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思,劉 鵬(河北師范大學 商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十二五”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時期。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服務業中商貿流通業,提高商貿業在第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盡快使商貿流通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最為主導和帶動產業,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緩解能源資源短缺的瓶頸制約、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實現綜合國力整體躍升的有效途徑。加快發展服務業中的商貿流通,形成較為完備的服務業體系,提供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豐富產品,并成為吸納城鄉新增就業的主要渠道,也是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以2009年的統計數據作為標準:
表1 2009年河北省與先進省市的人均GDP比較
第一,如表1所示:河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24 581元,以1美元兌換7元人民幣為標準(以下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3 511.57美元,消費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廣東省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41 166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5 880.85美元,已進入大眾消費階段;江蘇省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44 744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6 392美元,率先進入大眾消費階段;另外呈現典型發展效果的省市還有北京、上海和山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了70 452、78 989、35 894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10 064.57、11 284.14、5 127.71美元,消費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山東省受人口因素的影響指標與京滬出現差距,但整體態勢良好。
表2 2009年河北省與先進省市的產業值比較①
第二,表2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 235.48億元,其中第三產業6 068.31億元,占到GDP總值的35.2%,比2008年上升2.2個百分點。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產值為1 491.92億元,所占比例約為24.6%,批發和零售業1 157.8億元,所占比例19.1%,住宿和餐飲業247.14億元,所占比例4.1%,以拍賣、典當為主的特色產業的產值為2 033.38億元,所占比例33.5%,總計河北省的貿易流通業比例占到了第三產業的81.3%,雖然同比2008年商貿流通業在第三產業的比例82.3%有了微小幅度的下降,但比重下降是由于基數的增長,在質上是一種提示和進步,對GDP的貢獻率達到28.6%,也相對于2008年商貿流通業27.4%的貢獻率有了穩步提升;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 482.56億元,其中第三產業18 052.5億元,占到GDP總值的45.7%。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產值為1 595.34億元,所占比例約為8.8%,批發和零售業3 907.43億元,所占比例21.6%,住宿和餐飲業945.76億元,所占比例5.2%,以拍賣、典當為主的特色產業的產值為6 850.14億元,所占比例37.9%,總計廣東省的貿易流通業比例占到了第三產業的73.5%,同比2008年商貿流通業在第三產業的比例45.6%有了極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商貿流通的效率和質量,對GDP的貢獻率也達到了33.6%,也相對于2008年商貿流通業20.2%的貢獻率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4 457.3億元,其中第三產業13 629.07億元,占到GDP總值的39.6%。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產值為1 423.25億元,所占比例約為10.4%,批發和零售業3 579.81億元,所占比例26.3%,住宿和餐飲業678.36億元,所占比例5.0%,以拍賣、典當為主的特色產業的產值為4 325.28億元,所占比例31.7%,總計江蘇省的貿易流通業比例占到了第三產業的73.4%,同比2008年商貿流通業在第三產業的比例28.5有了飛躍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商貿流通的效率和質量,對GDP的貢獻率也達到了29.0%,也相對于2008年商貿流通業10.9%的貢獻率有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另外三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12 153.03、15 046.45、33 896.65億元,其中第三產業9 179.19、8 930.85、11 768.18億元,分別占到GDP總值的75.5%、59.4%和34.7%。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以拍賣、典當為主的特色產業的產值總和分別為6 513.09、5 889.01、9 393.7億元,總計北京、上海和山東的貿易流通業比例分別占到了第三產業的所占比例分別為71%、65.9%和79.8%,對GDP的貢獻率分別達到53.6%、39.1%和27.7%,質和量上堪稱國內楷模。
表3 2009年河北省與先進省市的就業人數的比較 單位:萬人、%
第三,表3顯示河北省2009年就業人口3 899.7231萬人,第一產業就業人口1 483.6183萬人比2008年該產業就業人口數量下降5萬,占到比例38%下降2.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就業人口1 214.6911萬人比2008年增長大約20萬人,所占比例31.1%下降了大約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人口1 201.4137萬人比2008年增加200萬就業人口,所占比例30.8%比2008年增長約4個百分點,從就業人口的結構和數量來看,河北省整個的產業結構偏低,至今農業仍吸引大多數的勞動力,不符合產業發展的規律,與配第—克拉克定律違背,產業升級問題形式嚴峻;廣東省2009年就業人口5 643.3416萬人,第一產業就業人口1 536.6601萬人比2008年該產業就業人口數量下降17萬,占到比例27.2%下降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就業人口1 922.7453萬人比2008年增長大約100萬人,所占比例34.1%增長大約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人口2 183.9362萬人比2008年增加90萬就業人口,所占比例38.8%維持基本狀態,盡管各個產業人口變動比例和產業吸納人口的比例都是微小波動但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是一種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江蘇省2009年就業人口4 536.1302萬人,第一產業就業人口896.8638萬人,占到比例19.8%,第二產業就業人口2 030.9148萬人,所占比例44.8%,第三產業就業人口1 608.3516萬人,所占比例35.4%,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樣的結構符合現代我國所處的經濟階段;北京、上海和山東2009年吸納就業人口分別為1 255.0767、929.2393、5 449.8761萬人,第一產業就業人口呈現為65.6759、47.5682、1 994.4467萬人,分別占比5.2%、5.1%和36.6%,第二產業就業人口263.8267、347.4523、1 741.1816萬人,分別占比21%、37.4%和36.6%,第三產業就業人口925.5741、534.2188、1 714.1378萬人,分別占比73.4%、57.5%和36.8%,從就業人口的結構和數量來看,除北京呈現出依靠商貿流通發展的典型形式外,上海和山東整體的經濟發展規律良好,排除地理和自然環境因素外,上海和北京處于同一級別,而山東則表現出與河北相近的產業發展模式上,但從發展量上和發展的程度水平上看又是遠遠位于河北之上的。
表4 2009年河北省與先進省市的商貿業態比較
第四,表4所示的進出口總額和財政支出額的數據對比,河北省的進出口總額和財政支出額均與先進省市有很大差距。河北省整體的商貿業態趨于傳統,仍以集貿市場為主,缺乏組織性,攤位經營現象嚴重,現代商貿流通業態形式缺乏,僅有的商貿大廈也在全國的競爭中處于被領導地位,引進外資的連鎖企業和綜合商廈數量少之又少,使得整體商貿流通業缺乏效率,質量低下,管理局面混亂。在業態的現代化程度上,2003年,全國連鎖企業前10強中,廣東和江蘇的連鎖企業各有一家入圍,而在百強的行列中,兩省的連鎖企業數量更是占據了更多的席位,與此同時廣東和江蘇引進的外資連鎖和綜合商廈的數量也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等企業在該地區的覆蓋率也相當可觀。同時,京滬和山東在業態形式的應用上在全體也處于領先地位,連鎖超市經營北京上海就占據全國十強的半壁江山,山東的農業連鎖經營更是全國突出,打造出了像山東龍大、魯花這樣的業內領先企業,創造出了具有競爭力的經營模式,而且京滬在互聯網電子商務上不斷推陳出新,一直在商業模式上全國領先,例如京東商城、淘寶商城等一系列電子商務的企業異軍突起,為整個地區商貿流通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與全國先進省市在商貿流通業的綜合對比可以看到河北省現存的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首先,經濟發展緩慢,人均GDP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先進省份差距甚大,與東部沿海省份的地位不相符,商貿流通業的極大發展缺乏支撐的基本條件;從上文的比較分析中我們認識到了河北省整體經濟的差距,經濟增速雖保持正常的水平,但基數小的現實讓河北省在與先進省份的競爭中極為不利,商貿流通業大發展的支撐氣力不足。
其次,第三產業比重低,第三次產業吸納人口能力不足,產業結構遲遲得不到升級,相比之下彰顯了商貿流通業發展緩慢的局面,暴露了存在的相應缺陷。城鄉消費水平普遍偏低,城鄉差距缺口在比較中被放大,大眾的生活質量提升和精神文明娛樂被極大程度壓制和束縛,商貿流通業規劃沒有達到城鄉一致的水平;與先進省市比較下暴露的城鄉差距問題對整個商貿流通的完整性的統一產生了障礙??s小差距,使城鄉消費理念進一步統一將是未來河北省進一步努力的朝向點。
再次,對外開放程度低,“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缺位,加大了商貿流通成本,降低了商貿流通的效率,財政支出力度受財政收入能力所限,投資環境亟待優化,對外吸引力不足,輔助優惠措施跟進不及時,市場環境保障不力;盡管河北省加大了整體投資項目的建設,但由于對外聯系和依存度過低,使得河北省沒有形成整體良好的對外經濟形象,再加上產業結構低下,使得政府的整體稅收能力不足,政府財力欠缺,在過去以往的整體宏觀調控中處于不利的地位。
最后,省內缺乏實力強勁、外部適應力和競爭力強的商貿企業,不能給河北省商貿流通的大發展以有力的支持;在百強商貿企業中,江蘇的蘇寧電器、蘇果連鎖超市等,上海的華聯超市、聯華超市、康城倉儲等,山東的三聯家電、家家悅超市、新星集體等,北京的國美、京客隆等都位居前茅,其中十強據相關統計,上海和北京的商貿企業占據半壁江山,而河北只有形單影只保龍倉、國大連鎖和北人集體,綜合排名在全國范圍內不具有優勢。
(1)提高商貿流通業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體分為:1)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以優勢企業為龍頭,采取聯合、兼并、劃轉、托管等方式,推動資產合理流動優化重組。2)要積極采用直營連鎖、特許連鎖和自愿連鎖等方式,鼓勵小型流通企業以入股、加盟的方式加入集團,形成緊密型和松散型相結合的流通企業集團,提高流通業的集團化、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3)要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對企業內部現有資源進行鑒別分類,對資源的性質和特征進行定位,挖掘具有成長性的優質資源,通過國有資產劃撥、股權轉讓或聯合兼并等方式將其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起來,形成核心資源。4)加強流通渠道建設,加強流通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推行供應鏈管理,同時加強農村流通渠道建設,采取“公司加農戶”、“公司加基地”等方式,提高農產品流通的組織化程度。培育出一批擁有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增強流通產業核心競爭力。
(2)推廣新型流通方式和管理技術,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具體分為:1)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積極推動連鎖經營從傳統零售業、餐飲業向以服務業為主的多個領域滲透,加快城鎮社區與鄉村的傳統糧油、副食品等商店向連鎖超市或便利店轉型的步伐。2)加快發展物流配送。重點抓好連鎖經營和專業市場配送中心建設;改造和提升傳統倉儲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建設生產資料分銷企業配送中心。3)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培育一批集信息發布、價格指導、網上交易、資源配置等功能為一體的行業門戶網站;鼓勵大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連鎖超市建設網上商城;發展服務業網絡業務,拓寬電子商務覆蓋面。4)改造提升傳統流通業。提升傳統百貨商廈經營品位,改造提升專業批發市場,規范發展會展經濟,加強商業街(特色街)建設,發展餐飲住宿等服務業。5)推廣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的運用。6)制定流通企業發展戰略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產業范圍、投資決策、經營政策。
(3)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流通秩序,改善消費環境。規范市場流通秩序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必須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加快推進“三張網”建設。構筑農村現代流通網、監管責任網和群眾監督網是改善流通秩序的治本之策。要以“千鎮連鎖超市”和“萬村放心店”建設為抓手,在此基礎上構筑“現代農村流通網”,落實監管責任,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完善群眾舉報等監督制度。
(4)把握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和改革的新方向。鼓勵綜合超市、專業店、專賣店、便利店、倉儲式會員店、折扣店、網上商店等有店鋪和無店鋪等業態的發展;鼓勵民營、外資等非公經濟發展商貿,鼓勵其參與國有商業企業改革,形成多元化的市場主體;鼓勵組建大公司、大集團,形成主導流通市場的新格局;鼓勵實行內外貿一體化,貿工農一體化。鼓勵生產性加工企業的物流實行社會化服務;鼓勵汽摩、建材、家具、機電、化醫、服裝等專業批發市場的培育發展。
注:①商務部發布的《2009/2010中國流通產業發展報告》。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實證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8(3):9-12.
[2]黃福華.推進區域性商貿流通現代化進程的物流戰略[J].中國軟科學,2004(3):130-134.
[3]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課題組.中國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9(31):3-8.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政策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8(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