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如何看待上半年車市
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仍呈現低速運行態勢,且增速不斷放緩,增速在低基數上連續第二年下滑是近年來首次出現。您對上半年中國車市的感受如何?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
王駿:2012年上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不容樂觀,車市亦疲軟,1~6月國內汽車銷售同比增長僅2.7%。但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能取得正增長已屬不易,說明乘用車目前處在家庭普及和剛性需求階段。
上半年乘用車市場有以下特點:一、銷售效率低,增長8.5%,社會總庫存水平提高,終端銷售表現平淡,很多庫存已流入銷售網絡中。5月底國內乘用車庫存水平達到1.9,接近兩個月的當量。相比年初,新增庫存60萬輛。由于短期終端銷售不利,壓力向上延伸,致企業經營壓力明顯加大。二、細分市場分化突出,以高檔車、豪華車為主的進口車增長快,SUV、中高級車也保持了較快增速。1.6升及以下小排量車同比下滑28.6%。三、自主品牌占有率持續下降。四、企業格局強者恒強,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上半年排名前五位的企業集中度達到40%,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排名靠后的企業增速明顯落后。
石濤: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可以明顯看出汽車市場理性回歸、穩定增長的特點。
今年上半年乘用車市場B級車、SUV增長很快。價格競爭激烈,雖然各家企業對價格沒有進行很大的調整,但終端價格已經降了3.5%,達到去年全年降幅;庫存增加,且各企業增幅不同,自主品牌壓力更大。此外,新產品的上市沒有出現預期的帶動效應;上半年淡旺季不明顯,除春節外增長都相對穩定,總體還是給了業界一定的信心。
楊杰:上半年市場整體形勢不是太好,自主品牌更引人注目,增速低于全行業,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生產和銷售相比去年同期小幅下滑,分別是4.9%和3.3%,與行業增幅相差十余個百分點。從細分市場看,A0級和A00級負增長,市場份額下滑,而自主品牌產品基本集中在這一領域,市場份額下滑是必然之勢。
吳周濤:上半年乘用車無論是批發還是終端銷售的增速都在8%左右,與去年基本相當。上半年我國人均收入增勢良好,感到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過去擴大的產能在上半年釋放出來,庫存加大。尤其是高端車,價格下滑甚至達30%,其他級別車價格隨之下滑,導致利潤下降。但只要人均收入增長穩定,車市增長是肯定的,畢竟千人保有量仍有很大潛力。
從各企業產能的規劃可以看出業界對未來車市仍保持樂觀,尤其是合資企業。今后汽車市場競爭可能越來越激烈,尤其是產品,整個上半年合資企業上市的新產品是去年和前年的總和,很多企業出現新老產品同臺銷售的局面。
黃承林:近十年來,載貨車市場總體呈上升的趨勢,與中國的五年規劃有很大關聯度,基本呈現出五年一個“M”的發展規律。重型貨車在2001年突破100萬輛大關,中型車總體保持相對中庸的狀態,卡車市場總體呈啞鈴型增長態勢??蛙囅鄬叿€。貨車半掛、貨車底盤、客車底盤全線下滑,重卡已經跌到很低點,商用車企業處于裸泳狀態,風險很大。重卡銷量排名前六的企業大都出現30%左右的降幅,除中國重汽在增長,但其基數較低。中卡市場的走勢令人糾結,輕卡已經跌至2009年的水平,均出現令人擔心的探底可能性。
米英峰:從2011年開始,重卡市場進入的回落時期,主要因為宏觀調控,包括對物價上漲、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自卸車下降3%、專用車、水泥攪拌車下降7%、農用車相對降幅較小,牽引車下滑20%,去年重卡市場下滑主要由此引起,今年三月前基本持平。相比之下,中卡的市場環境相對優越,降幅不到10%。如果將中卡的載貨車部分歸類于重卡統計,中卡市場基本持平。
與重卡關聯度高的幾個行業都出現增幅下降的狀況,鋼鐵同比增長1.8%,增速下降7.8%;水泥5.5%,增速下降14%左右,煤炭同比增長約2%,增速也出現回落。與重型車關聯度較高的基礎設施投資一季度降2.6%,二季度恢復增長,上半年總體增長4.4%,增幅回落也較大。我國重型商用車主要出口第三世界國家,歐美經濟疲軟對重型車出口的影響較大。
今年以來重型車庫存壓力加大,2011年估計重卡產能已達150萬~160萬輛,但終端釋放不超過90萬輛,產能沒有釋放,另外去年四季度,不少企業還增加產品儲備,因此開年遭遇大幅下滑后企業存量壓力很大。
從終端客戶市場看,前幾年的大增長導致重卡市場飽和度急劇上升,在今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重卡運能過??蛻艚洕找娲蠓禄萝囕v和購車意愿低。
楊武:今年上半年的豪華車市場呈現三個特點:
一、在數量上持續穩定高速發展。樂觀預測,今年會突破120萬輛毫無懸念。持續動力來自于幾個方面:非常好的新產品上市;產能的釋放;第三個驅動力是SUV,豪華SUV的增幅達60%,相當于suv整體增幅的2倍;已有客戶不斷升級。豪華車的兩個細分市場在今后幾年將有爆發性的、超過50%的增長率。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豪華車過去主要用于商務,價格在30萬以上,現在出現很多顛覆性變化,豪華車價格下探,而且未必用于商務,一些個性化的年輕人也買得起。
二、遭遇前所未有的價格戰,一發不可收拾,春節前后差價可達40萬。
三、經銷商庫存情況非常嚴峻,出現持續地、大規模地、大幅度地促銷,即使以往能高額盈利的經銷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討論二:下半年車市預期
從上半年看,乘用車銷售增長高于去年同期及全年的增長水平,但嚴重的壓庫現象不容忽視,而商用車市場連續兩年深度負增長,在我國進入工業化、城市化以來是首次出現。您認為影響下半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的因素有哪些變化?下半年及全年的車市走向如何?
周勇江:今年下半年,受益于國家宏觀調控和刺激政策,整體經濟有望回暖,全年GDP增速有望達到8%~8.5%之間,乘用車全年增速預計12.5%。乘用車細分市場方面,兩個最明顯的趨勢是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繼續下滑和SUV的市場份額繼續增長。
王駿:下半年國內車市競爭更加激烈,但銷售形勢好于上半年。有利因素:一是消費政策拉動有利于1.6升及以下的節能車銷售,汽車以舊換新的政策亦有利于市場增長。二是短期油價回落有利于汽車消費,鑒于世界經濟不振,美元短期相對強勢,油價短期內不具大幅上漲的可能。三是穩增長的重大項目可帶動消費信心上升,比如機場、水電項目的建設。
不利因素包括:產能過剩致使競爭更加激烈,很多合資企業、跨國公司都宣布了新工廠的落成或新產能的規劃,根據調研,去年我國汽車新增產能已達600萬輛,預計2015年達到千萬級。二是自主品牌壓力更大,跨國公司不斷調整產品策略,關注中低端市場,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短兵相接;三是交通壓力制約了汽車發展,城市限購具有示范效應。
隨著政府對宏觀經濟調整效應的逐步顯現,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企穩,經營環境將有所改善。因此我仍然維持年初時全年銷量增長約7%的判斷。但當前庫存處于高位,7、8月份又是傳統的淡季,市場壓力非常大,外部環境的復雜性要求企業保持警惕,控制好產銷節奏,確保行業穩定健康。
石濤:謹慎看好下半年增長。
根據我總結的五年規律,基本上半年銷量占全年的48%~49%,今年這種規律仍在,下半年應當維持當前的增長態勢。行業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鼓勵小排車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仍將推動汽車市場的增長,不少新車上市,會起到一定拉動作用。油價呈下降態勢,因此下半年仍將穩定增長,全年乘用車市場維持8%~9%的水平。
黃承林:下半年商用車繼續面臨市場下行風險,細分市場壓力增加。自主品牌降幅有所收窄,壓力大于合資品牌;客車市場趨穩;汽車進出口市場保持平穩,在量上是120萬比100萬,但在價值上會有5倍逆差。
米英峰:國家從4月份之后開始宏觀調控,增加了新開工項目,金融政策也有所放寬,不到一個月兩次降息。下半年國際出口恢復增長,投資也會出現一定增長,國內消費需求會上升,我國經濟形勢會在三季度出現好轉。
據此分析,中重卡市場環境可能會好轉。一是投資需求回升將帶來重型自卸車等處境翻身;二是實體經濟發展會帶來公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增加,增加物流車輛需求;三是煤炭運輸和秋糧運輸雙雙進入旺季,增加對重卡的需求;四是燃油價格企穩回落,運輸成本穩中趨降,運輸效益回升,促進車輛更新;五是美國經濟緩慢回升,歐債危機有望改善,金磚國家形勢尚好,國際環境有利因素多于上半年,中重卡的出口需求將有小幅回升;六是中重卡自去年以來的庫存壓力已經逐步緩解,去年6月中重卡企業的庫存量和渠道庫存接近30萬輛,目前回落到17萬輛以下,未來有望回落到合理區間。下半年重卡市場在國內外不發生重大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將溫和回升,逐漸走強,季節性影響仍將發會作用,新出政策效應還需時間顯現,因此三季度重卡市場仍將在低位徘徊,九月份以后市場進入回升狀態,四季度市場環比、同比應會都呈現增長態勢,全年銷量約在70萬~75萬輛,下半年32萬~37萬輛,和去年同期相比重卡全年降幅在15%~20%。
胡小安:預計全年的大中型客車銷售增長率在8%~10%左右。五大原因:一、今年上半年中型客車出口銷售7.3萬,同比增長9.5%,去年是6.3%,整體表現良好。二、國內的銷量強于出口,達4.5萬輛,同比增長16.1%,出口增長僅是3.8%,需求非常強勁;三、在非公交產品(公路客運、校車、旅游大巴)是拉動上半年客車市場的主力軍,上半年銷量達到4.2萬輛,同比增幅在兩位數;四、客車行業的熱點、亮點不斷,年初校車的呼聲很高,還有天然氣客車、混合動力客車等節能環保車。校車今年上半年銷量達10.38萬輛,而2011年全年只有8000輛左右。預計今年寒暑假期間校車還會有增長高峰。今年LNG客車的表現增速迅猛,同比增長45.6%,符合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方向。還有混合動力客車,自2009年起國家啟動了十城千輛示范運營,收官之年還將有增長的大爆發?;旌蟿恿蛙囅掳肽觐A計可達一萬輛以上。五、雖然國內經濟增速下滑,公共消費需求有所降低,但有利政策還是不少,將支撐市場增長。雖然今年的客車市場面臨的外部環境不利,但仍然有望保持以往的增幅水平,約在10%左右。
討論三:如何應對車市微增長時代
自去年以來,中國車市進入微增長時代。您認為進入這一時期的中國車市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發展趨勢?中國車企在告別高增長時代也將告別高利潤時代后將如何發展?尤其是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您有哪些想法?
黃承林:汽車市場進入微增長時代,自主品牌壓力要大于合資品牌。國家開始倡導新能源產業,產業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海外市場問題也將被高度關注。
未來十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增加,隨著購買力的增加,消費者購買中高端產品的比例也在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對品牌的忠誠度越來越低,消費者的信息渠道越來越多,保持消費者的持續注意力越來越困難。
各大企業都會關注細分市場的差異化發展。小城市市場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在一線市場的發展會帶動二、三線市場的發展。
微增長時代的新趨勢:一、限購限行可能成為越來越多城市不得已的選擇。二、政府將對小排量車、節能減排車加大鼔勵力度;三、隨著產能過剩,新一輪重組將加快,且有別于過去的政府主導;四、自主品牌短期壓力大,但長遠看前景廣闊;五、海外市場將受到更多重視;六、產能擴大將會受到抑制。另外,各大集團都將推出自己的中高端產品,合資企業也在推出合資自主,自主品牌也在調整結構,更加注重區域化營銷,注意研究產品的周期規律。
楊武:今后的五年,豪華車的增長會領先于乘用車兩倍左右的速度。限購政策對于豪華車市場影響非常小,但過去高利潤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自今年以來經銷商面臨的種種挑戰將長期持續,經銷商的增長模式也會有顛覆性的變化,其盈利的空間會從整個價值鏈里面獲取,而不像過去簡單從車的差價里得到。
楊杰: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下一步自主品牌壓力更大。一般在市場高速增長的時期,自主品牌表現優于整體水平,而且因為合資企業產能擴張的流程冗長,自主品牌剛好填補了時間空隙。而在市場穩定期,市場份額競爭更多依靠產品和企業整體競爭力。今年上半年以前,不少合資企業的產能仍有不足,到明年其產能建設基本完成,品牌產品比較完善,屆時市場供需會形成新格局,產品價格下探空間更大,對自主品牌發展壓力加大。
從自主品牌發展來看,銷售和渠道非常重要,三、四線市場逐漸增長,一二線逐降。自主品牌的產品譜系會進一步完善,自主品牌的中高級車、SUV都會陸續推出。
還有個趨勢是兼并重組,中國目前較大的汽車企業有70余家,前十家的集中度達到88%,預計未來將更趨集中。
自主品牌建設不僅關系到產業安全,在合資集團內部還關系到自身的話語權。因此我們長安每年都將企業整體銷售收入的5%用于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中,“十一五”期間總共投入120億。
劉宇:未來要發展自主品牌要有合理的心態和合理的尺度。
困難總沒有方法多,心態很重要。比如北京限牌,不少人認為自主品牌會從北京市場消失,其實運行2年下來并非如此。搖號機會對有錢人和對普通人均等,相反我國的消費金字塔的結構是上尖下寬,位于金字塔塔座的普通品牌消費者中簽的比例較大。例如北汽在京的有些店,A0級別的兩廂轎車月銷量可達100多輛。中國人做產品慢慢地在跟國際接軌,而且具備了在局部領域向合資企業挑戰的實力。雖然目前市場份額在下降,可有很多產品的市場份額是增長的,只要我們在配置上、在工藝的精度上、小毛病的控制上達到一定的標準,我們的性價比就會更有優勢。
北汽的理念是“行者有其車”,能為所有有用車需求的消費者提供滿意的產品,秉持同仁堂的古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利潤雖薄卻不敢省投入,承擔社會責任,做出能夠挑戰合資企業和歐美品牌的好車。