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杏業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東莞市麻涌鎮對口幫扶羅定市革命老區村——附城街道東冠村。自2009年開展扶貧“雙到”工作以來,麻涌鎮緊緊圍繞“貧困戶穩定脫貧”和“貧困村基本改變面貌”的工作目標,做到領導掛村、人員駐村、資金投入、工作措施、督促檢查五到位,突出五個重點,組織五項新突破,使東冠村這個貧困的革命老區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麻涌鎮把保障貧困老區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當作扶貧開發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自開展扶貧“雙到”以來,對該村符合低保條件的8戶低保戶新增納入低保體系供養;資助了該村287戶貧困戶100%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投入8萬元,組織該鎮醫院醫務人員義診,為2000多人提供了義診服務;培訓轉移就業貧困戶25人,人均月工資達1500元以上;累計完成了60戶住房困難戶危房改造任務。這樣,較好地解決了老區村困難群眾生活難、醫療難、就業難、住房難等生活困難問題。
在扶貧“雙到”工作中,麻涌鎮及駐村工作組,突出“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靶向療法”工作重點,組織貧困村、貧困戶經濟增收新突破。2010年5月麻涌鎮出資60萬元,并協助爭取了掛點東冠村的羅定市市長資金10萬元,注資附城自來水公司,使得東冠村201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至11.75萬元。在組織貧困戶經濟增收新突破方面,麻涌鎮累計投入近33.71萬元向貧困戶派發優質化肥和水稻種子,扶持種植水稻。幫助東冠村于2010年成立了蓮香蓮藕種植銷售合作社,通過村內種植能手帶動29戶貧困戶參與種植蓮藕項目;2011年3月,工作組聯系郁南成鉅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籌集價值69萬元的種苗,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形式在東冠村引進種植佛手,并發動230戶貧困戶參與佛手種植,產業化參與率達100%。
麻涌鎮還累計投入207.56萬元,用于擴寬鎮通村公路、擴寬自然村機耕路以及東冠小學至頭塘等三段自然村道路進行硬底化建設,還發動村民自籌資金11.9萬元完成590米村道硬底化。此外,還使東冠這個貧困村農戶安全衛生飲用水合格率達100%;累計出資約30萬元為兩所村級學校進行修繕,幫助衛生站搬遷至村委一樓并重新裝修使用。工作組還根據村實際情況,在東冠村村文化廣場旁建設公廁,并為東冠村的34個自然村全部配套垃圾收集點,投入9.04萬元為東冠村建設文化小廣場,豐富群眾文化娛樂生活。
麻涌鎮著力從兩個方面,突出社會力量扶貧重點:一方面突出實施產業扶貧重點:按照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個產業基地、一個專業合作社的要求,全力抓好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完善“公司+基地+貧困農戶”的穩定脫貧致富模式,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最少能掛上一個產業或參與一個專業合作社,增加貧困農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突出“6.30”扶貧濟困日募集資金重點,確保扶貧資金來源穩定增長。
麻涌鎮一方面堅持扶貧先扶志,加強對貧困村村“兩委”干部和貧困戶的思想交流;另一方面,實行與掛點村黨支部結對幫扶,把扶貧“雙到”與“創先爭優”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增強貧困村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水平和能力。
截至2012年5月,麻涌鎮累計投入幫扶資金共685.75萬元,實施幫扶項目50多個,使東冠村有勞動能力的230戶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脫貧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