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鴻廣,曹 敏,李於洪,姜魯珍(浙江科技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310023)
項目教學法,又稱項目訓練法,是指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概念最早由美國教育家Kilpatrick于1918年提出。德國教育專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曾以這樣一則實例介紹項目教學法:首先由學生或教師在現實中選取一個“造一座橋”的項目,然后學生分組對項目進行討論,并寫出各組的計劃書,接著正式實施項目,利用“慧魚”模型拼裝橋梁,對項目結果進行演示并闡述構造的機理,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估。通過以上步驟,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并促使其努力的提高動手能力和推銷自己的想法[1]。項目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從做中學”理論為理論基礎,采用類似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人人參與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它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全過程[2]。據歐陽舟(2011)介紹,荷蘭高校通常與產業界保持密切的聯系,負責引進真實的項目,學生與教師一起參與項目的設計、制作和評審過程,以小組項目的工作形式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3]。
2005年3月在我國教育部高教司聯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一次研討會中得到共識:“物流專業教學要采用項目教學法,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郭蘭(2007)具體論述了項目教學法在物流人才培養中的運用,并提出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研究和運用項目教學法在物流管理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適應我國物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4]。張振華和吳凱(2007)介紹了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及工作過程,提出了物流專業中的項目教學法設計要求及原則[5]。徐明川(2008)指出目前物流項目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教材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教師與學生的位置問題,并認為應根據教學資源情況設計項目教學課題[6]。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常見問題,指出了在《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舉例說明了物流系統項目的選擇,闡述了在該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具體步驟。
《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是對浙江科技學院物流工程專業四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同時也是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方法與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解決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領域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但是目前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1)大部分教材仍然以某單一知識點來分章,與《運輸管理》、《配送與流通加工》、《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等課程重復部分過多,學生學習的興趣度降低;
(2)教學內容仍然非常理論化,與實踐聯系的不夠緊密,與現實中的問題脫節。學習依然偏重于機械地記憶和淺層理解;
(3)例題、習題和案例比較膚淺,且未能將多個知識點有機聯系起來,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項目教學不再局限于某個學科和課程,而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涉及的知識和技能至少在兩門課程以上,甚至于跨學科(周明虎,2010)[7]。物流系統是一個涉及領域非常廣泛的綜合系統,包括交通運輸、貨運代理、倉儲管理、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系統等領域。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是指確定物流系統發展目標和設計達到目標的策略與行動的過程,實際就是對整個物流系統的計劃,內容主要有發展規劃、布局規劃、工程規劃三個方面。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已經跨越了多門物流課程的知識,依靠現有的教材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在《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中引入項目教學法具有可行性以及極大的必然性。
項目教學法作為研究性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指導教師以項目制的形式向學生給出設計問題與可利用的資源,學生根據設計要求主動去查閱有關資料,并給出初步的設計方案。項目的選擇是項目教學法實施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Thomas(2000)認為項目的選擇應遵循五項標準:核心性、驅動性、建構性、自主性和現實性[2]。除此之外,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應將一門或多門課程的知識點融入到項目中,只有如此才能體現項目教學法的優勢。用于項目教學的項目最好選取真實的項目,既能夠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又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當真實項目難度過大遠遠超出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時,也可采取仿真項目,但是仍要注意創造一個較為真實的工作氛圍。
物流系統是由物流各要素組成的、要素之間存在有機聯系并具有使物流功能合理化的綜合體,物流系統是一個可分系統,可分為運輸物流子系統、倉儲物流子系統等。《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中教學項目物流系統的選擇應考慮到系統的綜合性。以配送中心為例,配送中心的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市場調查、財務分析、物流配送、物流信息系統等多方面的知識,需要應用運籌學、系統仿真等多種工具。配送中心教學項目的主要內容包括:
(1)配送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配送中心的項目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從工程、經濟、環境等方面對配送中心項目的市場需求、資源供應、建設規模、設備選型、環境影響、資金籌措、盈利能力等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并對項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財務、經濟效益及社會影響進行預測,進而提出該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和如何進行建設的咨詢意見。
(2)配送中心選址及網點布局。配送中心選址及網點布局是指在一個具有若干供應點以及若干需求點的經濟區域內確定配送中心的數目以及各配送中心的具體坐落位置。
(3)配送中心設施規劃。包括物流設施布置設計、設施設備選型、作業標準和規范等的設計。
(4)配送中心信息系統規劃。通過對與物流相關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存儲和傳遞來達到對物流活動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提供信息分析和決策支持的人機系統。
選取了合適的教學項目后就可以開始實施了,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階段可以分為團隊組建、項目規劃與設計、項目評估與總結幾個關鍵步驟。
(1)團隊組建。團隊組建包括教師團隊組建和學生團隊組建。當項目較為復雜時,單個教師可能無法完全勝任。由于項目涉及到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可能需要多學科的教師共同來完成教學指導。教師不僅指本學校的專職教師,也包括企業中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人員。學生團隊的組建要根據項目的復雜程度,并考慮到學生的特長來確定合適的人選。
(2)項目規劃與設計。在學生團隊組建完成之后,就可以將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任務進行分解,并將任務分配到各學生頭上。學生在接到任務后相互協作開展自己的工作,如市場調研、設備選型和程序設計等。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接受教師的指導,并對自己的設計進行完善與改進。物流系統的設計方案需要通過學生與指導教師的反復討論才能確定,最終由學生來完成整個設計過程[7]。
(3)對設計進行評估與總結。在完成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后,每個學生團隊需要對自己的設計進行闡述,然后由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設計按照事先確定的標準進行評估,指出其中的不足;全面衡量每位學生在項目規劃與設計中的表現,對其給出一個客觀的成績評定。
盡管項目教學法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而言具有諸多長處,但是由于項目教學法在我國高校中實施的時間較短,仍然需要我們從項目選擇、實施方法等方面不斷摸索和總結經驗。項目教學法要求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這無疑也對教學環境和教師的教學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吳巖.項目教學法[J].職業技術教育,2003(7):1.
[2]楊文明.高職項目教學理論與行動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歐陽舟,張然.荷蘭應用型大學中的項目教學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3):67-68.
[4]郭蘭.淺議項目教學法在物流人才培養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07(21):150-151.
[5]張振華,吳凱.項目教學法及其在物流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07(49):116-117.
[6]徐明川.項目教學法在物流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大眾科技,2008(11):196-197.
[7]周明虎,汪木蘭,封世新.項目教學法的實施與典型案例分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