人員看著圖紙叫的名字。以原來的海岸線為基線,每向南一公里就是一加。海岸線處是零加,接著是一加、二加 ……到最遠處,過去的那個曹妃甸島的港口和燈塔,叫十八加。港口和過去的大陸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8公里。
帶“加”字的地名,都是填海造地的產物。以2003年3月修建通島公路為標志,曹妃甸拉開了填海造地的序幕。
數萬名工人的施工隊伍陸續進駐,就像神話傳說中的精衛鳥一樣,他們從附近的海里取走泥沙覆蓋在潮間帶上,再把海水排走,填上泥土,原來的海洋就變成了陸地。近十年過去,4平方公里變成了200平方公里,這個投資2000多億元的區域,總規劃面積380平方公里,建成后將相當于11個澳門的大小。
趙輝是2005年來到曹妃甸的。當時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到處是白茫茫的沙丘。“感覺不是到了海邊,而是到了西部沙漠地帶。”說起初來曹妃甸的印象,趙輝很是感慨。
初創階段,條件艱難,一切從簡。沒有辦公地點,只能住帳篷、工棚。白天要看工地,晚上因為招商還要招待客人。作為原來曹妃甸工業區后勤中心的主任,趙輝常常忙得不可開交。而忙碌也是最好的減肥藥。2005 年的趙輝體重是80公斤,現在只有60公斤,整整減了20公斤。
“有條件要工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工作。所有人都是這樣。你的人生和一個注定偉大的地方聯系在一起,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趙輝說。
這里是全渤海灣最好的港口。由南向北的洋流在這里沖刷出一條深達27米通往渤海深處的天然水道,而且甸前就是水深達36米的渤海最深點。這意味著曹妃甸有條件建成30萬噸級甚至更大的港口。因為是天然水道,不淤不凍,航道維護成本幾近于零。
80多年前,孫中山在《建國方略》里提到的北方大港就是這里。
港口離不開腹地,曹妃甸努力將腹地“搬”進來。他們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謀劃建立內蒙古臨港產業園,實現兩地優勢互補、經濟協調發展、互利共贏,這種區域經濟合作“先行先試”的新做法,帶來了更為廣闊的腹地空間和服務領域。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陸地有淺灘,地下儲有大油田,腹地廣闊有支撐”是曹妃甸大型深水港口建設和臨港產業發展最明顯的優勢。“十一五”期間,曹妃甸港口吞吐量完成2.6億噸。秦皇島花了100年時間實現1億噸的貨物吞吐量,而曹妃甸只用了5年時間。
2011年曹妃甸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75億噸,成為全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港口之一。煤港口跨入全國10強行列,正在由集疏大港向綜合貿易大港轉變。25萬噸級礦石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煤炭碼頭、通用碼頭等24個泊位建成通航,20個泊位正在加緊建設,港口設計吞吐能力超過3億噸。
在未來藍圖中,60多公里可利用岸線上將建設260多個港口泊位,年吞吐量將超過5億噸,全部建成后,曹妃甸港口會進入世界最大港口之列。

曹妃甸港區25萬噸級礦石碼頭。
曹妃甸新區的辦公地就在原來唐海縣縣委縣政府的辦公大樓里。9月12日《民生周刊》記者來到這里時,辦公大樓外還掛著原來唐海縣幾大班子牌子。寫著“全力打造曹妃甸增長極”標語的紅色條幅掛在大樓最顯眼的地方。
“不好意思,新區剛成立,我們的新名片還沒有印,我給你寫一個電話吧。”在辦公室里見到《民生周刊》記者時,剛剛從唐山調來的曹妃甸宣傳部副部長、外宣局局長郝曉維語帶歉意。她實在很忙,忙著為第二天要召開的曹妃甸第一次黨代會做準備。曹妃甸自己的報紙也正在籌辦之中,而她將成為這份即將誕生報紙的主編。
“新區成立,對我們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機遇。區域協調統一,辦事肯定也更方便了。”談到新區即將帶來的影響,郝曉維舉了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比如征地,以前南堡開發建設需要征用土地得先找臨近的豐南區。協商、定政策、辦手續,環節一多,出現矛盾的可能也就多了。2006年3月,政府把下轄10個村的濱海鎮劃給了南堡,不但征地方便了,矛盾也減少了。”
“在過去招商過程中,優質項目屢屢與曹妃甸擦肩而過,留下許多遺憾。”曹妃甸新區招商合作局一位負責人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原來的曹妃甸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在1943平方公里規劃面積內,有曹妃甸工業區、南堡經濟開發區、唐海縣和唐山灣生態城“兩區一縣一城”。機構過多,職能也過于分散。
以前,曹妃甸實行的是開發區管理體制。對所轄縣、區的管理有名無實,人財物“分灶吃飯”,各干各的事,各走各的路。曹妃甸工業區采取“管委會+產業園區+公司”模式,設有6個園區指揮部和4家區屬企業,唐山灣生態城采取“管委會+公司”模式,唐海縣還是傳統的行政架構,南堡經濟開發區則是獨立運作。區中有城、區中套區。因管理運行不暢,土地、資金、技術和人才等生產要素都不能統一配置,影響了曹妃甸招商引資、項目布局、產業聚集等工作的開展。
“新區成立之后,可以對整個新區范圍內的各項工作進行統一協調管理,整個新區范圍內的各種資源都可以統一協調、綜合利用,開發建設的效率也一定會大大提高。”這位負責人很有信心地說。
“做好曹妃甸開發建設這篇大文章,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根本動力在于改革創新。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合作交流,無論是管理體制還是運行模式,都要在改革上找出路,在創新上求突破。”去年剛剛到任的河北省省委書記張慶黎2月份在曹妃甸現場辦公會上強調,只要有利于曹妃甸開發建設,有利于這一地區的科學發展,有利于為建設經濟強省提供支撐,都可以大膽地闖、大膽地試。
在曹妃甸工業區東北部海岸,海面泛著粼粼碎金,輪船鳴響長笛,在海風中進進出出,一座珠落玉盤造型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那里是曹妃甸綜合保稅區的所在地。
保稅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民生周刊》記者,保稅區是河北省首家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4.59平方公里,以保稅倉儲、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轉口貿易、研發設計、出口加工、商品展示、檢測維修、港航服務等十大功能為依托,憑借國家賦予的支持性優惠政策,重點發展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稅收、大物流”特點的高端制造業、現代物流業及現代服務業。
曹妃甸綜合保稅區已全面啟動了封關口岸設施、市政路網、投資服務中心、多用途碼頭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設。目前,作為封關驗收必要條件的封關口岸設施工程已基本竣工。“估計到年底,會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正式驗收。”這位工作人員說。
(本欄目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 編輯 崔靖芳 □ 美編 徐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