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雪(承德護理職業學校 河北 承德 067000)
大學生就業問題現己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尤其是自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之后,它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大學生就業取向主要是指大學生在畢業選擇職業時,對工作的地點、類型、福利、工作環境等方面以及與就業相關的其他方面的內容所做出的選擇,是大學學生自我價值取向在職業選擇領域內的表現形式。它作為大學生就業研究眾多內容中的一個方面,在大學學生的就業選擇行為中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而且影響較大。因此,大學生就業取向研究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表1: 表演專業學生對自身專業的認識(N=140)
由表(1)可以看出,非常了解自身專業的占到9.2%,比較了解自身專業的占到52.2%,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畢業生對所學專業了解較多,了解一點自身專業的學生占總人數的38.6%,因此總體說來,受調查畢業生對本專業的發展趨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這也對他們的自主擇業起了一定的導向作用。

表2: 演專業學生就業的職業選擇情況(N=140)
由表(2)可以看出,職業選擇依次是是自主創業、研究生、教師、健身教練員、藝術表演者、公務員及其它,分別占到總人數的27.9%、17.8%、17.1%、15.7%、12.1%、6.4%和2.8%。這說明作為藝術類表演專業的本科學生,大多數學生在擇業時首先考慮的是自主創業,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不再固執于體育領域內就業,專業對口已經不再是學生就業時最具有吸引力的因素;17.1%選擇考慮研究生,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表3: 表演專業學生就業地域的選擇情況(N=140)
由表(3)按就業地點來劃分,學生理想的就業地區首先為沿海開放城市及經濟特區,選擇此項的占到了54.3%,超過調查人數的一半;其次為內地大中城市,占42.1%;再次為內地中小城市,占2.9%;從中可看出畢業生的擇業思路趨于“理性化”,就業期望呈現出“非風險化”。還有一部分畢業生對自己的家鄉有著濃厚的感情,愿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這在訪談及平時閑聊中也得到了求證,并占據著一定的比例。
收入是反映大學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指標之一,學生所能接受的最低月薪水平是影響大學學生擇業的關鍵因素之一。

表4: 2012屆表演專業學生就業的月薪標準的分布情況(N=140)
由表(4)可看出,學生所能接受的最低月薪水平絕大部分集中在2000元以上,其中2500元以上的占73.6%,2000-2500元的占20.0%,兩者合計占93.6%,這說明雖然絕大多數學生對目前的目前的就業形勢比較了解,過于看重物質利益,在實現個人價值和服務社會需求方面偏重于追求個人利益。由于學生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價值,對工資收入水平期望值過高,又不愿到偏遠地區工作,這無疑又加大了學生就業的難度。

表5: 2012屆表演專業學生就業的求職途徑情況(N=140)
表(5)所示,在所選項目中,選擇“各種社會關系”的占83.4%,選擇“網絡、報紙等媒體”的占11.7%,而選擇“校園招聘會”、“自薦”、“人才市場”等的占比非常少,雖然人才市場定期舉辦招聘會,而學校每年也會舉辦多場校園招聘會等,學生也都積極參加,但學生的選擇從側面反映了找到理想工作的有效途徑并非招聘會,招聘會、網絡、報紙等媒體只提供了需求信息(這當然是必要的),真正能進入理想的單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也許就是學生所認為的“各種社會關系”。由此看出,受調查學生對有效求職途徑的選擇表現出一定的“多樣化”特征,但更為傾向于利用自己的社會背景和所擁有的社會資源。

由圖(1)可以看出,表演專業學生對就業指導滿意與很滿意的只占總人數的26.6%,有47.1%的學生表示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一般,有19.3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和很不滿意。這表明對表演專業學生的就業指導還亟待完善。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人員匹配不合理、就業咨詢和教育機構不健全、存在用思想教育替代就業指導工作等問題。缺少對學生個案的指導、就業心理的輔導以及市場化的操作。因此,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對學校的信任。切實開展好個案化就業指導,幫助他們順利就業,這樣才能不負學生所托,才能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表6: 表演專業學生對學業成績與相關證書對擇業的調查(N=140)
從表(6)可以看出,表演專業學生對學業成績與相關證書對擇業影響非常重要的占到總人數的25%,有44.3的學生認為重要,有22.9%的學生認為一般,有7.8%的學生認為不重要,沒有學生認為不重要,這反映出表演專業的學生比較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學習成績和相關證書與就業的關系。
體育院校表演專業學生就業的職業選擇主要集中在自主創業、研究生、教師、健身教練員,學生擇業取向呈現多元化趨勢,專業對口觀念逐漸淡化;學生就業地域的選擇沿海開放城市及經濟特區、內地大中城市為主,就業的月薪標準大部分在2500以上;學生認為學業成績與相關證書對擇業較為重要,對就業指導工作滿意度較低,且學生求職途徑最主要來源于各種社會關系。
[1]徐敬建.西部地區體育專業大學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報告[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2):186.
[2]劉獻國.我國高師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狀況與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0年(10):253.
[3]葉國倉.體育藝術表演專業大學生就業對策的探究[J].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2010,(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