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昂
中國即將進入汽車社會,為了與之相適應,需要在基礎設施、研發、人才和文化等方面提前規劃。在可預見的一個時期內,中國汽車產業總體將保持低速穩定增長,自主品牌需要回歸理性經營,加強在品牌、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積累,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
政策制定者需要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
談到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周永漢先生認為首先應該明確汽車產業的定位,他認為應該把汽車產業定位為“戰略型支柱產業”,或者用國際上比較通行的說法,叫做“10%產業”,即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占10%左右,包括產值、稅收、消費、研發投入和就業等方面。
如果將汽車產業作為“戰略型支柱產業”就需要政策的制定者從戰略高度去思考問題:第一,要為汽車產業發展創造必要條件,預計到2020年,我國每年新車銷量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這對環境、能源和路網等均是巨大的挑戰,那么,現在就應該有相應的遠期規劃,如提升環保標準、考慮能源安全、優化路網等;第二,作為汽車大國,一定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創造大國的轉變,需要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應該建立一些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提前在一些核心技術領域布局,為自主品牌提供基礎研發支持;第三,在人才培養方面,目前我國既缺乏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又缺乏高水平的一線員工,因此需要在人才培養方面多下功夫,使人才儲備能滿足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需求;第四,考慮到我國即將進入汽車社會,還應加強汽車文化建設,比如文明駕駛習慣等。
周永漢先生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定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條塊分割造成的多頭領導和地方保護,其次是政策的連續性和預見性不足,比如2009年出臺產業振興規劃,到2010年就出現限購,還有政策往往缺乏具體執行細則,很多政策停留在原則層面,無法具體實施。
針對這些問題,周永漢先生認為相關政府部門在政策制定上要考慮幾個方面:首先是要確定汽車產業的定位,比如戰略支柱產業;其次,在汽車產業定位之下制定相關政策,如果確定為戰略支柱產業,那么,政策制定就要有戰略高度、有預見性,能夠指導未來較長時間(比如20年)汽車產業的發展;再次,由于是戰略規劃,就要打消條塊分割、避免地方保護,由不同部門協調出臺統一的政策,明確發展方向;最后,就是政策要落地,要有配套執行細則。
發展自主品牌的政策環境有待改善
對于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周永漢先生認為這是由兩個“不適應”造成的:第一,企業高預期與市場低增長不適應,即,企業預期的市場增長很高,產能和網絡等都是按高增長設計的,但實際增長不足10%,這時候企業存在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第二,企業發展與管理能力不適應,前幾年企業在高速發展,但在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并沒有足夠的積累,企業運營經驗不足,能力還不足以應對市場的劇烈變化,導致經營出現問題。針對這兩個不適應,周永漢先生表示,企業經營要回歸理性。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市場的合理增長水平應該在10%左右,對應這樣的市場環境,企業需要考慮如何經營自己的品牌,如何提高自己的研發能力,如何培養自己的管理團隊。
周永漢先生告訴記者,從外資品牌對自主品牌的競爭優勢上,我們能發現發展汽車產業的關鍵在三個方面:品牌、技術和人才。企業競爭的最高層次是品牌競爭,企業所有的競爭力最終也是體現在品牌上,因此,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對于自主品牌而言至關重要。關于品牌的建設,周永漢先生特別想提兩點,第一,產品質量是品牌的基礎,因此,一定要切實提高產品質量。第二,品牌建設要差異化,自主品牌在品牌建設方面,可以考慮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積極的因素,如誠信、禮儀等。技術方面主要是研發能力,尤其是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技術方面,必須要立足自主,擺脫依賴外方的思想。最后是人才,人才包括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兩個方面。人才培育同樣也要立足于自主培育,可以大力引進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自主培育,培育符合企業文化的人才。品牌、技術和人才都是長期工程,企業要有足夠的耐心,持續穩健的發展自己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周永漢先生相信,穩健經營的企業即使面臨風險也能順利過關。
除了品牌、技術和人才這三方面,對于中國汽車產業來說,還需要的是公平的市場環境和誠信的經營理念。在市場環境方面,主要是政府的職責,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游戲規則,給所有參與競爭的企業平等的競爭機會,如破除外資品牌的超國民待遇、避免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差別境遇等。在誠信經營方面,要強調行業自律,加強企業誠信經營。目前汽車行業存在著不誠信的情況,如模仿外資品牌的產品設計、生產過程偷工減料、銷售和售后環節的欺騙客戶等。如果誠信問題不能解決,消費者可能會徹底對自主品牌失去信心,自主品牌也就失去了發展空間。
自主品牌能夠超越合資企業
對于自主品牌乘用車而言,周永漢先生認為應該明確兩點:第一,自主品牌的發展速度比合資品牌要快;第二,中國的自主品牌也分幾種,不同的自主品牌未來發展也是有差別的。首先,如果從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看,中國無疑是落后的,歐美國家的汽車工業超過一百年,但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不過二、三十年,我們能看到自主品牌表現出的強大生命力,其發展速度明顯快于合資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因此自主品牌只要腳踏實地,堅持自主發展,未來完全有可能超越合資品牌。其次,(根據粗略統計)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超過四十個,其中只有少數企業的規模比較大,具備一定市場的地位,這些企業未來發展的空間會比較大,但也有不少品牌產銷規模很小,未來極有可能會被淘汰。因此,總的來說,周永漢先生認為,在中國龐大的市場上,一定會有少數自主品牌發展比較好,甚至超越合資品牌,但大多數自主品牌可能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