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摘要】在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會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于教學的時間大約僅占一半,另一半時間用在課堂管理上,而后者中大部分時間又用在處理紀律問題上。可想而知,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用在學習任務上的時間并不多。因此,中職學校的教師更要積極反思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教師應如何干預和預防課堂問題行為,進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中職學生課堂問題行為應對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7-0190-01
一 課堂問題行為的定義與表現
為了便于分析,我們把課堂問題行為定義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生的違反正常課堂教學規則、妨礙及干擾課堂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或影響教學效率的行為。中職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為直接干擾課堂正常教學活動的攻擊型行為。這些行為主要包括行為粗暴、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對抗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嘩等擾亂秩序的行為等。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具有消極性,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消耗了師生的精力,而且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師生之間關系惡化。
二 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1.環境因素
當今社會,傳播媒體介質非常多,學生們很容易接觸到商業性的、具有低級趣味的內容,受這些內容的影響,學會會盲目模仿其中的動作與行為,這些行為也會表現在課堂上。
2.學生方面的原因
第一,學生入學時文化水平低。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于初中畢業生,而且多數是所畢業學校的差生,學習自控能力較差,學習目的不明確,絕大部分學生來中職就是為了學得一技之長,對文化課不重視。還有少部分家長和學生認為來中職是為了混畢業證書。
第二,學生的身心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有了一定的挑戰性,他們有時喜歡測試一下老師的忍耐限度,看看老師、同學們會有什么反應;他們喜歡刺激,厭倦無聊的課堂環境等。
3.教師方面的原因
教師把教學工作例行公事化。有些教師往往把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凌駕于不同的、活生生的學生真實交往之上,很少考慮學生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坐得住的問題,也很少去分析學生因能力水平差異、性別因素、社會經濟背景甚至文化差異而導致的行為差異以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反倒認為中職生在課堂上應該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和怎樣做,教學變成了教師自導自演,要學生配合的事情。學生只是作為從屬而做出回應,這就使學生在課堂上因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容易發生一些不良行為。
三 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理
1.創建良好的課堂環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高昂的教學熱情,對學生抱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與學生形成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態度、表情及行為將一些積極向上的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學生信賴教師,師生間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聽其言,遵其囑”,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即先“動之以情”,然后“曉之以理”。
2.實行班內分層,強化分組合作學習
教師可以按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以及學習能力、習慣、意愿的不同,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教學“立足B、扶持C、發展A”,通過采取同層集中式和混層協作式教學,實現讓C“吃得進”、B“吃得飽”、A“吃得好”。同層集中式教學是把同一個層次的學生集中排坐,分成學習小組。教學中教師按照不同層次學生接受知識的實際水平與能力,分別提出程度不同的討論題目、練習內容、學習任務。混層協作式教學是把學生按不同層次混合編成學習小組,課堂上按小組排坐,每個學習小組由學習成績優秀的A層學生擔任組長,并負責幫助、輔導C層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每名學生完成提問或練習的成績,就是本組的成績。這種組織方式,不僅給A層學生創造了表現、發展自我的機會,而且促成了學生個人與集體的緊密結合,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和與他人共處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自控能力和團隊精神明顯增強。
3.發現問題,及時干預
好的課堂管理者同時也是好的決策者。當學生發生問題行為時,教師首先必須確定干預會在多大程度上妨礙教學活動。其次應該根據問題行為的性質和嚴重性做出干預。
第一,表揚與問題行為相反的正確行為。對許多學生來說,表揚是一種強有力的激勵。從表揚學生的正確反應入手,以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第二,表揚其他學生。表揚其他學生的良好行為可能會使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表現出類似的良好行為。
第三,忽略小且轉瞬即逝的問題行為。許多小的搗亂行為可以忽略不計,尤其是那些轉瞬即逝的小動作。
第四,使用非言語線索和細小的停頓。當學生做出違規且無法忽略的行為時,教師可運用眼神注視、搖頭,運用面部表情、走近、接觸或打手勢等方法,終止其行為。
第五,言語提醒。如果以上方法沒有效果,當學生表現出問題行為時,教師要馬上給予提醒。有時學生故意不按教師的要求去做,或者與教師辯解、找借口,想以此來試探教師的決心和忍耐力時,教師應先明確自己要求學生做什么,然后平靜、堅定地重復要求,讓學生去做該做的事情。
四 總結
教學與管理相輔相成。課堂管理是教師用來創造有益于學習的課堂環境所作出的決策和所采取的行動。對教師來說,課堂管理主要指向如何處理和預防課堂問題行為。但要減少課堂問題行為,教師需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我提高和了解班級學生的情況上。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