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紅
(安徽科技學院 財經學院,安徽 滁州 233100)
目前學術界對物流的研究角度可以說已經比較多了,對于物流的定義大家也基本上形成了共識,即物流是指產品從開發到生產再到消費者手中的流動過程,根據需要結合運輸、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這一過程伴隨著資金流、信息流和價值流的流動。相比之下,對逆向物流的研究還不多,尤其是農產品逆向物流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農業廢棄物產出量最大的國家,絕大部分農業廢棄物隨意丟棄或直接排放到環境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畜禽糞便26億噸,農作物秸稈7億噸,蔬菜廢棄物1億噸,肉類加工廠和農作物加工廠廢棄物15億噸,林業廢棄物0.5億噸,其他類的有機廢棄物約0.5億噸。這樣龐大規模的與農產品正向物流相伴而生的資源使農產品逆向物流呼之欲出。大力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無論是從促進物流業本身的發展,還是從實現經濟循環可持續發展都是意義深遠的。
1.1 農產品逆向物流的內涵。農產品物流是指農產品從生產者向消費者的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經過運輸、存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環節的實體流動過程。在上述流動過程中伴隨發生一系列農產品逆向物流活動。農產品逆向物流是對農產品正向物流的完善和補充,使農產品物流運作更加流暢,幫助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保值增值,減少農用物資貨運空載,降低成本。
對于農產品逆向物流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不同解釋,本文綜合不同觀點給出農產品逆向物流定義,即農產品逆向物流是指:為重新獲取在農資供應、農產品生產、農產品流通直到消費者消費各環節中產生的原料廢物、殘留的包裝物、廢棄產品、有缺陷品、退回品的價值,或使其得到正確處置以減少環境污染,使其從終結地到來源地的移動過程。農產品逆向物流包括農產品回收物流和農產品廢棄物物流兩部分(如圖1所示)。
1.2 農產品逆向物流的特征。由于農產品逆向物流本身的特殊性,區別于工業品和其他產品的逆向物流,而具有了自身的一些特征。
1.2.1 對農產品正向物流具有較高的依存度。農產品逆向物流是與農產品正向物流相伴而生的,農產品正向物流各環節的運作內容決定了逆向物流各環節的運作內容,正向物流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決定了逆向物流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
1.2.2 農產品逆向物流內容豐富。農產品逆向物流大致包括兩部分,即農產品的回收和對農產品廢棄物的處理。其中農產品回收主要指對農產品的過期退回、包裝材料的回收循環利用、生產與流通加工中農副產品的再生利用等;農產品廢棄物處理主要指對廢棄物資的處理、有害物質的無害化處理等。所以,農產品逆向物流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1.2.3 農產品逆向物流對象特殊。與工業品逆向物流不同,工業品逆向物流中的某些物品仍保留著原來的使用價值,再回收以后可以通過更換零部件、改裝、再加工等簡單操作即可成為新產品再次投入流通過程,具有較高的價值。但農產品逆向物流活動中回收和處理的對象大多由于腐爛變質已失去原來的使用價值成為低附加值、低經濟效益的物質,由此導致農產品逆向物流呈現出回收處置困難、成本高的特殊性,這也是一些企業不愿意涉足農產品逆向物流或者缺乏對農產品逆向物流足夠重視的主要原因。
1.2.4 農產品逆向物流活動具有復雜性。在農產品正向物流中,包含儲存、運輸、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處理等功能。而在各個物流環節或節點上,隨時會產生可回收或廢棄物處理的物質實體。對有毒有害的廢棄物首先要化學處理使其無毒化,再運到指定地點填埋。但要簡便快捷的將處理后的回收物資運送至農資供應商,使其進入下一輪物料循環就很困難,逆向供應鏈中回收中心廢舊產品的供應與農資供應商的需求很難匹配,經常會出現供需失衡。整個回收過程不但存在著各種物資分類、混雜以及廢棄物產生時間等不確定性,而且回收物也有質量差異、包裝不統一、處理方式差異化等問題,這些都決定了農產品逆向物流活動的復雜性。
1.2.5 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農產品逆向物流對返程空車的利用,對包裝物、容器的回收利用等,大大降低了農產品的物流成本,給物流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農產品逆向物流的出現,彌補了正向物流單項運作模式的缺陷,有利于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減少因焚燒、填埋帶來的資源浪費,產生了巨大的生態效益。
農產品逆向物流是在農產品正向物流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大力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不僅可以優化農產品物流的整條供應鏈,實現供應鏈上各參與方的共贏,而且會發揮出不可估量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1 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循環經濟是相對于傳統經濟模式而言的,傳統經濟模式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低利用,即“三高一低”為主要特征,而循環經濟的特征恰恰相反,它是以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三低一高”為主要特征,循環經濟模式是一種“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產品”的反饋式系統,它可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真正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隨著循環經濟模式越來越受到關注,農產品經濟發展也必須適應這一現代化經濟發展模式的要求,發展農產品循環經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農業可再生資源,降低能源消耗,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農產品逆向物流是農產品循環經濟實現的重要環節,農產品循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逆向物流,在整個農產品循環物流系統中,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只有實現兩者的有效對接,才能真正發揮農產品循環經濟與物流系統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2.2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據筆者調查,在我國,目前有一部分農村以農戶為單位發展畜禽養殖業,而一些農戶就近直接把畜禽圈舍搭建在村子里,甚至是家門口,與其他農戶毗鄰而居,大量的畜禽排泄物未經任何處理流經村子,到了夏天整條街道臭氣熏天,附近居民大受其害,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使村民的居住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如果能通過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技術,推進畜禽糞便、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資源的循環利用,加快推進農村沼氣建設,實現這些廢棄物的能源化、肥料化等綜合利用,解決農村臟、亂、差的現狀,營造生態家園,這些無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2.3 為擴大內需發揮支撐和保障作用。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內容,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是對農產品正向物流的有益補充,通過優化物流作業流程,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通過現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對農產品實行全程監控、源頭追溯,創造放心消費、安全消費的物流條件,這無疑將對擴大內需發揮重要作用。
2.4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物流業是復合型服務產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物流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16%左右。大力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尤其是農村一部分剩余勞動力可以直接從事農產品逆向物流活動,拉動生產和消費,從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促經濟協調發展。
基于農產品物流業已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為了促進農產品物流業更好的發展,本文提出了以下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農產品逆向物流各參與主體之間的協作,變零和博弈為正和博弈,實現各參與主體的多贏。由于農產品產前、產中以及產后各個階段都有逆向物流活動的發生,因此農產品逆向物流參與主體是多元的,既包括產前的農資供應商、產中的生產者(農戶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后的銷售商和消費者,還包括對農產品逆向物流起引導監督作用的政府部門及相關利益集團,如第三方物流、物流技術研究團隊等(如圖1)。農產品物流必須從系統化的角度,建立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統,各個參與主體不僅要從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還必須著眼于整條供應鏈,與其他參與主體加強協作,特別要從逆向物流角度規劃農產品循環物流,通過供應鏈內各個節點的聯動化、一體化,優化逆向物流,節約企業資源和社會資源,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實現各參與主體各方共贏局面。
3.2 提高農產品逆向物流的參與意識。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尤其是廣大消費者,一方面是產品的最終使用者,另一方面又是廢舊物品的提供者,消費者對逆向物流的認識與支持對逆向物流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的意義,使公眾了解農產品物流中廢舊物資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意義,引導人們樹立節約資源、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的意識,倡導綠色消費、理性消費,自覺購買可再循環的農產品,這樣既降低了資源的消耗,保護了生態環境,同時,為逆向物流提供了物資保證,促進了農產品逆向物流的發展。
3.3 培育有實力的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企業。農產品逆向物流涉及內容多、對象特殊、回流活動復雜,這些特性對物流服務專業化、技術化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無論在資金實力、技術水平還是規模上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這樣的專業化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由既熟悉農產品生產銷售信息,又熟悉返鄉的包裝物、容器、農資等物質的農民聯合創辦物流服務企業,這樣既可以使農資供應商、農戶、農產品銷售商集中精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又可以避免農戶分散從事物流活動所帶來的低效率,實現規模經營。同時也增強了農戶參與意識,促進了農產品逆向物流的發展。
3.4 推進各項農產品逆向物流技術開發。農產品生產企業在進行逆向物流操作時,要優先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小且有利于農產品廢棄物回收處理的技術,同時加大對農產品廢棄物處置的技術投入,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如將畜牧業與種植業相結合,加上沼氣發酵為主的能源生態工程,可將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和家畜排泄物能源化、肥料化,向農戶提供清潔的生活能源和生產能源,向農田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
3.5 建立政府主導的農產品綜合信息平臺。各地政府應不斷加強對農產品逆向物流的關注度,發揮自身在整合能力、服務能力方面的優勢,為農產品逆向物流的發展建立一個完備的信息平臺和交易平臺,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縮短物流信息交換與作業時間,實現農戶、農業及相關企業間信息資源共享,搭建一個實現適時性數據交換的信息平臺。
3.6 加大對物流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尤其是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的扶持力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物流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加強農產品物流設施網絡建設、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設、“綠色通道”建設。
3.7 加強政策法規建設,支持農產品逆向物流發展。政府要加快農產品逆向物流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引導農產品逆向物流朝著綠色、循環、可持續方向發展,提升農產品逆向物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由于農產品逆向物流的特殊性,使從事農產品逆向物流的企業不一定會獲得經濟利益,反而有時會造成環境污染,所以政府必須在政策、法規、稅收等方面對相關企業進行補貼,減輕企業負擔,建立綜合物流業稅目,統一稅率,統一發票,適應一站式服務、一票到底業務發展需要。
便利物流車輛的通行,切實降低過路過橋收費,抓緊修訂完善道路大型物件運輸管理辦法,規范道路交通管理和超限治理行為,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管理辦法,有效解決城市中轉配送難、配送貨車停靠難等問題。
農產品逆向物流是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農產品逆向物流是農產品正向物流的有益補充,其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農產品正向物流的發展,更關系到整個經濟的循環可持續發展和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鑒于此,我們必須給予農產品逆向物流的發展以更多的投入和關注。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要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減輕資源環境負擔為主要目標,以信息化、標準化、科技創新為手段,努力營造農產品逆向物流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1]何黎明.穩中求進 整合提升 促進我國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2(3):13-14.
[2]李連英,李崇光.中國特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2(2):23-24.
[3]龔英.循環經濟中逆向物流的實施現狀及發展展望[J].鐵路采購與物流,2008(3):20-22.
[4]邱燕.循環經濟模式下農產品逆向物流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25(9):823-825.
[5]秦蓁.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現狀及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09(7):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