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調整自身來適應調控

趙勇媒體評論員
溫總理的這番話擲地有聲,它不僅昭示了調控繼續發力的決心,也實實在在地給那些試圖給調控制造障礙的既得利益群體提了個醒:該從高房價時代醒過來了。
最近屢屢傳出一些地方限購令松動的消息,雖然這些土政策大多被上級部門及時叫停。但這些接踵而至的消息,還是讓很多人產生了疑慮:以限購令為代表的史上最強樓市調控,是不是已經出現了松動的跡象?
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的時候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溫總理說,什么叫房價合理回歸?我以為合理的房價,應該是使房價與居民的收入相適應,房價與投入和合理的利潤相匹配。現在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因此,調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將前功盡棄,而且會造成房地產市場的混亂,不利于房地產長期健康和穩定發展。
聽到總理的這番話,那些幻想著中央放松樓市調控的人們,該醒醒了。以限購令為標志的本輪樓市調控,被輿論稱為史上力度最強,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控之后,樓市明顯出現了“成交量冰封、房價開始小幅下跌”的調控效果。即便是在房價居高不小的一線城市,從去年年底開始,也陸續有大開發商降價賣房。可以說,本輪樓市調控已經效果初顯,但房價跌幅還并不明顯,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仍然高不可攀,此時,正是調控政策應該繼續發力的時候。
房價高速上漲了這么多年,如今在調控下只是剛剛進入下行通道,就有一些人和機構坐不住了,他們包括房價下降的利益受損者,熱衷于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對房地產高額利潤戀戀不舍的開發商,還有因為高房價而賺得盆滿缽滿的炒房者。
從去年開始,這些既得利益群體就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試圖抵消或影響中央的調控政策。于一些舍不得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而言,其抵消調控政策的手段不外乎變相取消限購令,或者對銀行放低貸款門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曾有好幾個二三線城市變相取消限購令,即為顯例。雖然這些土政策都被及時叫停,甚至上午出臺下午就已廢止,但這些地方政府不惜冒險試探調控底線,卻印證了土地財政的巨大誘惑力。再加上出臺這些土政策的決策人并未被問責,難保今后不會有地方繼續挑戰調控底線。
還有一些開發商和為他們說話的那些專家學者,不僅哭窮哭得厲害,而且還動輒以“市場自由”來質疑行政手段調控樓市的合理性。相反,像萬科那樣順應時勢降價以求的開發商,還是少之又少。更多的開發商似乎認為,只要扛住不降價,他們能夠影響調控政策,重新回到高房價的“美好時代”。
幻想著樓市調控放松的,當然還有那些炒房者。他們并不相信高房價時代會就此作古,他們覺得,只要扛過了目前的困難時期,只要調控一放松,炒房仍然還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這些既得利益群體,合力制造著“再這樣嚴格調控下去會損害中國經濟”、“房價必須交給市場做主”這樣的謬論,他們,也是樓市調控持續深入的最大阻力之一。樓市調控必有陣痛,并且,其痛感也許比我們現象中的還要強烈,但如果不咬咬牙闖過這個陣痛期,房價就無法回歸合理。“房價還遠遠沒有降到位,放松調控將前功盡棄”,溫總理的這番話擲地有聲,它不僅昭示了調控繼續發力的決心,也實實在在地給那些試圖給調控制造障礙的既得利益群體提了個醒:該從高房價時代醒過來了,還是學學怎么適應調控調整自身,來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