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許蘭武
血漿不足之困
□ 本刊記者 許蘭武
獻血不足成“血荒”,獻血漿過少則出現血液制品告急。
據了解,目前全國血友病人有6萬多名,他們需要凝血因子VIII來治療,生產這類藥品每年需血漿500—600萬升。血漿短缺似乎比“血荒”更嚴重。衛生部部長陳竺于2011年12月11日在京捐獻血漿,率先垂范。并指出,“獻漿和獻血同樣光榮。我國血液和血液制品供應面臨嚴峻挑戰,身體條件好的人應當積極參與獻血獻漿。”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血漿成分分離。
單采血漿站不是血站,是血液制品企業的采漿機構。比如常見的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VIII都是從血漿站采集血漿后,然后在血液制品公司加工而成,再用于臨床。
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地級市一般都有中心血站,所屬的縣級醫院根據實際需要的血液情況,及時與中心血站聯系。但不是每個地級市都有采漿站,而血漿缺少是不容忽視的現實。
獻血漿有鮮為人知的作用?!吧钤诖蟪鞘械娜藗兂;加兴^的‘富貴病’,最適宜獻血漿,對自身的免疫力加強有更好的效果?!鄙綎|嘉祥縣人民醫院的劉長福主任認為,獻血漿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流速度加快,使血脂、膽固醇等降低,對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有積極意義。
2011年12月11日,陳竺曾到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無償捐獻血漿,呼吁以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推動無償獻血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這是他擔任衛生部部長以來第五次參加獻血(漿)。這與他自擔任衛生部部長以來,經常接到各地血液制品告急的報告不無關系。
“獻漿和獻血同樣光榮?!痹诰璜I現場陳竺說,“基本藥物制度有助于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困難的大好事、大實事。但這件事要辦好,離不開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因為化學類藥物可以在工廠里生產,而像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VIII等生物類藥物,只能從人體血液中提取,捐獻血漿也應納入無償獻血管理體系?!?/p>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世界原料血漿的2/3來自美國,除能自給自足外,美國每年還有大量原料血漿出口;有些發達的歐洲國家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基本能自給自足;部分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雖有血漿采集,但都不能滿足自身需要;許多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原料血漿采集明顯不足。
為了彌補血漿供給的不足,近幾年,中科院在山東曹縣建立了大規模的黃?;兀噲D從黃牛身上提取血漿,用牛血漿代替人血漿,制造出血液制品,最后以失敗告終。這是聊城天壇生物單采血漿站吳金鳳站長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專訪時透露的。
衛生部部長陳竺于2011年12月11日在京捐獻血漿,率先垂范。并指出,“獻漿和獻血同樣光榮。我國血液和血液制品供應面臨嚴峻挑戰,身體條件好的人應當積極參與獻血獻漿。”
很多人對于獻血漿存在觀念上的誤區,這是導致獻漿員少的直接原因。為了能獲得更多的血漿量,作為企業的血漿站更愿意把漿站建立在相對貧困的地區,給獻漿員一定的勞務補助費,以此來吸引更多的獻漿員。
以山東為例,全省現有單采血漿站共7處,含沂水縣新建的一處。它們分布在魯西北和魯西南,這些地區經濟實力相對膠東而言要落后些。
今年2月28日,記者來到山東省東昌府區朱老莊鎮大吳村,調研這里獻血漿的狀況。當記者說明來意時,村民們都顯得很謹慎,不愿意多談。
大吳村的村民每人大約一畝二分地,一年種植兩季農作物,秋天種下冬小麥,夏天種下玉米。就當前的價格推算,按照較好收成計算總收入也就兩千多元。除去種子、化肥、灌溉、收割等,所剩的并不多。而獻一次血漿有280元的生活補助,因此,有些人把獻漿當成了緩解生活困難的手段之一。
對于獻血漿,這里人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為獻血漿就是賣血,和貧困、沒臉面緊密聯系在一起。
解放軍總醫院的王春喜教授指出,在國際上,獻血漿從來不是貧困落后的代名詞,而是社會發達進步的標志。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很多人都在思想上存在偏見,認為窮才會去獻漿。因此,加大獻漿的正面宣傳十分必要,應多強調獻漿對社會的貢獻,改變人們對獻漿員的歧視。
業內人士也呼吁將漿站建立到富裕地區。
作為聊城市人大代表,在剛剛閉幕的人大會上,吳金鳳的議案中對積極開展獻漿活動提出了不少建議?!皢尾裳獫{,是把獻漿員的血液經過離心機分離出血漿成分后,再把其余的成分輸還到體內,這個過程只要做好衛生把關是不會有風險的?!?/p>
“不少人顧慮獻血漿會染上疾病,是受上個世紀90年代中前期國內個別地區出現艾滋病村的影響。再加上,非正規輿論導向的宣傳,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血液專家的羅維主任醫師說道,獻漿的現狀是由特定歷史環境造成的。在缺少有效監管的情況下,艾滋、梅毒等有不同程度出現,給現在的血漿總量缺少起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008年出臺的關于《單采血漿站管理辦法》的司法解釋,非法采漿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給獻漿員從法律上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護?!堆褐破饭芾項l例》于1996年頒布實施后,特別是近15年來,我國單采血漿管理不斷加強,單采血漿的安全有了充分保障。
除了法律保護外,我國對漿站也設置有一套嚴格的標準,選址、內部結構等必須符合相關要求。記者在聊城天壇單采血漿站采訪時看到,獻漿員的資料管理相當嚴格,二代身份證確認身份情況下,指紋錄入和攝像采集相結合,確保獻漿員身份真實。
申請獻漿首先要進行健康檢查和血樣化驗。合格者,核對身份證后,要報所在地的衛生部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在本省和相鄰省內進行獻血漿者信息檢索,確認未在其他單采血漿站登記,然后將信息反饋,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再發給《供血漿證》。按規定,單采血漿站應建立獻漿員管理檔案和身份識別系統,記錄其獻漿情況、健康檢查情況等。
從登記到最后采血漿,整個過程都嚴格把關,確保高衛生要求。嚴格管理既保證了血液制品的安全,也保護了獻漿員的安全。
中國人的血漿之路雖坎坷,但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相信更多因缺少血漿制品和血液的病人會得到救治,令他們生命之花重開。
□ 編輯 汪文娟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