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光 黃耀權?肖永堅
呂田鎮位于從化市東北部,距廣州115公里,是廣州從化市北部山區唯一一個革命老區鎮。全鎮面積393平方公里,其中以山地為主,森林覆蓋率達82.10%。全鎮有21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230條自然村,8487戶,31293人。由于受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和制約,該地區歷史上生產都相對落后,人民生活較為困難。
自全省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開展以來,呂田鎮委、鎮政府認真學習從化市委、市政府制訂的《關于加強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并結合當地實際,把老區建設與扶貧工作緊密結合,進一步落實廣東省“兩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革命老區建設工作的意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呂田老區鎮各項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就像自己抽了房子一樣”
8月14日,在從化市老促會以及呂田鎮政府有關領導的帶領下,記者走訪了獅象村。進入獅象村的途中,遠處一幢幢嶄新的房子映入眼簾,這些房子顏色鮮艷、排列整齊、錯落有致,看起來非常高檔、新潮,清一色的兩層“鄉間別墅”,成了獅象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車上,呂田鎮副鎮長胡香玲向記者介紹,這些房子是“舊村整體推倒重建”項目的一部分。
在記者到達上圍社的時候,一群村民正在洗刷家具,準備搬進剛剛抽到的新房。“能住上這么漂亮的房子真好,感謝黨和政府。”說到自己的新家時,村民張女士笑得合不攏嘴,“我們是12號抽的簽,當天就拿到了房子鑰匙,以后再也不用擔心房子會漏雨了。”張女士樂呵呵地說。跟張女士一樣,上圍社44戶村民在8月12號的抽簽中,有42戶已經領到了房子鑰匙,成為了呂田鎮首批住上“別墅”的農民,徹底擺脫了泥磚遮風瓦片擋雨的日子。
“那天我出席了抽簽儀式,看著村民們拿到鑰匙后臉上洋溢的喜悅和幸福,那種開心啊,真的無法形容,就像自己也抽到了房子一樣,村民們能住上新房是我們最樂意看到的。”說到抽簽這件事,胡香玲副鎮長至今還異常興奮,因為12號那天,她見證了村民們領到鑰匙的特殊時刻。
據了解,“舊村整體推倒重建”項目是在從化市委、市政府和呂田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下,由政府統籌、星河灣集團捐資1.19億元建設的新農村項目。該項目將獅象舊村整體推倒重建,分三個片區為全村2450名村民集中建設房屋586套,并完善村屋周邊道路、綠化等市政基本設施;另安排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約3000萬元,用于發展本地畜禽養殖、苗圃種植及旅游業等。該項目于2011年3月26日正式動工,如今,第一片區的44套房已裝修完畢,二、三片區正在緊鑼密鼓的建造、裝修當中。
除了星河集團投資的“舊村整體推倒重建”項目之外,廣州合景泰富集團在呂田“雙到”幫扶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合景泰富集團幫扶建設的呂田鎮幼兒園投資2500萬元;呂田敬老院,投資2500萬元;呂田中學教學樓和宿舍樓,投資1500萬元;呂田鎮醫院住院樓,投資3000萬元,合計投資9500萬元。然而,這些幫扶項目,僅僅是從化市呂田鎮革命老區建設新成果的縮影而已。
“老區總是要優先一點”
提起呂田鎮的變化,從化市老促會會長陸陳海對市委、市政府贊不絕口。他告訴記者,從化市委、市政府心系老區,情系老區,政府的各項政策總是向老區傾斜的。“老區是共產黨的根,共和國是從老區走出來的。”陸會長說,“呂田是廣東省著名的老區鎮,在黨的建設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市政府的各項扶貧政策,呂田總是要優先一點的。”
據了解,這種“優先”在從化市兩個最基本的扶貧項目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設方面,非老區的,政府每公里補助18萬元,是老區的,政府每公里補助增加3萬元;而在老區村電視費收取方面,非老區的,每戶每月收取12元,是老區的,每戶每月少收4元。這種“優先”政策是考慮到了老區的特殊性,是符合“扶貧”宗旨的。
“每一項政策的落實,都離不開上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呂田鎮也不例外。呂田之所以在‘雙到扶貧工作中成效顯著,完全得益于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周密規劃。”陸會長說道。
從化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老區建設工作,把老區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省“兩辦”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革命老區建設工作的意見》后,從化市主要領導多次聽取了該市老促會的工作匯報,深入研究該市加強老區建設工作情況,提出多項具體工作措施,按職能把責任分到各相關部門抓落實,并及時向廣州市委、市政府報告從化老區情況。這一做法得到了上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呂田實現了“四快”
2011年2月,廣州市“雙到”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努力,呂田鎮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實現了“四個加快”。這“四快”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共服務、老區村美化建設以及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四個方面。
加快“五難”問題解決
近年來,從化市和呂田鎮幫扶單位投入1000多萬元預算資金,修路5公里,建橋15座,基本解決呂田老區行路難和涉水過河難問題。如今,進入獅象村的主道早已鋪設成水泥路,路面非常平坦寬闊,汽車可以直接開到社一級單元,甚至可以到達很多村民的家門口。更為讓村民樂道的是,道路兩旁都裝上了節能環保的太陽能路燈,這給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捷。
繼2010年前投入教育資金1.15億元后,近兩年從化市和呂田鎮幫扶單位投入支持教育資金概算2300萬元。目前,扶持學校建設并竣工的工程有呂田中學體育館等,幫扶單位資助貧困學生就讀高中、職中、大學等目資金也已到位。
在老區村飲用潔凈水方面,呂田鎮針對老區村、社(自然村)居住高度分散的特點,采取集中和分散定水點、建水池的方法處理解決。據2011年統計,全鎮投資改水金額4093萬元,建蓄水池48個,鋪設主管網長3000多米,基本覆蓋全村、社,實現了自來水全面入戶。
看病難一直是阻礙農村發展的幾大因素之一。在這方面,呂田鎮同樣做得比較好。呂田老區現有一個功能齊備的醫院,并在偏遠山區東明片區和人口相對集中的安山片區設有分院,村村設有衛生站。2011年度全鎮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占人口98.52%。老區群眾基本實現一般性小病不出村,重病則有鎮、市二級醫院做保障。
對老區“用電難”的問題,2009年從化市電網公司爭取到廣東電網集團總公司支持,總投資8000萬元,開展呂田老區農網全面改造,徹底解決了該鎮工業及農戶用電困難的問題。2011年,廣州市委、市政府安排農村太陽能路燈3334盞,作扶貧項目給老區鎮、村、社道路燈照明,總長19.8公里,投資5000多萬元,現已安裝完畢。如今,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的村、社,晚上燈火通明,光如白晝。村民徹底告別用電難的日子。
加快公共服務事業發展
記者參觀了呂田鎮新落成的由廣州荔灣區對口幫扶呂田鎮建設的綜合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胡香玲告訴記者,這三大項目占地面積14.8畝,總建筑面積16441平方米,總投資預算7000萬元。
在政務服務中心里,記者看到,辦事大廳非常寬敞,計生、婚姻登記、養老保險等十多個辦事處整齊地排列在大廳當中,大大方便了前來辦事的人們。村民們要辦證、要咨詢、要反映問題等等,只要到服務中心來,就可以享受“一條龍”服務。“以前辦養老保險要跑好幾個地方,單單時間就花大半天,如今方便了,只要到服務中心來,啥事都搞定了。”正在大廳里辦事的一個村民,對服務中心豎起了大拇指。
胡香玲告訴記者,過去,呂田鎮沒有電影院,很多自然村只好偶爾請一些師傅到村里放幾場露天電影給村民看,而有些偏僻一點的山村連這種簡單的“福利”都享受不到。“隨著呂田鎮文體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以及電影院的建設完成,呂田老區的精神文化建設將上一個新臺階。”她說,“接下來,政府將不定期地為老區群眾放映電影,讓他們也享受一下文化大餐。”
加快老區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步伐
建設新村、居住新樓、居有其屋,這是革命老區人民夢寐以求的一件大事。廣州市星河灣集團扶貧開發,在加快新農村建設工作上樹標立桿,投資1.19億元,將獅象村實行舊村整體推倒,規劃分三個片區重建。新農村建設項目于2011年3月26日正式動工,到目前為止投入約3000萬元,已有168套房屋封頂,8月到9月份建成并交付村民入住,美麗鄉村建設已初見成效,實現了老區人民的夢想。
加快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廣州市扶貧“雙到”開發規劃要求實現兩個硬指標:一是貧困戶年人均收入達5000元;二是貧困村年集體收入達10萬元。為此,幫扶單位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與呂田鎮黨委、政府研究協商后決定:呂田鎮草埔村等11條村由荔灣區22條街道對口幫扶,小杉村等8條村由廣州市僑辦等8個廣州市直機關單位對口幫扶,還剩余塘田、安山兩村由呂田自行幫扶。按照“一村一對策,一戶一辦法”的工作思路,在農村種養、一村一品、一戶一業、辦廠建場、禽畜牧業飼養、飲食、建筑,辦花、果、藥、竹園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幫扶,實事求是地幫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據了解,迄今為止,全鎮共投入“雙到”扶貧資金7300萬元,已實現和正在實施的村級扶貧項目達52個。呂田鎮21條貧困村有勞動力的“雙低戶”425戶,到2011年底人均年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的有337戶,脫貧率達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