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作秋
改變發展不平衡,改變城鄉收入差距,通過扶貧濟困實現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共享、實現共同富裕與和諧發展,廣東在行動。
廣東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山區,由于地緣等條件的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革命老區建設與扶貧工作緊密相連。不少地區一開始就從政策層面給予革命老區“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同等優先”,以革命老區為重點推進扶貧“雙到”工作。
潮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富有光榮革命傳統。全市現有老區人口10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1.5%;老區貧困村105個,占全市110個貧困村的95.5%。
近幾年來,在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始終以幫扶老區為重點,助推老區科學發展,老區面貌整體上發生了巨大變化,老區人民生活得到不斷改善。
撫今追昔,飲水思源。潮州市委、市政府意識到,如果不盡快解決老區發展滯后的問題,就無以告慰革命先烈和回報老區人民,也難以推動全市的科學發展。為此,在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扶貧開發“雙到”的決策部署中,圍繞“一年夯實基礎、兩年基本達標、三年鞏固提升”的目標,抓思想凝共識,抓規劃謀發展,抓責任強落實,抓創新求突破,全力打好以幫扶革命老區為重點的扶貧開發攻堅戰。
潮州市委、市政府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市、縣黨政領導掛鉤幫扶機制,將包括全部老區貧困村、貧困戶在內的幫扶任務分解到461單位和7137名機關干部身上,形成領導掛村、部門幫扶、干部駐村、人人有責的工作格局。6個由市直處級干部任組長的全脫產督查小組,對全市110個貧困村的幫扶工作進行不間斷巡查。各幫扶單位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把短期扶貧與長期扶貧結合起來,把扶村與扶戶結合起來,把“輸血”與“造血”結合起來,做到幫扶目標、幫扶期限、幫扶措施、幫扶步驟“四到位”。
2012年春節假期剛結束,潮州市委書記許光和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慶雄即帶領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到中央蘇縣區饒平縣北部山區的貧困村開展“進老區、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談心”的黨性作風鍛煉活動。聽民聲、解民難、助民富,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中央組織部和省委的肯定。
圍繞革命老區貧困戶穩步脫貧、貧困村穩定發展的目標,潮州市委、市政府著力實施觀念、產業、就業、教育、醫療、救濟“六大扶貧工程”。
全市各級領導干部進村入戶開展政策宣講,幫助和引導老區貧困村干部和幫扶對象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拋棄“等、靠、要”思想,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實現從“幫著脫貧”到“主動脫貧”的觀念轉變。積極推薦和發動企業招收老區特困家庭勞動力,幫助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幫助貧困家庭中的大中專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市技工學校為老區貧困勞動力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的就業能力。潮安縣專門為老區貧困戶舉辦勞動力招聘會,促進有用工需求的企業與貧困勞動力“無縫對接”。
該市鼓勵民營企業到老區貧困村興辦工廠與農業基地,就近吸納貧困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潮安縣啟泰眼鏡廠到老區安溪村興辦分廠,就地吸收120人就業。饒平縣金利香茶葉生態有限公司在老區建設茶葉基地3000畝,帶動老區茶農增加收入。2011年,全市共在老區實施發展農業經濟項目164個,實施工業及商貿項目27個,有力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和貧困戶穩定增收。
在全面落實低保政策的基礎上,潮州市建立了特困戶幫扶機制。從2011年起對全市老區貧困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子女贍養”人員和五保戶、殘疾人家庭實行長效制度性幫扶,每人每年給予1000元扶貧救助金。2011年全市共對860戶、1719人實施保障救濟。在支持幫助貧困戶全部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同時,對享受醫保政策后經濟仍然困難的老區貧困戶實施特殊醫療救助。老區鎮文祠鎮楠木村貧困戶張照坤妻子巫燕華長期臥病,幫扶單位幫其進行住院手術治療,解決全部醫療費用3.12萬元。
該市在革命老區開展幫助貧困大學生就讀活動、扶助貧困女大學生愛心工程,共資助140名貧困女大學生上大學,幫助1400多名貧困戶子女免費就讀職業技術學校。幫扶單位還組織向老區貧困村贈送電腦、課桌等教學設施,改善教學條件。
潮州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各種資源優勢,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獻愛心,多渠道、多元化地建立老區大扶貧工作格局。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啟動兩年多來,全市共投入幫扶資金4.05億元,其中幫扶到村資金3.34億元,幫扶到戶資金0.71億元;落實勞動技能培訓51078人次,組織輸出貧困村勞動力7530人;幫助貧困戶全部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幫助60周歲以上貧困老人全部參加新農保;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設393.47公里,建設農田水里設施214宗、受益農田面積3.28萬畝,解決安全飲水2.8萬戶農戶,幫助建設文化教育衛生設施465宗。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改造建設3454戶,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貧困村莊完成搬遷安置3個、134戶、604人。
為凝聚力量,助推革命老區發展,潮州市委、市政府著力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有機融合。一是單位責任幫扶。針對“雙到”工作的實際及時調整幫扶方案,落實18個市直幫扶組各增加幫扶1個老區貧困村,并落實楓溪區籌資250萬元對口幫扶饒平縣5個老區貧困村。二是企業牽手幫扶。開展“村企共建扶貧工程”、“青年文明崗牽手幫扶貧困村”活動。全市有237家民營企業與老區貧困村結對幫扶,其中有45家企業進村興辦扶貧項目。三是僑力捐助幫扶。發揮民資僑力的社會優勢,以“扶貧濟困日”為契機,開展“扶貧濟困,共建和諧”主題活動,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光彩事業”,掀起濃烈的幫扶老區新高潮。兩年來,全市籌得捐款2.86億元,“光彩事業”認捐扶貧項目441個、捐款2264.4萬元,為老區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加快老區發展,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潮州市委、市政府正滿懷工作激情,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制度,著力在全社會形成情系老區、熱愛老區、回報老區、支持老區的濃厚氛圍,努力促進老區各項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