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素珍
社區直供破解“最后一公里”
□ 本刊記者 張素珍
9月13日8點左右,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新加社區內的居民圍在一間20平米左右的簡易房周圍,不斷有居民憑訂單前來領菜。一間房、一臺定菜價的電腦、一臺冷柜、一臺電子秤、一輛冷鏈配送車,這樣的社區直供店在蘇州已經開了28家。
據了解,這28家社區直供店依托蘇州市南環橋市場發展有限公司,通過預約預訂、定量包裝、平價供應、社區直銷,從而減少了流通環節,將新鮮蔬菜直接送到居民手中。此舉能否真正降低菜價?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性?《民生周刊》記者近日進行了深入采訪。

早晨7:30,蘇州工業園區新加社區的老人在預訂第二天所需蔬菜。圖/張素珍
到便宜的菜,她經常乘公交車到南環橋批發市場,費時費力。如今,批發市場可以直接把新鮮的蔬菜供到社區里,方便多了。
考慮到社區內的老人不方便下雨天出行,平價商店里的社區義工會將包裝好的新鮮蔬菜親自送到老人家中。
蘇州市南環橋市場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沙國棟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直供店銷售的品種從最初的30多個,已增加到葷、素、米等八大類農產品,品種達190多個。其中蔬菜日銷量超過20000斤,日銷售額超2萬元,惠及居民已超過20000戶。
居住在新加社區的王炎康老人用訂單領取了芋頭、毛豆、藕、小白菜等蔬菜,這些新鮮的蔬菜都被裝進干凈的塑料袋里。“這里的菜很便宜,今天早晨訂,明天取,藕只賣到2.25元/斤,而旁邊集貿市場的價格是4.5元/斤。”
《民生周刊》記者在新加社區直供店看到,一大清早,幾位義工正在忙著收訂單、核對、發貨;墻上貼著標有次日菜價的菜單,并對菜單進行了編號。菜單的上方標明:低于市場平均價格20%以上,蔬菜由公司統一包裝、整理和配送。
社區居民每天早晨6:30到9:00在社區現場看菜單,下訂單,第二天早晨憑票在直供店提貨。取菜的同時公示本日供應品種的質量檢測單,一旦居民不滿意,直供站立即包退包換。
回憶前些年的買菜經歷,居住在社區里的陸珞女士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附近農貿市場菜價太貴,為了能買
2011年6月28日,蘇州市政府印發關于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通知,要求加快組建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實現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的有效對接,研究設立社區早晚菜場。
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農產品“賣難”和消費者“買貴”長期并存。蔬菜的“最后一公里”導致價格猛增。一時間,農產品的流通問題被人們熱議。
有專家認為,應該減少流通環節,實現“短流通”甚至零流通,以降低農產品的價格。目前,國內部分超市尤其是大型超市已經開始借鑒國外經驗,開展 “農超對接”模式。
然而,幾乎所有的超市“農超對接”經營都沒有利潤。而更多地是借生鮮產品帶動人氣,拉動其他商品的銷售。蘇州吳中區某超市經營人員表示,在實行“農超對接”的過程中,由于一個生產基地的蔬菜品種不可能滿足一家超市所有生鮮品種需求,超市要面對多家基地采購,必須增加采購人員,如此一來必定增加了人員與運輸成本。
早在去年6月份,蘇州市政府下發關于推進新一輪“菜藍子”工程建設意見通知前,南環橋市場已經“試水”社區直供店。經過一番市場調研后得知:并非所有社區都適合開辦直供店,只有居民在1000戶以上,入住率達到70%,才可能保證平均純利潤2.5%的正常運轉。
對于符合條件的社區,每天下午6點,南環橋市場直銷中心的配送人員拿著當天各社區居民訂購品種匯總表在市場進行菜價摸底。直銷中心則根據各站點訂購品種數量進行數據匯總,安排人員當天(主要在夜間)在南環橋市場內或向掛鉤種植基地進行采購、安全檢測、加工整理、定量包裝,次日凌晨由菜籃子工程專用車輛分發配送至各社區直供站。
早晨6點開始,由社區物管會或業管會安排小區居民擔任義工,參與站點上的配菜發貨,每人每天給予30元的勞務補貼。直銷中心先后與各站點所在社區簽訂了合作協議,明確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據了解,蘇州社區直供店之所以能夠降低物流成本,主要是依托南環橋市場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強大的農產品市場基礎。直銷中心可以在南環橋市場內一站式采購完所需生鮮品,不必面對多家采購基地,40個配送人員可以解決28家直供店所需,節省了人員與運輸成本。
2011年,南環橋市場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綜合交易量153萬噸、交易額158億元,并成為具備集加工、儲存、配送為一體的市場冷鏈配送物流中心。
由于直供店的簡易房是在社區內臨時搭建,2011年6月份,蘇州市金閶區玫瑰園社區在創辦第一家直供店時便遭到城管阻攔,雖然當時由政府出面進行了協調,但這合理而“不合法”的帽子便成為隱患。
南環橋市場董事長孟新鶴希望,能夠摘掉社區直供店簡易房“不合法”的這頂帽子,為直供店發展爭取利好。
蘇州市物價局副局長陳建紅認為,社區直供店模式的場地租金、人員費用不僅成本低,而且具有創新性,因此,蘇州市相關部門應積極對此“新生事物”創建配套措施。
在提到具體急需解決的相關細節時,南環橋市場直銷中心的負責人劉軍坦言,9月初,江蘇省工商局已要求社區直供店辦理營業執照。此外,因其選址位于社區內,需要取得社區居委會、物管會、及業委會三方的支持。
“蘇州市社區直供店的創新模式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周邊農貿市場菜價,政府應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而這種模式是否能長久,則取決于它的利潤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濟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