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秋,王 嘯
(內蒙古財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寶鋼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但是其發展也深受國際市場影響。2011年,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國內宏觀政策持續收緊、經濟增速環比回落,國內汽車、機械等鋼鐵需求量較大的行業復蘇緩慢,并且國內新的建設項目數量明顯減少,因此對鋼材的需求有所減弱。除此之外,鐵礦石等鋼鐵原料價格持續攀升,這又對鋼鐵行業的發展增加了不利因素,使企業的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大,尤其是板材制造企業繼續面臨較大的成本和盈利壓力。因此,寶鋼應當仔細分析當前的內外部環境,適當調整自身的戰略,降低經營風險,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確保經營業績的穩定。
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同樣,寶鋼想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獲得勝利,也要做到既“知己”,亦“知彼”。因此,寶鋼在調整戰略之前,首先要分析內部環境,既要熟知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優勢,也更要看清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使在今后的戰略調整過程中,逐步走上一條“發揮優勢,彌補劣勢”的發展軌道。
寶鋼在進入世界500強的過程中,結合我國的國情以及寶鋼自身的具體情況,通過吸收和創新日本新日鐵公司的七大現代化管理方法,總結出了“以作業長制為中心、以計劃值管理為目標、以設備點檢定修制為重點、以標準化作業為準繩、以自主管理為基礎”的管理模式。這套管理模式突破了中國鋼鐵企業的傳統管理模式,落實了科學的分層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能。
寶鋼以員工為本,全心全意依靠員工,并將“成為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公司典范”納入了公司愿景。經過多年探索,寶鋼摸索出了凝聚人才的“五大機制”,分別為:以“高地造峰”為導向的人才引進機制、以“能力培養和職業發展”為導向的人才培訓機制、以“賽馬場上選駿馬”為導向的選拔任用機制、以“素質能力和工作績效”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以“業績貢獻和要素分配”為導向的分配機制。基于上述人才機制,寶鋼吸引了大量人才,為寶鋼今后的發展儲備了力量。
據統計,2010年,寶鋼獨有領先產品實現銷售1 190萬噸,同比增長22.9%。其中包括:冷軋汽車板實現銷售450萬噸,同比增長35.8%,高居行業榜首;高磁感取向硅鋼和高牌號無取向硅鋼通過三峽工程重大設備制造檢查組專家評審,替代進口產品;高導電型耐指紋電鍍鋅產品打破日系鋼廠壟斷局面,實現批量供貨。其顯著的產品優勢是支撐寶鋼在國內外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優勢的支柱。
2004年底,國內首條二次冷軋兼平整機組在寶鋼冷軋薄板廠建成投產,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此后,寶鋼不斷加強二次冷軋產品研發步伐,產量不斷增加,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快步走向了國內外市場,使寶鋼的產品具備了更強的競爭力。
除此之外,寶鋼倉庫規模大,儲運來源穩定,并且還擁有良好的社會信譽等等。寶鋼所具備的競爭優勢,使得寶鋼在世界鋼鐵行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在寶鋼今后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故為重要,但是,更應該重視如何將劣勢轉變為優勢,因此,在調整戰略之前應當認清自身的劣勢。筆者認為,寶鋼的劣勢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寶鋼是市場交通指向性的企業,其所在地是綜合性工業基地,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再加上緊靠長三角城市帶,資金技術人才密集,發展前景良好。但是,寶鋼所在地遠離能源和原料產地,無形中增加了寶鋼原料的運輸成本,降低了營業利潤,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寶鋼的發展。
大型鋼鐵企業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帶動一個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寶鋼在發展中,雖然采取了很多措施防止“三廢”對環境的破壞,但是其距離上海市較近,對上海市的環境依然造成了很大破壞。
寶鋼員工總量偏大,已達到12萬,但是中專以下的員工人數幾乎占到一半,員工相關知識的欠缺導致在其工作時對設備的利用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對資源的浪費。
進行外部環境分析,可以使企業很好地明確自身面臨的機會與威脅,從而決定企業能夠選擇做什么。對外部環境的未來變化做出正確的預見,是戰略能夠獲得成功的前提。
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存在著“落后產能、結構不合理、能耗高、集中度分散、惡性競爭、資源被壟斷”的問題,為了使我國鋼鐵企業能夠健康發展,2009年3月20日,我國頒布了《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該規劃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著力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切實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加快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這一政策的頒布,為寶鋼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中國,內需決定著鋼鐵的消費狀況。建筑業、汽車、造船、鐵道、石油、家電、集裝箱是鋼鐵業的主要下游產業,鋼鐵是支撐這些行業發展的主要基礎材料。但是,近幾年,建筑市場的開工率下降,建筑、機械、造船、汽車等行業由快速增長進入了平穩發展期,鋼鐵下游行業需求轉弱,因此,我國鋼鐵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過剩的局面。
由于近些年,受市場供求狀況、資本市場投機行為、供求雙方結構等方面的影響,國際鐵礦石的價格暴漲,導致鋼鐵行業的利潤不斷下降,寶鋼也深受影響。2011年10月以來,隨著中國鋼價的下跌,鐵礦石的價格也進入下跌通道。從國際環境和國內的政策取向來看,鐵礦石的價格已出現拐點,鐵礦石供應的緊張關系將在未來幾年得到緩解,鐵礦石的價格也會隨之進行合理的調整。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更傾向于生產或使用對環境污染少的原料和產品。而鋼鐵行業一直被視為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產業,因此,在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社會背景下,對鋼鐵企業的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鋼鐵產量在高速增長,占世界鋼鐵產量的比重也在日益增長。隨著鋼鐵產量的增加,我國鋼鐵行業面臨著嚴重的鋼鐵過剩的問題。因此,中國只能稱得上是鋼鐵行業的生產大國,而非生產強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中國鋼鐵企業的首要目標是提高產品質量,并且在此基礎上逐漸的擴大規模。因此,寶鋼新的戰略目標應當將圍繞“戰略合作”這一未來發展的主線,以組建戰略聯盟為手段,以達到降低成本、擴大規模、增加利潤的目標。
兼并重組戰略是指一個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另一個企業全部或部分資產或產權,從而控制、影響被兼并企業,以增強企業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戰略。它是中國鋼鐵企業的戰略選擇,也是中國鋼鐵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對于寶鋼來說,一方面,寶鋼自身的管理優勢、產品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為寶鋼成功實施兼并重組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2005年7月8日正式頒布實施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也為寶鋼實施兼并重組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寶鋼應積極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加快與國內鋼鐵企業兼并重組的步伐,以此來達到優勢互補,擴大中國鋼鐵業在國際上的影響。
(1)實施兼并重組對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我國鋼鐵產業發展中存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在“落后產能、結構不合理、能耗高、集中度分散、惡性競爭、資源被壟斷”,除此之外,我國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鋼鐵企業,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多處于產業鏈低端,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因此,我國可以同時實施鋼鐵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來改變企業產權關系,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中觀產業和微觀企業組織結構的改善,帶動宏觀經濟運行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2)實施兼并重組對寶鋼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實施國內企業兼并重組戰略,可以減少企業數量,消除國內的競爭對手,促使產業從分散無序走向集中有序,避免無序競爭,并且還能夠集中資源共同研發,加快企業的技術創新,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產品升級和節能減排。
(1)理念重組。寶鋼在改革發展30多年實踐中,形成了以“嚴格苛求的精神、學習創新的道路、爭創一流的目標”為主線,以“誠信、協同”為核心價值觀的寶鋼文化。寶鋼文化是寶鋼人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推動寶鋼二次創業的力量之源。但是隨著寶鋼兼并重組戰略的實施,寶鋼必須首先要重組理念。因為實施兼并重組戰略,兼并企業與被兼并企業之間有一個很長的磨合期,寶鋼要努力把自身先進的企業文化灌輸到被兼并企業的文化當中,同時也要積極吸收被兼并企業先進的企業理念,從而形成新的理念,使企業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2)機制重組。企業機制決定企業的成敗。寶鋼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機制,一方面,寶鋼要幫助被兼并企業建立科學的企業機制;另一方面,寶鋼也要吸收被兼并企業先進的企業機制,以實現兩個企業之間優勢互補。以此來建立一套相互融合式的,但又不失各自特色的科學的企業機制。
一體化戰略是由若干關聯單位組合在一起形成的經營聯合體。同一條產業鏈上,上游吃肉,下游喝湯,這是鋼鐵行業的現狀。當前,世界鐵礦石的價格居高不下,高成本在長時間內依然是遏制鋼鐵業發展的一根刺。因此,寶鋼應當積極與國內外原材料供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尤其是與世界欠發達地區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使原材料成本降到最低。
(1)實施一體化戰略對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但是國內鐵礦石的儲量遠遠不能滿足鋼鐵生產的需求。當前,我國各行各業處于穩步發展的階段,而鋼鐵產業又是保證各行各業發展的支柱產業,鐵礦石的供應不僅制約著鋼鐵業的發展,同時也間接影響著其他產業的發展。所以,從整個鋼鐵行業的角度來看,我國鋼鐵業想要快速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鐵礦石資源匱乏的問題。因此,與國外鐵礦石企業合作就成了不錯的戰略選擇。
(2)實施一體化戰略對寶鋼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當前,世界鐵礦石價格被三大鐵礦石巨頭控制,這無疑降低了寶鋼在國際市場上的談判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寶鋼的交易成本。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保證鐵礦石的供應,寶鋼應當積極與世界非發達地區的鐵礦石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組成戰略聯盟,以此來帶動國內其他鋼鐵企業與之合作,提高中國鋼鐵產業在世界上的地位。
(1)文化融合。寶鋼與世界非發達地區供應商合作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地區間的文化差異,因此,寶鋼在與其合作之前首先要深入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同時也要選擇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式將中國文化介紹給當地供應商,使雙方民族文化能夠很好的融合。另一方面,在民族文化相互滲透的基礎上,使雙方的企業文化也能夠很好地融合為一體,但又不失各自的特色。
(2)資本融合。國際間企業想要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就要建立一個利益共同體。這種共同體通過資本滲透,通過處于一體化和市場之間的長期關系合同形式固定下來,保證交易的持續穩定;同時也可以利用股權滲透來保障合作關系的穩固,以參股作為國際合作的第一步,通過參股,共享資源、共擔風險,適當時機再擴大股權,逐步完善寶鋼自身的國際發展戰略。
寶鋼集團建在我國最大的都市——上海,環境問題一直受到各方關注,再加上當前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因此,實現世界一流環保目標也就成為寶鋼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內容。眼下已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寶鋼,正努力將這種“綠色鋼鐵”的理念融入到今后的發展中。
在未來,寶鋼要實現綠色制造——鋼鐵能耗要降低,污染的排放要控制在最低的限度,逐步建成數個區域性循環經濟型鋼鐵生產基地、能源轉換中心等,實現能源資源共享,共贏發展。
寶鋼進入世界500強,成為了世界級的企業集團,不僅是時代賦予的責任,也是全體寶鋼人不懈追求的結果。雖然當前寶鋼在中國鋼鐵行業當中已成為“龍頭老大”,但是與世界大型鋼鐵企業相比,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國際原材料價格的居高不下,國民環保意識的增強,都促使著寶鋼要放眼未來,不斷探索,以尋求一套適合寶鋼未來發展的戰略方案。
[1]謝企華.21世紀寶鋼發展戰略思考[J].冶金管理,2000(7):12-15.
[2]黎明.寶鋼發展戰略設想[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1995(5):61-68.
[3]黎明.寶鋼發展戰略的思考[J].工廠管理,1996(1):6.
[4]黎明.搏擊市場展宏圖——寶鋼發展戰略[J].上海經濟,1996(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