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曉
天津市安定醫院,天津 300222
唇型科植物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為鼠尾草屬植物,中國有78種、24變種和8個型,具有廣泛和較高價值的藥理活性。丹參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清熱涼血、清心除煩、養神定志、通利關脈等作用。

圖1—1 丹參
丹參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參酮ⅡA屬鄰醌結構由于難溶于水,其藥物的應用和藥效的發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來,丹參酮在作用機制、臨床制劑和臨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在丹參酮制劑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丹參的化學成分主要有兩大類:脂溶性的丹參酮類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類化合物[1-2]。丹參酮IIA是丹參根部經醇提而得的脂溶性成分,純品為紅色針狀結晶。
丹參酮IIA含有醌型結構,易被氧化還原,受熱易分解,損失的程度隨溫度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因此應選用低溫干燥等方法進行干燥。丹參酮IIA,在溶液中對光極敏感,會發生光化反應,生成多種產物。濕熱也能使丹參酮 IIA開環,發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3]
通過超聲波提取目標產物具有快速、常溫、能耗低、提取率調味等特點。應用超聲波提取法操作方便,提取時間短,提取率高,節能、節約藥材,一般無需加熱,具有很多常規提取方法無法比擬的優點。
根據參考文獻[4-5]與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加熱回流提取法,浸漬 (常溫浸漬、煎煮等)提取法相比,丹參酮IIA的最佳提取方法為超聲提取。
2.1.2.1 原料的預處理
將丹參根經多功能食品加工機粉碎得到丹參顆粒,過40目篩,得到丹參粉末待下一步提取。
2.1.2.2 丹參酮IIA的提取
取丹參粉末50g,放入圓底燒瓶,以95%乙醇作為提取溶劑,放入超聲波清洗器中,40℃提取兩次,每次用8倍量溶劑,提取30min。兩次提取后一并抽濾,收集濾液,經40℃旋轉蒸發得丹參浸膏,回收乙醇。
1976年,房其年等從丹參根粉中性部分得到丹參酮I、隱丹參酮、丹參酮IIA和丹參酮IIB等[6]。
延續至今,所有研究人員對丹參脂溶性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使用的固定相主要有兩種:硅膠[7]和氧化鋁[8],但是分離丹參酮多數用硅膠作固定相。
吸附色譜法的三要素是吸附劑、溶劑 (展開劑、洗脫劑)、被分離物質,三者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處理好三者的關系是分離成敗的關鍵。
裝柱有干法裝柱與濕法裝柱兩種。同樣加樣也有干法加樣 (拌樣加樣法)和溶液加樣法。本實驗采用濕法裝柱和拌樣加樣。
用硅膠、氧化鋁等極性吸附劑進行吸附柱色譜操作,采用逐步提高洗脫劑的洗脫能力 (極性)來達到分離不同極性成分的目的。
起始洗脫劑的選擇:
分別選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和80:1、50:1、30:1作為展開劑,在253.7nm下點樣。
將各份洗脫液濃縮后用薄層色譜檢測,把成分相同的洗脫液合并,回收溶劑,得到單體。如為數個成分的混合物,可再進一步用柱色譜法或其它方法進一步分離純化。將用不同比例洗脫的收集液分別用旋轉蒸發器蒸干,收集樣品。
色譜柱:Diamonsi1TM C18色譜柱 (200 mm×4.6 mm,5μm,迪馬公司);流動相:甲醇-水 (85:15);流速:1.0ml/min;檢測波長:270nm;柱溫:30℃;進樣量:20μl。
標準品 精密稱取干燥丹參酮IIA標準品2mg,用流動相溶解,并用流動相定容至5ml容量瓶中備用。
樣品 精密稱取柱層析分離的丹參酮IIA粗品2mg,用流動相溶解,并用流動相定容至5ml容量瓶中備用。
稱取干燥至恒重的丹參酮IIA樣品適量,以甲醇為溶劑,并稀釋為適當濃度,容量瓶中定容,以甲醇為空白,在200-350 nm范圍內掃描。丹參酮IIA在溶液中的紫外吸收最大吸收峰為270 nm,即為最大吸收波長。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一部)[S].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57.
[2]楊云,張晶,陳不婷.天然藥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手冊[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43-145.
[3]蘇子仁、劉中秋、周華.丹參醇提液在濃縮、干燥工藝過程中的化學成分變化研究 (Ⅰ)——丹參酮ⅡA濕熱降解機理探討[J].中成藥,1997,19(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